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淝水之战简介

2019-04-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谢安当上宰相后,让自己的侄子谢玄担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相,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招募北方流亡到江南的士人,组成一支军队.因为京口又称北府,人们就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一他们都想打回老家去,在训练时都十分刻苦,作战时十分勇敢.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淝水之战简介正当谢安励精图治之时,前秦皇帝符坚公然于公元383年五月下令南征东晋.他调集了九十多万大军,其中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号称百万雄师.兵分三路:一路由征南大将军符融等人率领二十万步骑兵为前锋;一路由龙骤将军姚

谢安当上宰相后,让自己的侄子谢玄担任广陵(今江苏扬州市)相,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市)招募北方流亡到江南的士人,组成一支军队。因为京口又称北府,人们就称这支军队为北府兵。一他们都想打回老家去,在训练时都十分刻苦,作战时十分勇敢。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淝水之战简介

正当谢安励精图治之时,前秦皇帝符坚公然于公元383年五月下令南征东晋。他调集了九十多万大军,其中步兵六十多万,骑兵二十七万,羽林军三万,号称百万雄师。兵分三路:一路由征南大将军符融等人率领二十万步骑兵为前锋;一路由龙骤将军姚技率领,由四川沿长江顺流而下;一路由符坚自己率领,是为全军的主力。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淝水之战简介

先锋部队在符融率领下,浩浩荡荡向江南逼近。东晋王朝在大军压境下,一片惊慌。九月,告急文书像雪片一样送进皇宫。许多大臣不知如何是好,有人主张抵抗,有人主张讲和,终日争论不休。谢安镇定自若,力主抗战。最后争论的结果,以谢安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晋孝武帝任命谢安为统帅,而他自己却躲进佛堂,诵经念佛去了。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是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淝水之战简介

谢安任命弟弟谢石为征讨大都督,谢玄为前锋都督。他的儿子谢淡也被任命为将军,一起上了前线。当时,晋军总数只有八万人。临出发前,谢玄去拜见谢安,便问叔父:"敌众我寡,兵力悬殊,您看这一仗怎么打?"谢安正在看书,看了谢玄一眼,说:"已经有破敌的办法了!"

谢玄回到家里,左思右想,心情总是安定不下来。第二天,就请他的好友张玄之出面,再去问谢安,想探听个究竟,使自己心里踏实下来。张玄之见了谢安,还未来得及开口,谢安就拉着他说:"咱们去游玩去吧!"便带着张玄之,坐车到乡间别墅去了。一路之上,谢安谈笑风声,好像根本就没有打仗这回事。

到了别墅,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宾客。他带领大家攀高登险,弹琴奏乐,吟诗作赋,使张玄之连插话的时间也没有。观罢山间景色,回到别墅,谢安叫人送来围棋,要张玄之陪他下棋。谢安平时下棋不如张玄之,总是张玄之取胜。这次却不相同,张玄之老担心打仗的事,心不在焉。谢安步步紧逼,张玄之连声告输。谢安说:"心慌意乱,必遭败局。"谢安与众人足足玩了一天,到日薄西山,才踏上归途。

尽管大军压境,人们感到天快要塌下来一样,而谢安的宰相府内,仍然天天歌舞,高朋满座。谢安仍旧和棋友对奕,悠闲自得。人们过去都认为谢安办事果断,眼下国难当头,怎么连一点也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呢?其实谢安懂得,行军打仗,应该完全让主帅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战略战术,自己决不能脱离战场实际,瞎出主意,所以没有多说话。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恐惧是失败的前奏,只有镇定才是胜利的保证。

这时,驻守荆州(今湖北襄樊市)的将军桓冲,担心京城兵力薄弱,会受到威胁,就连夜派了三千精兵保卫建康。谢安没有接受,对荆州来的将领说:"荆州乃西边要地,应当有精兵防守,这三千人马立即带回,京师的安全不用担心。"他的这一做法,使很多人不理解,有人认为谢安不会打仗,有的认为他不以国家为重,其实谢安早就心中有数了。

太元八年(383年)九月,符坚率领主力到达项城(今河南项城市),从甘肃征发的兵员才到达咸阳,四川的兵员才开始顺江而下,河北的兵员才到达徐州,只有符融率领的先头部队到达寿阳(今安徽寿县)。十月,符融的军队攻占了寿阳。符坚听说自己的军队打了胜仗,以为东晋不能支持,又深怕晋军逃掉,就将大军留在项城,自己亲率八千轻骑兵,来到前线的寿阳城,与符融合兵一处。

符坚派人把一个叫朱序的官员找来,对他说:"你原来是晋朝的将军,我派你到晋营中去劝降谢石、谢玄他们。我有雄兵百万,锐不可当,他们才有多少人马?叫他们赶快投降!"朱序原是东晋著名将领,他在襄阳战役中被前秦俘获,后来多次想逃回东晋,都没有成功。这次符坚叫他去劝降,正是自己立功回国的好机会。

这时谢石、谢玄率军北上,受阻于洛涧(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洛水入淮水处),胡彬率领的军队被包围在殃石(今安徽凤台县西南)。朱序来到晋军营地,见到谢石、谢玄,把自己时刻想逃回故国的心情告诉他们后,谢玄风趣地说:"这哪里是劝降,简直是放虎归山!

"朱序为晋军出谋划策说:"符坚举国南征,确实声势浩大,但现在符坚只派前锋到达这里,其余大军还在途中,前线的先锋部队人并不算多,你们应当先发制人,发动突然袭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挫其锐气,便能扭转战场上的不利局面,取得全胜。"

谢石听了,还有点犹豫。谢玄听后,深表赞同,并劝谢石不要错过这个有利时机。大家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朱序提供的情报,决定迅速出击,攻打秦军。谢石送走朱序,立即命令谢玄率领先锋部队开赴前线,袭击驻守洛涧的秦军,扫清西进障碍,解救被秦军包围在映石的胡彬部队。

谢玄让刘牢之率领五千北府兵,组成突击部队,直扑洛涧。驻守在洛涧的秦军有二万多人,由梁成率领,他听说晋军派来了北府兵,就命令部下日夜加强戒备,密切注视北府兵的动静。

两军夹涧列阵,相距十里。晋军四出侦察,上山砍伐竹木,编制竹筏木排。趁着天黑,渡水强攻秦军。放哨的秦兵正想发出警报,被晋军一刀砍死。晋军冲进敌营,许多秦军还在睡觉,就被结果了性命,并迅速冲进梁成大营。梁成听到外面喊杀声,知道情况有变,想组织秦军反抗,为时已晚,晋军像潮水般涌来,洛涧河畔,人喊马叫,刀光剑影,尽管秦军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但经不起晋军勇猛冲杀,秦军早已乱作一团,梁成和他弟弟梁云在混战中被晋军杀死。

前秦的军队失去统帅,纷纷后退逃窜。刘牢之迅速派兵截断秦军退路,秦军无路可走,有的举械投降,有的跳入淮河逃命,许多秦兵被奔腾的河水卷得无影无踪。战斗结束,晋军取得了辉煌胜利。杀死和俘虏敌人一万余人,缴获了敌人的全部军用物资,扫除了西进的障碍。

洛涧大捷的消息,传到晋军大本营,将士们欢声雷动,个个喜气洋洋,军心大振。谢石、谢玄立即命令刘牢之乘胜沿淮河西进,解除挟石之围。

刘牢之收复洛涧之后,立即率军西进,向殃石进发。这时被围困在砍石的胡彬部队,已经粮尽,危在旦夕。一天,胡彬在山上看见东南方向出现无数战船,知道援军已到,便率领部队冲下山去,里应外合,向秦军发起猛攻。秦军措手不及,被晋军打得大败,向寿阳逃奔。刘牢之与胡彬合兵一处。

这年十一月,谢石、谢玄率军逆把水而上,到达寿阳城下,驻军于八公山下,与秦军夹淝水而阵。符坚听到洛涧和夹涧兵败的消息,急忙登上寿阳城楼,向把水东岸望去,只见东晋的军队部伍严整,战船密布,一队队的晋兵持刀执戟,往返巡逻。

又往远处八公山上望去,与往日大不相同,不仅山下兵营密布,半山腰上也添了许多营房,忽然一阵寒风吹过,八公山上的草木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好像是有数不清的人马在奔跑,这就是"草木皆兵"这一成语的来源。符坚感到心惊胆怯,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对符融说:"尔等都说晋军兵微将寡,看来晋军却是劲敌呀!"

朱序回去后对符坚说,谢石、谢玄不但不投降,还要决一死战。符坚自从产生了草木皆兵的错觉后,一直不敢和晋军交战。谢玄很快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僵持局面拖得愈久,对晋军更加不利,一旦秦军后续部队赶到,晋军取胜的把握就越小。谢玄为迅速和秦军决战,便派使者去对符融说:"我们将军说,双方隔着把水不便作战,请秦军稍往后撤,让我军渡过淝水,和贵军决一胜负。"

前秦的将领们认为,我军兵马众多,晋军人少势弱,就这样挡住他们,使敌军不能渡过淝水,时间一长,他们会自然败退。符融一时拿不定主意,就去问符坚,符坚说:"咱们不如命令部队少许后退一些,等晋军渡河到一半的时候,用铁骑猛冲的战术,把晋军加以歼灭,定会取胜。"符融听后,就答应了谢玄的要求。

符融下令秦军后撤。秦军大部分将士本来就不想打仗,接到后撤的命令后,不明白后撤的意图,认为不打仗了,就争先恐后的往回跑。这时,朱序就乘机在军中大呼:"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将士一听,信以为真,全军顿时大乱,一退就再也停止不住。符融见乱了阵势,想上前制止,可是退兵像潮水一样,根本制止不住。

谢玄指挥晋军,趁势渡过淝水,向秦军发动进攻。秦军主将符融骑马来回奔跑,想压住阵脚。结果,马被绊倒,他也被掀翻在地,被晋兵所杀。主将一死,秦军失去指挥,于是拼命逃窜。晋兵乘胜追击,又杀死杀伤许多敌人。那些活着的秦兵,只顾逃命,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侥幸没死的秦兵,继续向前逃跑,连听到呼呼的北风声和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是晋兵追来了,昼夜不停的奔跑。这就是"风声鹤映"成语的来源。因为饥饿和寒冷,又互相践踏,一路之上,秦兵死亡十分之七八。

淝水之战大败的君主,符坚见秦兵溃逃,他急忙上马,只带领少数随从,夺路而逃。在逃跑途中,被晋军流矢射中,随从们也死的死,伤的伤。最后秦军只剩下十几万残兵败将,逃回长安。

淝水大战之时,谢安为了安定人心,与客人一起下棋。客人问前线战况如何?谢安轻描淡写地说:"小孩子们已经把敌兵打败了。"下完棋后,当谢安进入室内时,鞋子下面的木齿都被门槛折断了,再也按捺不住他那兴奋、激动的心情了。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一次战役,胜利者不是貌似强大的前秦,而是力量比较弱小的东晋。由于谢安的正确决策,谢玄等人的正确指挥,加上将士的英勇作战,人民的支持,才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胜利,保住了东晋在南方的半壁天下。

淝水之战后,慕容垂于公元384年建立了后燕;羌族姚获杀死符坚,于公元385年称帝,建立了后秦。同时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北方又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