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剧茅善玉燕燕做媒 十日谈 | 茅善玉:培养沪剧接班人
每到辞旧迎新之际,总会让人感慨颇多。一方面觉得送走了非常辛劳的一年,有很多需要反思和总结之处,另一方面心里又自然地生出了一种展望与期许,觉得新的一年自己和上海沪剧院都有新气象,可以大胆地尝试没做过的事情,过去做过的事情也可以做得更好、更完美。
去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今年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也将在上海举办,可以说是戏曲的大年,我们沪剧也将迎来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我的脑子里已经塞满了今年的计划,一闲下来就在盘算可以做些什么,这些计划光想一想我都很兴奋。
比如上海沪剧院去年倾力打造的沪剧《敦煌女儿》跻身十二艺节评奖演出之列,我们上半年的主要精力肯定用在继续打磨《敦煌女儿》上,这次又是在家门口办节,我们一定力争上游。国庆期间我们会做一个红色系列沪剧展演,这是文艺工作者对社会的一种责任,希望可以借此展现出中国人的中国精神。
沪剧院这几年人才储备做得很充分,2006级沪剧青年演员和2013级沪剧青年团的新苗们都蓄势待发,下半年院里会针对他们做一次30岁以下青年沪剧演员汇演。我们沪剧院以及很多老一辈演员们这几年花了心血培养出来两代年轻的沪剧人,虽然前几年也为他们打造了不少戏,创造了很多机会,但今年我希望能把所有的话题和眼球都集中在他们身上。
戏曲发展到今天,人才的培养输送是一茬接一茬,这拨年轻人等于是我们沪剧未来的接班人,也说明我们的戏曲越来越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学,愿意在这舞台上挥写自己的青春年华。
在上海对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的大力推崇下,沪剧这几年发展得风生水起。我们的沪剧节已经办了四届,今年将迎来第五届,我很明显地看到上海人对家乡曲种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在我们办的沪语训练营的教室里,以前常见的是受爷爷奶奶影响爱上沪剧的小朋友,现在都是自发想对家乡文化有更深入了解的孩子们。戏曲传播的内容是非常正能量的,让孩子从小接触,会潜移默化地滋养他们的心灵,这样的教育要比纯粹的说教管用得多。
前一阵朋友对我说,沪剧现在真的不得了,唱的人越来越多,年轻观众也越来越多了。我们沪剧人看到这样的局面自然是感动加激动,大家都为自己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感到了由衷的自信。值得欣慰的事情太多,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我的期许就是希望沪剧蒸蒸日上,希望我们沪剧院一年更比一年好。(茅善玉 口述 赵玥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