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峰书法家 李俊峰:必须从能源问题上走低碳之路
新浪财经讯 “第十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于2013年1月6日在北京大学举行。上图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与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李俊峰。
李俊峰:很高兴来到北大光华学院讲讲能源的事情,去年也讲过,今年也差不多,只是关注的焦点不同,最近有一本书非常流行叫做《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是很多领导人和企业老总们在读的书,我讲讲它和能源变革的关系。再讲讲能源消费的变化,和谁能提供低碳能源。
美国人提出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观点:美国人都喜欢搞概念,包括低碳化的概念都是从这儿来的。这些概念产生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的工业革命。过去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有能源的变革,为能源的发展带来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蒸汽机有了火车,可以使煤炭,使木材运出几千公里之外。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包括内燃机、包括喷气式飞机,这些使我们能日行几千公里,甚至像电每秒钟30公里,使得能源传输不受任何制约。这些变革带来了能源消费的巨大增长。
过去只是把树砍光,把煤拉完,现在任何一个地方修一个电站,比如新疆修一个电站北京可以用。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生态文明,是不是还是这样的?但是能源必须要有。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能源消费以几何的速度在增长,18世纪全球消费能源不到1亿吨标准煤,现在是100多倍,以后会不会发生变化?现在还不知道。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这种变革还有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过去我们的工业化晚了别人差不多100多年的时间,我们现在到2020年基本完成工业化。但是完成工业化之后能源消费不再集中在工业上,可能是交通、建筑是能源新的增长点。
还有一点,持续的能源消费的增长是一个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近一百多年来,特别是工业化革命中后期60年代开始到现在能源消费一直在持续增长,这是因为经济的增长,只要经济增长能源消费就不断的增长。还有一个就是能源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
90年代以前占世界人口不到20%发达国家消费能源60%,现在发达国家人口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有韩国、新加坡、爱尔兰这样小的国家进入了发达国家,人口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接近60%,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能源消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的比较,还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消费,中国的消费过去是不明显,现在已经超过美国。两三年前我们还说我们不是世界第一实际上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我们和美国的比较也发生了大的变化,我们已经超过了美国,并且比例我们是在上升。
美国60年代占全球能源消费35%,我们占5%,现在我们差不多是22%,美国下降到17%,十年以后可能美国是15%,我们可能达到30%。能源消费结构没有根本变化,虽然在发展,但是煤、油、气还是主导着整个大的趋势。
这说明一点,过去我们都认为我们是煤炭大国,其实我们也不是煤炭大国,我们在挖煤,占了整个全球煤炭消费50%还多,全球消费了大概不到70亿吨煤我们差不多消费35亿吨煤,我们在关注煤。黄总他们在鄂尔多斯(9.
00,0.19,2.16%)挖煤,内蒙古也是煤,中亚这些国家都是煤,俄罗斯这些国家没有关注有多少煤,因为他们有别的能源,不像我们把煤搞的那么清楚。说来说去现在最大的问题为什么说低碳化是全球能源发展方向呢?就是温室气体成为能源发展的最大难题。
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必须限制在1990年一半的水平上,那时候平均是115亿吨,2050年的时候全球排放量只有100亿吨,我们现在已经是97亿吨,2020年的时候要超过100亿吨位,甚至110、120亿吨的水平。
我们在过去的时候是不明显的,现在超过了美国一大截,很短时间内超过了美国接近60%。到2015年的时候可能是美国的两倍。这就相当于全世界所有发达国家的排放量的总和。这个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所以说全球低碳化是国际趋势,我们不去消费能源,减少能源消费做不到,不能让大家不住大房子,也不能让大家不开汽车,这就需要更高效率的汽车和更高效的能源满足我们的需要。过去说清洁化就说减少煤炭,现在大家在想其他的办法。比如有人提出来2050年能够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欧洲已经开始这么做了。谁能提供这么多的能源呢?就是节能,其次是核电、水电等等,这些都有很大的潜力。
但是问题是,这些东西都有它的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说节能我们解决不了增量问题,节能和供应必须是并举的。还有一个就是所有的能源技术包括核能有缺陷,风电太阳能有它的不平衡性。虽然欧盟提出了2050年的百分之百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很多人在批评这个方案,但是他们在这个方向走,并且不断的在增加,有些国家已经接近了50%。比方说瑞典、奥地利。
2050年我们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不知道,但是朝这个方向走是没有错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能源革命这两本书都指出了这点,这需要历史的验证,这样做下去没有太多的风险。
我们国家不多说了,我只说一点,我们不仅要开发新能源、节能,还要真正思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刚刚毕业的时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到2050年中国需要50亿吨标准煤的能源,那时候被所有的专家骂死,现在最低估计2020年就50亿吨标准煤。
提前30年达到这样的目标,并且没有人再怀疑是这个样子,并且我们要做的很好才行,做的不好要达到70亿吨甚至更高,这是我们担心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做一些改变。我们的创新立国也好,必须从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
虽然我们有的老一辈科学家说我们中国不一定需要诺贝尔获得者,但是没有这些我们很难走到世界的前列。比如丹麦有13个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我们很多差距,我们还需要一些技术,更多的需要观念的改变。
比如说特别重要的观念的改变,比如我国能源消费并不低了,去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的发电总量已经超过了5.2万亿度,人均消费量4000度。这是什么概念?大多数欧洲国家大概是5、6千度,别忘了他们已经迈入现代化30年。
如果到2020年我们大概是8万亿度,那时候我们相当于大概是6、7千度的水平。除了美国、加拿大这些高度浪费的国家之外,能有几个国家会超过1万度电?目前我们的规划是到2030年人均1万度电,我们有没有这样的资格?这么大一个民族消耗这样的电力,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我们必须找出我们的解决之路,我们期望十二五有所好转,我们过去在长期的时间内要很快的发展,十八大改变了,我们十五的时候叫做又快又好,十一五叫做又好又快,十二五提出了稳定较快发展。“十八大”提出了健康持续发展,终于把快字去掉了。我的观念中国做快现在做并不困难,做好不容易。所以我们要改一些东西。
现在来看我们必须从能源问题上走低碳之路,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们过好日子的愿望不能改变,过好日子的路也不能不去走,只是说我们要走一条低碳的路,我们不走低碳的路,我们可能没有好的办法,真正又过好日子,又受到能源的制约。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