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宗英简历 《黄宗英文集》首发 “阅读是对她最好的祝福”

2018-07-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是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是<家>中的梅表姐,是<乌鸦与麻雀>里的官僚太太,是赵丹患难与共的妻子,也是获奖无数的报告文学作家.2016年最后一个下午,许许多多人"以文学的名义"聚集在"思南文学之家",听作家李辉.赵丽宏,黄宗江之女阮丹青,上官云珠之子韦然聊一聊"风华绝代的黄宗英"--这个"当过演员,做过作家,演戏逼真,作文求真 "的"甜姐儿".黄宗英简历 &

她是风靡老上海舞台的“甜姐儿”,是《家》中的梅表姐,是《乌鸦与麻雀》里的官僚太太,是赵丹患难与共的妻子,也是获奖无数的报告文学作家。2016年最后一个下午,许许多多人“以文学的名义”聚集在“思南文学之家”,听作家李辉、赵丽宏,黄宗江之女阮丹青,上官云珠之子韦然聊一聊“风华绝代的黄宗英”——这个“当过演员,做过作家,演戏逼真,作文求真 ”的“甜姐儿”。

黄宗英简历 《黄宗英文集》首发 “阅读是对她最好的祝福”

“思南文学之家”被热情的读者挤得满满当当,很多人站着听完全场讲座。92岁的黄宗英早就表示要来参加这次分享会,遗憾的是,突如其来的疾病让她无法和爱她的读者、影迷在一起辞旧迎新。

特邀嘉宾、导演胡雪桦说,27日那天看望黄宗英时,她的状态还很好。“我给她看了焦晃、刘晓庆的照片。宗英老师评价说:焦晃老了,刘晓庆还这么年轻漂亮。”谁知,次日一早她突发病情,被推上手术台。所幸,手术很顺利。

黄宗英简历 《黄宗英文集》首发 “阅读是对她最好的祝福”

“手术后,宗英老师恢复得不错。她思路很清晰,我们去看她,她还向我们挥手”,李辉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向视黄宗英如母亲的上官云珠之子韦然和郑君里之子郑大理,这些天也一直在黄宗英身边侍奉照顾。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对宗英老师的爱,她能感受得到。”受邀担任分享会主持人的曹可凡说。

黄宗英简历 《黄宗英文集》首发 “阅读是对她最好的祝福”

永葆一颗赤子的心

黄宗英1925年出生于浙江瑞安,9岁那年父亲去世,母亲带着她去天津投奔亲戚,直至其中学毕业。1941年,16岁的黄宗英只身来到上海投奔大哥黄宗江,以见习生的身份进入上海职业剧团,不久,黄佐临的话剧《蜕变》中一位女演员临时缺席,她“临危受命”,被舞台监督一巴掌给推了出去,虽然没有经验的她差点把一出戏给搅和了,但黄佐临导演却说了改变她人生的一句话:“明天,还你上。

”此后,黄宗英陆续主演了多部话剧,声名渐起。尤其是1942年的喜剧《甜姐儿》令她红遍上海滩,成了万众追捧的舞台明星。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作为演员的黄宗英渐渐淡出影坛,而作家黄宗英如鱼得水,尤其在报告文学领域成绩斐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虽然没有念过很多书,但黄宗英身上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诗情画意和悲悯情怀。黄宗英当作家,有些无心插柳,她说当时剧团里头演出的幕间串联词没人写,她就自告奋勇来写,后来她根据在农村的体会,写出了报告文学《特别的姑娘》、《小丫扛大旗》和《新泮伯》,文章获得了著名剧作家夏衍的好评,“他说宗英的散文写得好,以后就别逼着她写电影剧本,让她一年交两篇报告文学,这彻底把我解放了。

在诸多报告文学里,《小木屋》是最为人熟知的一篇,讲述的是女科学家徐凤翔致力于建设高原生态研究站的故事,由此改编拍摄的电视片还在美国获得了国际奖。这部作品既为她赢得了荣誉,也给她带来了无可逆转的创伤。1994年,69岁的黄宗英第三次跟随徐凤翔入藏考察,不料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几乎到鬼门关转了一遭,也让她至今饱受脑栓塞之苦。

“缺氧之后,如果我当时就回来,大概不至于这么厉害。5月1日昏过去,5月3日醒过来,后来我一直坚持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到6月1日,我才随着大队赶回,这20多天来,我一直带病工作,所以血管的伤就难以挽回。”黄宗英曾这样回忆。

“赤子情怀”是赵丽宏对黄宗英的评价。“那一年是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采访团,去西藏采风,黄宗英是团长,带着一批作家去采风,走了很多地方。回来时,好不容易买到飞机票要回北京了,黄宗英突然宣布,我不走了。她说,我要去采访一个科学家,那便是徐凤翔。

留下时,黄宗英写了三封信,分别给子女与哥哥黄宗江,信的内容竟是遗书。她是以那样一种决绝的态度去采访、去写作的。后来,她与徐凤翔同住在高原上的小棚子里,一待三个月,写成了3万多字的报告文学《小木屋》。”

常有一双好奇的眼

在许多同辈人眼里,黄宗英是一个聪颖过人的才女。在后辈李辉眼里,她更是一个对生活和知识永远充满好奇的人。“每次见到她,她总是在阅读。年过八十后,她每日仍在读书,在写日记。她告诉我,每天早上,她要听半个小时的英语教学广播,学英语,甚至还学中草药学。她说,‘我知道学不会了。我把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黄宗英文集》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作为文集整理者,李辉说,这或许是冥冥中纪念黄宗英与深圳的一段缘分。“赵丹先生去世后,黄宗英离开上海去深圳创办了一家文化公司和一间书店。那是1985年,宗英老师‘下海’了,可以说是在文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是,宗英老师哪里懂生意经呢?书店没开多久就结束了,她又回到了上海。但她就是这样的性格,兴致来了就去做,什么都敢试,哪怕未必都做得好。”

黄宗英一生有过四段婚姻。第一任丈夫是当时剧团里的指挥郭元彤,艺名叫异方,他在两人结婚后18天,就因为心脏病撒手人寰。1946年,21岁的黄宗英与对她照顾有加的程述尧结婚,这一年,她由舞台走上了银幕,主演了第一部电影《追》。次年,在电影《幸福狂想曲》中,黄宗英与年长她十岁的赵丹擦出了火花,与程述尧分开。后来,程述尧和上官云珠结婚后,两个家庭还始终保持着热络的往来。

程述尧和上官云珠之子韦然回忆,那时,黄宗英常去他家做客,爸爸忙的时候,黄宗英家的保姆会去幼儿园把他一起带回家,等他爸爸下班再去接走。“宗英阿姨和我妈妈都是上影演员,他们两人的接触更多一些。《黄宗英文集》第二册中选入的报告文学《星》,就是为纪念我妈妈写的,充满了姐妹之情。”

“《星》发表在1977年,刚刚复刊的《人民文学》上,当时影响非常大。”赵丽宏说,黄宗英的《星》和巴金的《忆萧珊》让他受到相同程度的震撼,“这两篇文章写亲情、友情最动人。能写出这样的文章,不仅需要才华、勇气,也需要真挚的感情,这是人间最高贵的友谊。”

“宗英老师是一个文学天分很高的人,也是一个充满着爱的人。”李辉说,“旧的一页就要翻过去了,新的一年又要展开,祝福宗英老师早日康复。而我们、所有读者,对她的想念就是阅读《黄宗英文集》,阅读她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