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儿子 抗战时黄炎培之子14个月修渠46公里 将三台变粮仓
让郑碧贤没想到的是,三台的匆匆之行,却让她从此情牵于此,并最终在古稀之年上下奔走,完成了父亲未竟事业。
永和堰涪江入水口,分水鱼嘴将一碧春水引入闸口。即使春季用水高峰,永和堰的水流量也十分丰沛。
给古堰修一道防洪闸,并不在郑碧贤的计划之列。2006年,当她参观了永和堰一了心愿,打算就此告别三台时,李永双却递给她一封信,希望她能帮忙呼吁修建防洪闸。郑碧贤再翻翻日记里父亲突接调令离开三台,而未能完成防洪闸修建的遗憾,"我就在想,我为什么不能帮老爹完成这个愿望?"
继承了父亲古道热肠的郑碧贤,开始不顾亲戚朋友的劝告,到处"化缘"。
她先找到全国政协委员舒乙。这位老舍先生的儿子看完永和堰的史料和现状,立刻在2007年5月拿出《关于拨款建造防洪闸保护三台县郑泽——永和堰为农民办实事》的提案。7月,提案通过。但怎样才能让工程尽快上马?她又往四川省水利厅、国家水利部一趟趟跑。
郑碧贤还做了一本《穿越生命之源——永和堰》的图册,在永和堰平面图下方动情图解:"三台县有一条在地球上看不见的细线,这条看不见的细线叫永和堰……"
呼吁有了回应。2009年冬,在郑碧贤的不懈努力下,在省、绵阳市及三台县相关部门共同配合下,经国家有关部委批准,总投资4150万元的古堰维修和防洪闸修建工程启动。
照理说,此时的郑碧贤应该已经完成了使命,完全可以回到法国颐养天年。"可是我好不容易争取来的资金,说什么也要看着工程尽快上马、顺利完工。"
郑碧贤在成都租了房子住下,督促设计进展,亲力亲为。
为鼓励民工加快施工进度,避免耽误春耕,她又联系养猪大户邹中友,送了3头猪到现场给大家加餐。
2010年3月26日,一座70多年前没有完成的防洪闸,在各方努力之下,终于完工通水。当年8月,四川连降暴雨,涪江怒涨,但防洪闸无恙,灌区无恙。李明说,即使在2013年3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中,洪水也没漫过防洪闸前的堤岸。而当远在北京的郑碧贤接到三台乡民电话报平安时,老太太一直悬着的心终于落下,"我觉得老爹泉下有知,也会因为我给老百姓做了一件实在事儿,而欣慰微笑的!"
现在,郑碧贤又在致力于推动纪念馆建设。"当年有两万多民工冒着生命危险完成了这项水利工程,但时间会冲淡一切,我希望用纪念馆的形式帮助大家世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