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如何让学生离校时心怀感恩 看完恍然大悟!

2018-08-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小编的话: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不是尽头,而是全新的开始.离别是不舍,也是成长;离别是终点,更是起点.来时精神饱满,走时斗志昂扬.如何让学生在离校时心怀感激.不留遗憾?如何能让此刻既有泪水又有欢笑?如何让这份美好的回忆长留乃至铭记一生?来看看这三位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是如何上好离校课程的--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如何让学生离校时心怀感恩 看完恍然大悟!别样创意 记住远方文/卜恩年又是毕业季,又有很多分别的故事在上演.我校打破表演说唱.匆匆毕业的藩篱,设计了五节别样的离校课程,旨在激励全体学生回忆与感

小编的话:又是一年毕业季,毕业不是尽头,而是全新的开始。离别是不舍,也是成长;离别是终点,更是起点。来时精神饱满,走时斗志昂扬。如何让学生在离校时心怀感激、不留遗憾?如何能让此刻既有泪水又有欢笑?如何让这份美好的回忆长留乃至铭记一生?来看看这三位小学、初中、高中的老师是如何上好离校课程的——

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如何让学生离校时心怀感恩 看完恍然大悟!

别样创意 记住远方

文/卜恩年

又是毕业季,又有很多分别的故事在上演。我校打破表演说唱、匆匆毕业的藩篱,设计了五节别样的离校课程,旨在激励全体学生回忆与感恩并举、希望与远方同行。

游览:一枝一叶,情满校园校园文化既包含精神文化,也有物态文化。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景点,组织毕业班的学生来一次游览,仿佛和六年前第一次进校园一样。负责解说的是学弟学妹们,每一处景点多了点离愁别绪:扬帆远航的“渡”,让学生回忆起曾多少次在此驻足;清幽雅致的御碑亭,传统文化润校园在这里起步,让学生回忆起曾在此摇头晃脑读过古诗文;开心农场一片生机勃勃,汗水、笑声、幸福,都曾在这里播撒过,每一个学生都有清晰的记忆;最难忘的还是《春江花月夜》,这首“孤篇盖全唐”的诗依旧刻在石头上, “海上明月共潮生……”

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如何让学生离校时心怀感恩 看完恍然大悟!

仪式:庄严神圣,别样感受入学仪式、入队仪式、成长仪式,是学生小学阶段特别重要的三个仪式。让每个学生都在报告厅观看三个仪式:神奇的入学门、火红的入队门、茁壮的成长门。重走三重门,更能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在成长:第一次学唱校歌、第一次呼号、第一次牵着父母的手走过红地毯。温馨的画面,难忘的瞬间,定格在视频中,定格在记忆里。

心怀感恩与爱同行 如何让学生离校时心怀感恩 看完恍然大悟!

回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采取的是走班制60分钟长课,因为学生在六年中经历过分班,所以采取走班制,分别选取的是语文第一课(汉语拼音a、o、e)、体育第二课(学会跳绳)、英语第三课(第一次接触A、B、C)、数学第四课(一亿有多大)、美术第五课(美丽的校园)、音乐第六课(《毕业歌》)。

每节课只有短短的10分钟,浓缩的是小学的主要科目,选取的是小学每个年龄段最具有代表性的课程,体验这样的过程是最美的享受。每一个学生再回课堂,感受成长、感念师恩。

传承: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每到毕业季,班级的图书、花卉、班旗等一堆物品需要处理。为了让这些老物品有意义,我们利用班与班之间的结对、手拉手的关系,采用联合班会的形式,赠送班级的物品。一盆花,因为传递,焕发新的生命;一本书,因为承接,意义早已高于书本;班旗的传递,更把一个班级的精神传递给了另外一个班级。班级的学生可以毕业,班级的精神永存,且能发扬光大。

高唱:诗与远方,奋斗绘就毕业典礼。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我们采取 “关键词大转盘”的方法,内容分别是“听、说、看、演、唱”,每一个环节既有事先准备的内容,也有现场即兴的表演。特别是在“唱”的环节,三首歌为学生必会曲目,分别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队歌)、《我们的校园》(校歌)。

毕业典礼的最后,全体师生齐唱,把一场分别演绎成再出发的序曲,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至此,让每一个学生都意识到,毕业,只是下一个阶段的开始,我们再出发。

离校课程,当与情怀有关

文/杨卫平

毕业,是一件盛事。它意味着告别,也意味着转折,学生又将有新的成长。这个节点,为学生上一堂情怀课程,也算是扶上马,再送一程——这也该是母校与师者的情怀。

这堂课,课时比较长,需要整整一个上午。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在师生告别时点亮心灵,获得精神成长,为以后创造幸福生活打下基础、指明方向。教学过程如下:

一、照毕业相。用时45分钟左右,一是集体大合影。毕业相是班级史册最直观的一页,意义重大,要照得温情脉脉、情深义重。这需要储备“三好”:好情绪、好心情、好状态。班主任事先给班委和科代表开会,交流沟通。由他们代表班级邀请学校领导和老师前来合照。

学校领导由班委邀请,老师由科代表邀请。二是主题式小合影,几年间坐过的所有同桌、历任的班委、每个学科的历任科代表、帮助过自己的人、促进过自己的人、欣赏过自己的人、原谅过自己的人……总之,以各种影像刷出存在感、价值感,激发学生带着满满的信心与充沛的使命感,走向新的生活。

二、做毕业事。用时90分钟。毕业时,老师陪学生做四件事,使他们提高:一是给校园里的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浇水——热爱脚下的土地、热爱自然,是每个人一生的功课。二是把教室打扫得窗明几净、光洁如新——人走茶不凉,乃为宅心仁厚。

三是把班级所得的奖状小心翼翼地从墙上摘下来,若有破损,就细心粘贴、修复。每个人都在奖状上签署自己的名字。其内在意蕴是,班级的荣誉,是每一个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是功臣。签过名的奖状交由班主任保管,他年再聚时,拿出来传阅,自会别有一番成就感。四是轮流在黑板上签名留念。一次隆重的告别,一个漂亮的转身,为人处事,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自会美名远扬。

三、诉毕业情。用时50分钟左右。把程式化的毕业感言变成具体亲切的成长小故事:最骄傲的事、最感激的人、最勇敢的心、最天真的问题、最快乐的球赛、最遗憾的考试……当班级成为无需设防的“树洞”,也便成了永远的心灵家园。同学情、师生爱、青春乐、成长痛,或深情庄重,或诙谐调侃。讲述,也是一种安全感、依恋感。这样珍贵的倾诉与交流,记得拍照哦,最好现场录像,制成毕业电子纪念册。

四、写毕业信。用时30分钟。毕业,意味着离开现在,也意味着展望未来。20年后再相会,母校是什么样子?老师同学是什么样子?国家是什么样子?世界是什么样子?20年后,有什么样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放飞思绪,大胆想象,给2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封存起来,放在班级“时光瓶”里,交由班主任保管。20年后再相会时,拆开这封信,将会有怎样的感慨与惊喜呢?不妨一试。

五、给母校鞠躬告别,用时3分钟。师生来到母校门前,给母校鞠躬致意。班主任发表最后一次演讲,用时5分钟。号召学生感恩母校,莫忘母校,有困难找母校。

总之,离校课程,要富有情怀,让学生离校之际依然学有所得,心有所系,正如泰戈尔所说:“我们一次次地离去,是为了一次次地归来。”

离校14步,是到站也是出发

文/熊纪涛

对于高中生来说,离校是一种情愫暗暗滋长但不可抑止的青春散场。虽说学校在高考前就召开了毕业典礼,但我们班师生共同策划的离校课程,才是我们最看重的。

1.课前热身活动。徐志摩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在备考的同时,班委会有条不紊地策划着各种活动,高考一结束就立即浮出水面了。

2.让留念充满纪念册。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班委会将毕业纪念册发放给每个人;第二天上午,大家边休息边收集同学照片、同学祝福、师长寄语等,最终把它变成高中时代最珍贵的集体记忆。

3.制作班级电子纪念册。高考结束的第二天上午,全班同学通过班级微信群和QQ群,分别发送自己的电子照片、音频或微视频,汇总后由班委成员组织制作电子相册。

4.自己动手布置教室。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和第二天上午,每个同学通过折纸或在彩纸上设计图画,用透明胶布粘贴在桌子或墙壁上,表达心中的期盼和不舍之情。

5.自选歌曲播放。音乐是人类的心灵之声,能够不断激起学生心湖的阵阵涟漪。每位学生自选歌曲,在教室里播放,既能美化心情,也能表达心意。

6.且留复习资料给新人。正读高二的学弟学妹,十分渴望得到高三学长学姐的指导和好的复习资料。班委会分门类做好每位毕业生的复习资料收集工作,不仅能够培育“代代相传”的校友情谊,也能切实为环保事业尽一些绵薄之力。

7.最后一次唱班歌。班歌唱了三年,每位学生情不自禁地在班级微信群和QQ群里,发送自己唱班歌的音频或视频,全班学生在毕业主题班会上最后一次合唱班歌。

8.黑板上的请假条。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张请假条:“因我们高考结束,需要读大学,全班同学集体请假,请我们敬爱的老班批准。”“请假人:(全班同学在黑板上签名)”

9.老班五分钟演讲。老班先在黑板请假条写上“NO”,并签名。然后,讲述接班至今的感受,对学生提出诚恳的建议,送上祝福。

10.同学间互赠福卡。学生提前将自己最诚挚的心愿和祝福写在福卡上,在班委主持下,将高中三年来埋在心中的误会和愿望向有关同学定向表达,并将福卡赠送给定向同学,以尽释前嫌、消除误会,友好、友善和持续地维护同学情谊。

11.师长代表一席话。学生事先邀请一两位有时间、热心肠而又有见识的师长,做毕业致辞或临别一席话。

12.高二代表领赠书。读高二的学弟学妹们派出代表,接受高三学长学姐的赠书和赠言,为学长学姐送上祝福,并合影留念。高三的书与人,都有了自己的归宿。

13.精神抖擞领证书。男女生根据身高、体形等预备若干套毕业服装,接过由班主任代表学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14.十年相聚许愿瓶。学生自由地写下心愿和祝福,班委会倡议大家十年之后再相聚,请每位同学在许愿纸上写下自己未来十年中的发展变化,期待十年相聚时揭晓。学生将许愿纸放进班级许愿瓶里,最终把许愿瓶交由班主任保存,以待十年相聚之时再打开。

原载:《教育时报》

老师,我们不能让学生带着戾气甚至仇恨离校

这样陪学生度过一段美好的毕业时光,老师,您可否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