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牛一毛意思 佘征军:用“九牛一毛”匠心传承宣笔精髓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一支宣笔的诞生,需要108道工序,可谓‘九牛一毛’。”佘征军说,制作每一支宣笔都是从理毛开始。首先将毛的根部理齐,随后将没有用的绒毛梳理掉,再去除油脂后就可以开始做笔了。
“做笔最重要的是笔头,只有制作出好笔头,才能做出最优秀的毛笔。”佘征军向围观的市民耐心讲解——制作宣笔主要用三种毛:羊毛做的叫羊毫笔,黄鼠狼尾毛做的叫狼毫笔,用兔毛做出来的叫紫毫笔。
现年57岁的佘征军制作毛笔已近40年,是佘家制笔第六代传人。他的祖辈是清代制笔老艺人,他从小就在家庭的熏陶下琢磨做笔的门道。从做第一根笔开始,他一直视笔如命。为了保证每一支笔的质量,直到今天,他还坚持不管什么档次的宣笔,都要手工制作。他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支从他手里制作出来的宣笔都不是“败笔”。
宣笔是中国历史名笔,其制作技艺源于秦代,盛于唐宋,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2008年6月7日,宣笔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
石毅
佘征军:用“九牛一毛”匠心传承宣笔精髓
制作,宣笔,佘征军,技艺,保证
佘征军:用“九牛一毛”匠心传承宣笔精髓
草原文化
草原文化
苏文彦
新华网
8月12日,来自安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宣笔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佘征军正在为呼和浩特市民展示宣笔制作技艺。当日,“守望相助”——56民族非遗邀请展在内蒙古展览馆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