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自忠路3号 徐小五| 张自忠路3号一瞥

2018-11-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时候放寒暑假的时候,我总和姐姐们拿着小饭锅到外交部街33号原外交部(最早是清朝的迎宾馆,北洋政府时期成了外交部.解放后新组建的外交部最初就设在这里)大食堂的小灶打饭,包括购买主食和炒菜或到父亲宽大的办公室玩耍.张自忠路3号 徐小五| 张自忠路3号一瞥晚上还在周围都是参天古木的院子里看露天内部电影---包括前苏联的老片<黑桃皇后>.因此,对当年段祺瑞政府的豪华排场和气派有些直观的了解.记得当时铺着光亮地板的走廊尽头,有个一人多高的红木镶贝嵌珠琥珀龙凤镜,好像只是在红楼梦里见到过此类物件儿的描述

小时候放寒暑假的时候,我总和姐姐们拿着小饭锅到外交部街33号原外交部(最早是清朝的迎宾馆,北洋政府时期成了外交部。解放后新组建的外交部最初就设在这里)大食堂的小灶打饭,包括购买主食和炒菜或到父亲宽大的办公室玩耍。

张自忠路3号 徐小五| 张自忠路3号一瞥

晚上还在周围都是参天古木的院子里看露天内部电影———包括前苏联的老片《黑桃皇后》。因此,对当年段祺瑞政府的豪华排场和气派有些直观的了解。记得当时铺着光亮地板的走廊尽头,有个一人多高的红木镶贝嵌珠琥珀龙凤镜,好像只是在红楼梦里见到过此类物件儿的描述。

张自忠路3号 徐小五| 张自忠路3号一瞥

我和姐姐常常抚摸镜子四周那闪亮的镶嵌物,觉得真是好看极了。后来,外交部不断搬来搬去,时而在六国饭店,时而在东交民巷,时而在朝内大街。北洋时期的老外交部也不知何时给拆得精光,代之以式样雷同齐刷刷的几排六层宿舍楼,里面住着我的一些朋友或他们的父母。

张自忠路3号 徐小五| 张自忠路3号一瞥

去年还造访朋友了一回,在院子等他们的时候,想着原先的中国古典屋顶、欧式内部结构的外交部两层高大主楼和几座同样风格的楼房、那苍松翠柏、那林阴婉转的车道、永远站着威武解放军的王府式正门和古罗马式的旁门,心中不免叹了口气。

谁料到此番回京,老朋友H君提出在去后海聚餐之前可以去她单位参观参观,说是原段祺瑞执政府,我一下子又来了情绪。带着两个孩子直冲张自忠路来了。

段祺瑞执政府位于现在的平安大街上,按老名称,也叫张自忠路3号,抗战前则叫铁狮子胡同1号。隔不远,就是著名的铁狮子3号,也就是国父孙中山最后一次来北京居住以及病故的地方,现在是某单位的招待所,暂不对外开放。

铁1号的大门一看就觉着气势不凡,地面上铺的大块平滑的石板少说也有一百多年历史。这道门的传达室门卫形同虚设,民众可以随便出入。别说段某是“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时显赫一方的主儿,他的执政府所在地还真是个清静整齐的地方。

执政府主楼就是进了大红门里面正对着的凹形欧洲风格的洋楼,好像久无人住,更显得历经沧桑。洋楼上的雕刻还是那么清晰,根根石柱像一个个罗马士兵静静地看着尘世的喧嚣。据朋友说这里现在是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并说他们不太注意保护这些建筑,所以显得破旧不堪。陈凯歌拍的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个葛优从古董车下来的场面就是把这儿当做外景地的。

朋友单位属于社科院国际片,几个研究所都在洋楼东侧的东院。这里的门房不愧是全国社会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的雇员,自然是见过市面的人。看到我们打扮洋气中外结合的一行三人,气势汹汹地愣是不让我们进去,说是下班了。我们说有约,他这才让我们在门外等,但还加上一句“不许拍照”。我们原本都是走哪都不怵、特爱冒险的人,还真让他唬得没拍一张照。经手机联系,朋友款款而来,门房这才放行。

进了东院,觉得好像似曾相识。原来,陈道明主演的电视剧《一地鸡毛》就是在这儿拍摄的。故事说的是在这么漂亮的单位里的人事纠纷和勾心斗角的事。这是个四四方方、几进几出的精致院落,每个院子三面为砖木结构、外有带屋檐露天走廊的两层楼。

每座楼房的入口处都开在楼的中部,门旁分别挂着亚非拉美欧日等所的金字中外文招牌。朋友带我们走进他们所的领地,只见里面在原有框架内早已整修一新,新铺的、亮锃锃的地板,椭圆形郑重其事的六方会谈会议桌,只是那旋转蜿蜒向上的宽阔楼梯和那高高的屋顶让人感觉到像是在曼哈顿的战前建筑,多少保留了一些岁月的痕迹。

以前早就听说社科院已故前副院长李慎之先生在“文革”后重建学部(社科院)时,为了找到一块学术净土,跑遍了北京。最后选中了这里。现如今,在北京到处“拆得拆迁得迁”的浪潮中,社科院能在这重点文物保护风水宝地落脚,不能不说有李老的功劳。

同时,我们也为他独到的眼光感到钦佩,这里毕竟见识过历史的风云,发生过前朝旧事。今天,这里充满文化书香学者气息,堪称是荟萃精英权威智库。怎不让人感慨万分呢?我想北京市人民政府也做了件好事,就算将来不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遗,也给后人留下个可以省思、勾留、鉴赏、查考的地盘儿。

后来又听朋友说,此院原本归中联部苏东所,后来该所并入社科院,连人带房子就都归了社科院(当时中联部没想到这个院子现在会这么值钱)。其他地区所逐步搬了进来,形成了今天这个阵势。不过,有小道消息说,过几年,整个院子要归文物局管,所有事业单位都要搬出去。这倒是件好事,可以名正言顺地开放给民众参观了。

说起来,北京原来总共只有三条以人名命名的街道,除了张自忠路,还有赵登禹路和佟麟阁路。目前京城以人名相称的地名只剩下前两个了。这两位都是抗日的爱国将领,“七七事变”时,张自忠是国军29军38师师长,赵登禹是国军29军132师师长。

“七七事变”时赵登禹壮烈殉国,张自忠在1940年襄樊战役中牺牲。抗战胜利后,人们为了纪念这两位爱国将领,将东城的铁狮子胡同命名为张自忠路,将西城的南沟沿命名为赵登禹路。跟这两条路同时命名的还有佟麟阁路,这是为纪念“七七事变”中壮烈殉国的佟麟阁将军起的地名,佟将军时任29军北平南苑驻地指挥官,佟麟阁路在前些年北京市政扩路时与其他路合并,所以此路已不复存在了。

当我们来到后院操场(海军部阅兵之地),见到半个篮球场。有两个男士正光着脊梁打篮球。我们也加入进去,来了个三步上篮。最有意思的是院子内到处可见的中英文公益标语,其中一个是“一处着火,处处遭殃”,译的十分搞笑:“If,one,place,fires,,it,will,spread,to,other,places”。

乍一看,我们还以为是“一处开枪”呢!我直纳闷,设在这里的美国所内的泰斗才俊怎么不把标语的英文改为“If,one,place,catches,fire……”朋友有话说,“别价,留着它,多逗乐啊!”

听朋友说,她曾有一本名为“北京的胡同”的书,里面罗列了北京胡同里的所有沧桑宅第,人们尽可按图索骥。但现在北京城的拆房趋势锐不可当,眼见祖宗家业越来越少,真叫人黯然神伤(特别是想到我小时候住过的花园似的梅兰芳老宅)。好在这次回国碰巧“瞻仰”了一回段府或是雍正五王子的府邸,多少算是“抢救”了一处。加上我那永远拆不掉的、小时候对段祺瑞执政府外交部旧址的记忆,算是对当时段某人所涉空间有个比较完整的印象了。

后来我又上网查了段祺瑞执政府的资料,得知这里(也包括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宿舍楼的西院)原来是和亲王府,即清雍正帝第五子弘昼封和亲王之府邸。民国以后改成了北洋政府海军部所在地。1924年直奉战争结束后改为段祺瑞执政府。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5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和李大钊等人领导下,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命令卫队开枪射击,造成死47人,伤150多人的血腥惨案。

国立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在惨案中牺牲。为纪念殉难烈士,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段祺瑞执政府即“三一八惨案”发生地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城区将其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处古建筑包括铁狮子胡同3号都能受到更为妥善的保护,并能成为国内外来京旅游者了解清末民初历史的重要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