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文妻子 朱棣文—替中国人争光的海外学子
在诺贝尔获得者中,有7个华人曾经摘取过这个奖项,其中有五人是在 物理上大有成就,朱棣文便是这五人之一。朱棣文祖籍在江苏太仓,出生于 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在奥巴马当选美国的总统之后,朱棣文被奥巴马提 名为美国能源部部长。这些年一直致力于中美两国物理学和环保交流之中。
—家子文人
1948年2月28日,朱棣文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他祖籍在中 国江苏省太仓市。当时,朱家在太仓一带可是有名的书香世家,受到当地人 的尊敬,朱家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封建的教育世家,朱家人都是受过西方自由 民主教育过的学生。
朱棣文的祖父原是旧时代的读书人,所以对后代的培养十分地重视。朱 棣文的祖父生下的几个儿女都大有成就。朱棣文的大姑妈朱汝昭受祖父的 影响,思想先进,早年就留学日本,是当地有名的才女。二姑妈朱汝华,曾留 学美国,并且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化学工程教授,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化学 家;三姑妈朱汝溶,曾留学美国攻读化学,也是一位化学教授。
朱棣文父亲朱 汝瑾更是厉害,他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化工系,1943年又去美国麻省理工学 院攻读化学,1946年获得该学院的化工博士,先后担任美国圣路易、纽约以 及新泽西等3所大学的大学教授。
母亲家也算是名门望族,外祖父李书田, 1923年公费留美,回国后投身于中华民国时期的教育事业。母亲李静贞在 抗战胜利后,前往美国攻读工商管理专业。
据统计,在朱棣文父兄长辈之中,至少有12位拥有大学教授和博士学 位的。生长在这样一个一门多杰的环境中,这对朱棣文的成长和后来的成就 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朱棣文的父母在美国相遇,并在美国结婚,朱棣文是他们的第二个儿 子。如今的朱棣文是朱家三兄弟中成就最高的一个。但是,儿时的朱棣文,学 习成绩在朱家的三个兄弟当中,并不是出类拔萃,常常落在哥哥弟弟后面, 这种情况直到大学才有所改变。朱棣文是一支潜力股,算是后来者居上。
他的哥哥朱筑文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弟弟21岁便取得了政治学博 士学位。朱棣文说:"生活在这样一个一门多杰的环境之中,你会常常觉得自 己是一个笨蛋。"当时的朱棣文,总是在无形中觉得自己比自己的兄弟差得 很多,所以朱棣文常常拼命地学习,拼命地进行物理学研究。如果在两三个 月之内,他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朱棣文就会感到自己比兄弟们矮上了一大 截。无形的压力让朱棣文时常感到不安。
朱棣文生活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地界,因而从他身上可以看出,他既有西 方人的率真幽默和绅士风度,也有东方人的含蓄、谦虚的谦谦君子之风。作 为美籍华人,朱棣文中文并不是很好。现在回想起儿时不肯学习中文的事 情,朱棣文常常弓I为憾事。他回忆说,在他七八岁的时候,父母本来想送他去 中文补习班,但是朱棣文因为不愿意失去宝贵的周末,他坚决地反抗,父母 也没有强迫他。
朱棣文父母教育民主宽松,在对孩子的管教上十分开明。在上了中学以 后,父母实际上就已经不再过问三个儿子的学习了,只是跟他们说,以后的 发展,要完全地服从于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而且选定的目标要能够持之以 恒。
在高中毕业时,朱棣文选择了物理专业,他的父亲表示不太赞成,因为物 理学界名家太多,功成名就的机会十分渺茫,而且如果每天泡在物理实验室 中,那么生活就会过于枯燥。他希望儿子去学习建筑绘画,因为他发现儿子 的绘画功底很好。
可是朱棣文却对物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父亲最终没有干涉儿子的选 择,朱棣文得以顺利地选择物理学。
淡定的获奖者
1970年,朱棣文从罗切斯特大学毕业,荣获数学和物理学的双科学士 学位,1976年,获得了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的 两年中,朱棣文留在该校做博士后的研究工作。1978年,朱棣文被分配到贝 尔电话实验室工作,五年后担任该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也就在这 时候,朱棣文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应用研究,并在1985年发表了第一 篇实验论文。
1987年,朱棣文担任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成为该校首任华裔教授。 此后,五年的研究让他达到了人生的制高点。1993年,朱棣文进人美国国家 科学院。他当时从事的是关于原子冷却技术的应用,朱棣文研究的就是世界 上最尖端的激光制冷捕捉技术。在现实当中,这项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对 人类了解放射线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原子与分子的物理学研究中,原子低温冷却技术的研究十分困难。因 为,即使在恒温状态之下,原子也仍然会以每秒上百公里的速度移动,然后 向周围扩散,要想有效地俘获原子,唯有冷却。这项技术研究起来很难,但要 形容起来确实很简单。
打个比方,一个漂亮的小球被喷泉喷到半空,再用某 些特定技术让那小球悬浮在空中,不让他快速地落下,好让游人观赏个够。 这项技术的关键’就是怎样让高速移动的原子球停留下来。
一般的冷却技术,只会让气体变成液体,甚至是直接地凝华,让人类捕 捉到气体中的原子十分地不易。朱棣文等3位学者,他们利用激光冷却技 术,达到了让气体冷却又不会液化成液体的效果。也就是利用激光束’使室 温达到万分之一的绝对温度,这时的温度非常接近零下两百七十三摄氏度。
一旦达到这个温度,原子移动速度就会非常地慢,极易被人类俘获。有个这 项技术,科学家们可以用来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也可以用来测量万有弓I 力,可以应用于太空宇航系统中,进行卫星定位。
总之,朱棣文的这项研究成果为人类带来很大的便利,所有的科学家都 对朱棣文的这一研究成果竖起了大拇指。因为这项技术,朱棣文和美国科学 家威廉?菲利普斯,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一同被授予1997年的诺贝尔 物理学奖。
据说,当朱棣文知道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奖时,朱棣文表现得很平 静,仍安安心心地去上课。他说:"自己能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并没有什 么惊喜’只是觉得自己运气比较好,还有很多比他优秀的科学家没能获得这 个奖项。"
他的父母得知儿子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时候,他们认为是一件很 开心的事情,但更开心的是,儿子为中国人争了光。朱棣文的父母说,自己的 儿子为人诚朴,对获奖等名利很淡泊,每一次获奖,儿子都不会用炫耀的语 气说给自己听。每一次的获奖情况,都是他父母的好朋友从报纸上剪辑下来 给他们看,他们才知道的。
从2_年起,朱棣文掌握了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实验室下科研 工作人员达4000余人,预计每年在工作室中投人6.5亿美元。2008年12月 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他提名朱棣文成为美国能源部的部长。第二 年1月20日,美国联邦参议员无异议通过奥巴马关于朱棣文担任美国能源部部长的提名。
致力于环保
在对物理学研究的同时,朱棣文还实施不忘对人类环保的研究。在掌握 了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之后,朱棣文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能源的问题上, 他将为人类寻找新型的生化能源,将太阳能能源在内的"绿色工程"作为工 作的中心。在开发新能源的同时’朱棣文还大力倡导政府改进排能措施,减少排放温室气体。
据悉,在这之前,朱棣文提出倡导寻找解决气候变化大的科学方法和解 决更新能源研究上的问题,这些使他逐渐成为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上的领 袖人物。2009年1月底,朱棣文击败美国前环境保护署署长卡罗尔?布朗纳 尔,成为美国能源部部长。
朱橡文在成为美国的能源部长之后,必须要和美 国白宫理事会通力合作,才能在联邦机构中制定出能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 的政策。朱棣文还将负责美利坚联邦政府能源政策的制定,能源行业的管理, 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甚至包括防止武器扩散和研制等方面的重要职责。
但是,对于将环保理念引进不同家庭,朱棣文表现出有些烦恼,因为大 部分的美国人还是宁愿将钱花在生活质量上,不多愿意花一千美元提升能 源的效益。
2011年夏天,朱棣文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全国能源清洁会议上表 示,除非是使用能源的个体化主动承担能源的节省工作,否则,任何关于提 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的说法,都是一纸空文。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朱棣文也颇有研究,并和中国政府有所交流。 在2009年访华过程中,也曾经和中国的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共同研讨能 源、环境问题。特别是7月15日在清华大学的演讲,呼吁中国和美国应当联 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两日后,又和中国清华大学一些教授、教师讨 论能源问题。
心系祖国,落叶归根
在朱橡文祖籍江苏太仓县,为了纪念朱棣文的光辉事迹,当地建有"朱 棣文小学"。1998年,在访华期间,曾经访问过该学校一次。当时朱棣文的到 来,让小学校着实沸腾了一回。前来迎接是全校师生,老师和孩子们对这位 蜚声中外的物理学大师十分敬仰,朱棣文平易近人、温文尔雅的性格给学校 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棣文曾经多次访问中国。他和很多留学海外的炎黄子孙想法相同,为 中国人争光是朱棣文不断向前学习进步的动力,也是他夜以继日的科学研 究的鞭挞。从他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奋发向上的 民族精神,昭示着炎黄子孙的智慧无边无尽。
1997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访问 美国期间,曾经在美国的洛杉矶亲切地接见了朱棣文,江泽民跟朱棣文说, 要他多回祖国看看,不管怎么说,中国是他的根,是他的老家,没事常回老家 看看。朱棣文则向江主席表示,在这之前他已经两次访问中国了,并表示愿 意为促进中美两国科学技术的交流作出努力。
两日后,中国科学家协会书记处总书记徐善衍在美国福斯坦大学会见 了朱棣文,朱棣文也十分热情地接待了徐书记和他率领的中国科协代表团。 并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向前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他建议中国应当多培育 高学历人才’同时对科技研究中有重大成就的人才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发 他们对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热情。
1998年6月,第三次访问中国的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并在当年首次访问了老家太仓。2009年7月,奥巴马政府携美国商务部长 骆家辉和美国能源部部长朱棣文联袂访问中国,主要目的是促成中美关于 能源效率利用上的通力协作和环保方面问题的共识,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气体的排放等环境问题。
同时,这也是奥巴马政府首次携两位华人部长 访问中国。7月15日,朱棣文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呼吁中国和美国应当联 手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
两日后,朱棣文又访问中国天津大学,和 中国一些教授、教师讨论能源问题’并举办了一次《能源与气候:共同的挑 战,共同的机遇》的科研讲座,共同探讨世界能源的可持续发展的趋势。
如今的朱棣文正美国加州大学伯里克分校任教授,主要的研究方向是 分子层面的细胞生物学。该项研究,主要是肌肤蛋白细胞的收缩,此项技术 可在人体细胞不被破坏的情形下操控细胞内的物质。我们希望朱棣文先生 能够继续努力,为国人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