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家鑫案舆论 药家鑫案风波再起亟待舆论自省

2018-09-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经济观察网 羽戈/文 按理说,一个案件,等到终审判决出炉并得以执行,便足以画上句号.不过,时至今日,药家鑫早已被执行死刑,魂归西天,药家鑫案的阴魂,依然密布于中国的苍穹,挥之不散.2011年8月4日,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药家鑫案的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代理人张显侵犯其名誉权,此案于12月29日开庭审理,因原告拒绝调解,法院将择日宣判.这日子尚未择好,风波再起.药家鑫案舆论 药家鑫案风波再起亟待舆论自省2012年2月7日,张显发布公告称,药家鑫案被害人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母亲刘小欠等愿意

经济观察网 羽戈/文 按理说,一个案件,等到终审判决出炉并得以执行,便足以画上句号。不过,时至今日,药家鑫早已被执行死刑,魂归西天,药家鑫案的阴魂,依然密布于中国的苍穹,挥之不散。

2011年8月4日,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向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药家鑫案的刑事附带民事原告代理人张显侵犯其名誉权,此案于12月29日开庭审理,因原告拒绝调解,法院将择日宣判。这日子尚未择好,风波再起。

药家鑫案舆论 药家鑫案风波再起亟待舆论自省

2012年2月7日,张显发布公告称,药家鑫案被害人张妙的父亲张平选、母亲刘小欠等愿意接受药庆卫在药案审理期间表示"赠与的20万元",此前他们则拒绝了这笔赠款。对此,药庆卫表态:"既然当初张平选明确拒绝并退还了这20万元,现在我就没有义务再给他这笔钱。

药家鑫案舆论 药家鑫案风波再起亟待舆论自省

"——以前是药家赠予,张家不要,而今是张家要钱,药家不给了。双方的争锋,必将愈演愈烈(据报道,2月8日,张显等一行六人到药庆卫家索要捐款,因言语不和,在药家楼下与药庆卫的代理人马延明发生争执和肢体冲突,被警方带至派出所接受讯问)。

药家鑫案舆论 药家鑫案风波再起亟待舆论自省

相比此事之是非,我更关注公众对此的反应。看新闻后面的评论,居然是一边倒,痛斥张家出尔反尔,无耻之极;还有人感慨,难怪当初药家鑫要杀人灭口,"农村人难缠",张家以其生动的表现诠释了药家鑫杀人的理由。他们如何攻击、辱骂张家,正如药家鑫案发后,他们如何攻击、辱骂药家。此一时彼一时,两相对照,一样心寒。

然而,这就是舆论,随风两面倒,翻脸不认人。在一个被严重压迫、扭曲的公共空间,舆论的杀伤力,落在无权者头上,远远残酷于落在权力者头上。舆论可以追寻真相,更可以散布谣言,舆论可以救人,更可以杀人。有一个观点,称舆论杀死了药家鑫,我不能认同,药家鑫案,即使抛开舆论的干扰,置于法治的真空,依中国现行法律,恐怕他依然难逃死刑的判决。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舆论虽未杀药家鑫,却造成了药家鑫案的畸形化,无端的流言,无端的怨恨与激情,汇成舆论之风,迷蒙了公众的眼目,令他们无法清晰、理性观察和评价此案;药家鑫的家庭,则沦为舆论乱象的牺牲品,别有用心的谣言,将药家鑫捏造为官二代、富二代,将药庆卫捏造为军代表,药家随之升级为特权阶级,他们不仅受到公众的声讨、炮轰,还被亲属猜忌,孤立无助,抑郁焦虑,"家里犹如人间炼狱",故而,药庆卫选择了起诉造谣者张显。

且不论造谣者之可鄙,我们继续追问舆论。由药家鑫案的舆论乱象,我们丧失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如何在谣言、误报漫天飞舞的公共空间辨明真相和是非,如何避免让弥散在这个国家的怨气、戾气侵蚀我们的理性判断?如果在下一个药家鑫案当中,我们再次被当事人的一面之词所迷惑,被潜伏于我们心底的愤怒、仇恨的情绪所煽动,那么我们便在无形之中变成了帮凶:张家失去了女儿,药家失去了儿子,法律失去了独立,公义失去了悲悯,社会失去了一次反省的契机——这一场战争,没有一个胜利者可言。

正题之外,还有一点疑问。药家鑫案发后,曾有人在网上为张妙的亲属募捐。据《新京报》(2012年2月8日)统计,上海学者傅蔚冈募集54万,记者周斌发起的"张妙孩子成长基金"募集约22万,还有一些网友的零星捐款直接寄到张家。算起来,这些善款全部到位的话,足有七八十万之多,然而张平选声称他只拿到10万元,且这笔钱已经花光了,大多用来支付刘小欠的医疗费。假如张平选所言属实,那么其余的善款到底哪里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