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的主要思想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中期,王守仁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思想,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批驳程朱理学的疏漏之处和空疏学风,以心为宇宙本体,认为封建道德内含于人们的心中.由此,他提出了致良知、破心中贼、知行合一等一系列观点.
1. 心的学说与理想政治
王守仁认为心即理.心是指人的感知和认识;心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心的本质是至善之德,良知、天理则是心的不同表现,心在观念、心理层次上是良知,在理论、原则层次上则是天理.天地万物与人都是一体,它们彼此相通、和谐统一的基础就是心.
王守仁把这种认识应用于社会政治实践,提出了他的理想政治模式即“天下一家”.这一理想的实现需经过两个步骤,即《大学》中说的“明明德”、“亲民”.即圣人致其良知,发明天理,确立万物一体的信念——明明德;圣人将其明德施及百姓,使之也明其明德——亲民.按照儒家传统的由内向外,由己及人的过程,将自己的仁推及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最终使己大彻大悟,并与万物融为一体.人人如此,就可形成理想社会.
王守仁的理想政治模式并非人人平等,而是区分亲疏等级,讲究君臣上下、夫妇、父子等伦常关系.民众也只有安分守己,忍受剥削和压迫的义务.所以其理想只是儒家仁政理想在新条件下的一种翻版.这一理想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意义,体现了他对当时,统治者腐败、倾轧,农民不断反抗,社会秩序紊乱的不满.但他的这一理想没有体现社会进步和时代特点的因素.既无法实现也引不起人们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