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锡山故居 阎锡山堂妹阎慧卿和太原五百完人的故事(组图)
1951年,台北圆山,“太原五百完人成仁招魂冢”在这里落成,蒋介石赠“民族正气”、蒋经国赠“齐烈流芳”匾额,阎锡山题“先我而死”的冢匾并撰写了碑文和祭文。这座招魂冢纪念的是国共内战期间自杀于太原的阎锡山部下,在这份多达五百人名单里,排在第四位的是阎锡山的堂妹,她的名字叫阎慧卿。
新民街,一条并不宽阔一眼就可以看到头的街道,相对于市中心其它地方的熙熙攘攘,这里倒是有着几分闹市里难得的静谧,静得让人们已经忘却这里隐藏着曾经成为阎锡山家族公馆的东花园。穿过弯曲狭窄的巷道,我们找到了东花园的大门,当年,阎慧卿就曾经生活在这里,如今,浮华已逝,这座中式传统院落一部分成为山西省军区的老干部活动中心,一部分则成为老将军安渡晚年的寓所。
巧合的是,其中一位老将军,是当年太原战役的师级指挥员,正是那场战役,终结了东花园做为阎公馆的历史。
在山西的民国历史上,阎慧卿是为数不多的知名女性,她粗通文墨,善于察颜观色,有过两次不幸的婚姻,人们通常称她为“五妹子”或“五姑娘”。做为阎锡山的堂妹,阎慧卿先后挂名担任过“战时儿童保育会山西分会”主任、“太原慈惠医院”院长、“国大代表”等职务。
对于年长27岁的堂兄,阎慧卿比旁人更了解他的脾气和生活习惯,因而在堂嫂徐竹青负气出走之后,与侍从参谋们一起长年照顾阎锡山的衣食起居。
对于阎慧卿和阎锡山的关系,在山西民间有过很多传言和猜测,关于阎锡山的著作和电视剧,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要提到她,有的暗示了某种特殊关系的存在,有的更是言之凿凿地予以确定。这种传言从何而来呢?民间的飞短流长已经无从考究,白纸黑字追本溯源,似乎最早出自于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出版的《戴笠其人》,署名作者是1974年才被释放的原军统特务文强,但文中的当事人之一乔家才后来撰文对包括阎慧卿在内的诸多内容予以驳斥,再后来,又有人说其实那篇回忆录并非出自文强之手,只是挂名而已。
其实,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细枝末节,最有发言权、最有资格评论的恐怕还是他们身边的人,阎锡山的一位侍从秘书在40年后发表了一篇名为《阎幕琐记》的文章,这篇文章不仅从实质上否定了那些不实的流言,同时也还原了五姑娘的真实面目:“一般极少同人来往,她实际上是一个家庭主妇型的妇女,不是政治上的活跃人物”。
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侍从秘书,就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后来的山西省人大副主任李蓼源先生。此后的二十年余年,又有一些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那些流言作出了澄清,例如王振华先生的《阎锡山传》、苗旭宏先生的《阎锡山与五妹子》等。
1949年初春,内战的硝烟弥漫在太原的大街小巷,城内的人心里都知道,孤城的陷落不过只是时间的问题,有人借机飞离绝地,有人滞留北平不归,但是,没有守城责任的阎慧卿却始终没有离开太原。
1949年3月29日下午,阎锡山带着少数随从前往南京,与“代总统”李宗仁商定国共停战谈判中有关山西的条件,赴机场送行的只有梁化之和阎慧卿,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是她与大哥的决别。
太原绥靖公署的一位侍从很多年后在一篇文章中回忆到这样一个细节,阎锡山离开太原后,物资补给主要依靠空投,一次飞机盘旋于太原上空,听到声音的阎慧卿从房间中跑出来,向侍卫队副官许有德问道:“是飞机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用望远镜观察了许久方才回屋。
阎慧卿在等待着大哥的归来,但声言很快就要回来的阎锡山一去不归,太原解放后,这位败军之将唯一的收获就是无情的嘲讽和抨击,在由胜利者撰写的著作中,普遍认为他的离开是蓄谋已久的临阵脱逃,他所有死守太原的誓言与决心只不过是愚弄部属为他卖命的手段,阎锡山离去时没有带走阎慧卿,被认为这是他玩弄的又一欺骗手段,以造成他还要回到太原的假象来稳定军心。
在李蓼源先生的另一篇著作《阎锡山离晋去台始末》中,记述了阎锡山试图从南京返回太原的种种努力,但四野炮兵第一师高射炮部队的到来封锁了太原的天空也断绝了阎锡山回家的路。太原守军发去电报说机场全部被毁,飞机已无法降落,阎锡山于是放弃了返回太原的计划。
滞留南京的阎锡山依然遥控着太原局势,4月21日,在与阎锡山的通话中,“山西省政府代主席”梁化之发出了“城陷在即”和决意自尽的哀叹,阎慧卿也在电话中表示:“一定遵命率家人自杀,并焚其家屋,请勿为念。”而阎锡山则鼓励他们说:“成功是国家民族的需要,成仁是自己的收获。
所愧者,不能与大家共同牺牲,惟我一定要对得起大家。”阎锡山同时向依然坚守的下属回电说:“保卫太原之战,关系华北存亡和国际视听,你们能参加这个战争,真是荣幸。因事被阻,不能与大家共同保卫太原,是此生最大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