阿庆嫂的故事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

2019-0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1907年,马兰香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朱家沟的一户农民家中.在她不满6岁的时候,饥饿和疾病相继夺去了双亲.外祖母把她拉扯了7年.老人离开人世之后,四叔又收养了这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孤儿.阿庆嫂的故事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刚满18岁那年,马兰香嫁给本村一位名叫米景远的农民为妻.米家生活也十分贫寒,全部家产仅有几亩旱山坡地和租住别人的两孔窑洞.1930年,为了另谋生路,米家在离家20华里的榆中金家崖老爷庙旁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

1907年,马兰香出生于甘肃省榆中县朱家沟的一户农民家中。在她不满6岁的时候,饥饿和疾病相继夺去了双亲。外祖母把她拉扯了7年。老人离开人世之后,四叔又收养了这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孤儿。

阿庆嫂的故事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

刚满18岁那年,马兰香嫁给本村一位名叫米景远的农民为妻。米家生活也十分贫寒,全部家产仅有几亩旱山坡地和租住别人的两孔窑洞。1930年,为了另谋生路,米家在离家20华里的榆中金家崖老爷庙旁开了一家饭馆。农忙时回家种田,农闲时在饭馆做点生意,这为贫寒的家庭带来了一线希望。

阿庆嫂的故事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

在饭馆做生意的过程中,马兰香从南来北往的旅客饭前茶后的谈话里,不时地听到一些评论当时社会的话语,联系自己前半生痛苦生活的悲惨遭遇,更增添了她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痛恨。

1938年春天,一位名叫张杰的人来到饭馆,在饭余茶闲之后,说自己在朱家沟清真寺里教书,打算在村里找一个吃住的地方。马兰香夫妇看到他言行举止和蔼斯文,便欣然答应吃住在自己家中。之后,杨静仁、陈成义、金少伯、傅从俭等也以张杰同学的名义经常来这里聚会。逐渐,马兰香夫妇了解了他们共产党员的真实身份和从事的革命工作。

阿庆嫂的故事 陇上“阿庆嫂”——回族妇女马兰香的革命故事

经组织考察谈话,马兰香自觉地担负起为地下党转送情报的光荣使命,她家的饭馆成了地下党互相联络、传递情报的地方,她也从一个普通平凡的农村妇女转变成为一个革命的交通员。

1938年初冬一个傍晚,呼呼的西北风裹着雪片,马兰香的饭馆来了两个骑骡子的客人,从两头高大的骡子上跳下两个身穿长衫、头戴礼帽、鼻梁上架着黑墨镜的陌生人,匆匆走进饭馆。在他们吃饭时,两人谈论什么“……朱家沟……等天亮前就动手……”

在一旁收拾餐具的马兰香听到这些断断续续的谈话,心想这两个人说的事是不是与张杰他们有关,不论怎样,一定要设法把这一情况告诉他们,以防万一。等送走这两位“客人”,已是晚上9时左右,饭馆外一片漆黑,纷纷扬扬的雪继续飘落不停。

这时的马兰香可为难坏了,如果径直去朱家沟,自己一个妇女黑灯瞎火地走完20里地山路,很可能要误事;要是不去,真的出了事怎么得了?这时,她忽然想起邴家湾村的进步青年周焕丰,如果让他跑一趟朱家沟,这个消息就一定能送到。

于是,马兰香随手拿了根木棍,一头撞进漫天大雪之中,直奔5里之外的邴家湾村。从睡梦中惊醒的周焕丰听到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一口气从雪地里跑到朱家沟报了信。翌日凌晨4点多,有五六个骑马持枪的人袭击了朱家沟张杰他们的住处,却扑了个空。

有一年,从兰州送来一张秘密纸条,要她迅速送到杨静仁手里。为防止敌人盘查,她把纸条卷成小卷塞进毛笔套里,再塞到鱼腹中,然后又在鱼身上浇上水冻成冰鱼,让丈夫陪着她装作走亲戚的样子,把情报安全送到了目的地。像这样的事是很多的,她经常想尽办法,把情报藏在牙膏皮里、压在发髻下面、缝在衣服里边……从来没暴露过一次。

1941年农历正月,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需要,张杰他们要到徽县开展工作。马兰香夫妇赶上牛车,把他们一直送到了榆中和定西交界的水坡梁上。分手时,张杰等人以无限感激和钦佩之情与马兰香夫妇道别。在他们走后不久,一个男子来到饭馆,鬼鬼祟祟地到处张望,一碗饭没吃上几口就走了。

第二天饭馆刚开门,那人又来了。随便寒暄两句后,那人问道:“嫂子,打问一下,杨静仁是不是常到这儿来?那是我尕舅,我找他有急事。”马兰香一听这话,心里就全明白了,因为杨静仁根本就没什么外甥。她从容地答道:“我不知道,我整天忙着招呼客人,哪里有功夫打听客人叫啥名字。”这人讨了个没趣,只好悻悻地离开饭馆。

第三天,那人又来了,这次脚还没跨进门里就气势汹汹地叫喊:“杨静仁到底在哪里?还有他们一块的张杰这些人都到哪里去了?”“我不是说了么,我不知道!”马兰香坚决地回答。来人盘问许久,马兰香巧妙应付,没有透露半点蛛丝马迹。

那人见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揪住马兰香的头发,死命抽了她几个耳光,又将马兰香的头向墙上撞去,厉声喝问:“杨静仁他们到底在哪里?你倒底说还是不说?”马兰香大声说道:“不知道!我这里来的都是客,什么杨静仁不杨静仁的。”那人恼羞成怒,竟从正旺的炉火中夹出一块炽热的炭,吼道:“说不说?”可回答还是“不知道”。那人就将马兰香的裤脚猛地拉起,强按她跪在火红的炭块上,揪心的疼痛使她昏了过去……

树有根,水有源。马兰香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始终没有泄露地下党人的一点消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在这个社会里饱尝了泪水和心酸,只有共产党才是自己的亲人啊!

党组织没有忘记这位回族革命老人。解放后,她与其他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受到毛泽东主席及其他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一起照相留影。党和政府还组织她们在革命圣地井冈山、瑞金、延安等地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参观。1986年1月,80岁高龄的马兰香被选为皋兰县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并连任第二届常委、第三届委员。

兰州日报记者颜晨(本文资料由兰州市委党史办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