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东小闫永喜 闫永喜咋从“小瓦工”成“京城第一贪”?

2017-11-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日前,被媒体称为"京城第一贪"的北京门头沟原副区长闫永喜在北京一中院受审,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涉案金额共计4200余万元.小闫永喜15岁,扎着马尾.皮肤白皙的毛旭东,也站在被告人席上.她是闫永喜的情人.闫永喜涉案的4200余万元中,3600余万与这名情人有关.(1月13日<新京报>)从1983年冯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瓦工,到1997年的村委会主任,再到镇书记.副区长.区委常委,再到法庭上的被告,28年间角色的转变.人生的进退,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到底是啥毁了闫永喜?庭审

日前,被媒体称为“京城第一贪”的北京门头沟原副区长闫永喜在北京一中院受审,涉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涉案金额共计4200余万元。小闫永喜15岁,扎着马尾、皮肤白皙的毛旭东,也站在被告人席上。她是闫永喜的情人。闫永喜涉案的4200余万元中,3600余万与这名情人有关。(1月13日《新京报》)

从1983年冯村一个默默无闻的小瓦工,到1997年的村委会主任,再到镇书记、副区长、区委常委,再到法庭上的被告,28年间角色的转变、人生的进退,出现这么大的变故,到底是啥毁了闫永喜?

庭审中闫永喜一再声称当官就是想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是,一份2010年5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冯村不仅流动资产为零,还有各项负债逾8亿元。这无疑击中了闫永喜的软肋。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当官,当官到底又是为了什么,这个本应非常单一的话题至此变得非常沉重,以至于把一个小瓦工变成了京城第一贪,而且,远不只是闫永喜一人,他之前有很多很多,他之后,也许仍然难以绝迹,难道,这正是权钱色这一魔咒的永恒魅力?

是的,自古以来就有“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之说,可见古的廉官就已经初步具有了基本正确的政绩观,尽管摆脱不了封建的色彩,但就其为民而言,比起现在的贪官,在人生境界上就已经高出了许多。

从1983年闫永喜身为冯村瓦工,承包了村里的饭店后,经过十余年经营成为百万元户,应该说是党的政策给了他发财致富的机会,自己富了想回报社会,本也无可厚非,当了村委主任,自然有了为群众、为集体奉献的机会,如果按照这个简单的逻辑想下去,走下去,或许会造就一个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的村委主任、一个党的好干部,可是在现实的利益纠结中,在权钱色的诱惑下,闫永喜的思想防线并非牢不可破、人生底线并非难以突破,于是乎,口口声声“想为经济发展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闫永喜最终还是未能避免被权钱色拉下马的可悲下场。

在商人眼里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买卖的,包括感情、关系。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国经济学家托·约·登宁的话说:“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资本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资本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资本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这句话已经被验证了几百年而屡试不爽,现在乃至今后仍然将被继续验证。新中国成立后那么多的大官小官被击中要害,滚鞍落马,丢掉了官帽、公职甚至走进铁窗,在监狱里继续忏悔,这一切绝不只是为了树立反面典型,相反,他们无一不是资本高额利润的牺牲品,无一不是党性不强、人生底线不固、思想防线不强的必然结果,进一步说,这是他们政绩观、权力观、地位观出现了问题,发生了扭曲,偏离了应有的航线,导致了他们的人生方向、工作目标、人生追求出现了问题,最终坠入万劫不复的轮回。

临近年关,一些地方、部门、单位纷纷下发文件,要求厉行节约,严禁请客送礼,严禁跑官要官,坚决杜绝任何行贿受贿等违法犯罪行为,可谓警钟不断。而“京城第一贪”的出现,更是给我们的警示教育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的反面典型。我想,这种活生生的案例以后最好能够不再出现,但愿这能够成为最后一个案例,或者说是党员干部违法犯罪的绝版,这不只是哪一个人的希望,更是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的现实需要和真诚期待。

闫永喜案给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十二五”的到来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期待,能干事、想干事、干成事、不出事仍然是对所有党员干部的要求。因而,在干事创业的同时,持之以恒的党性锻炼、严格自律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只有如此,健康而充满活力的党员干部队伍才有保障,党的事业才有保障。(于治国)原题:从“小瓦工”到“京城第一贪”:是啥毁了闫永喜?

如果说,一名在位时辉煌之极的“京城某区副区长”的落马,有什么深刻教训的话,排在首位的莫过于沉缅于美色而终致在腐败深渊中越陷越深。在这起案件中,闫永喜涉及的4200余万元中竟然有高达3600万与其情妇有关,可见官员贪恋美色的巨大“杀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