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老师 吴敬琏和他的老师们

2018-08-0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0年1月24 日,在一个改良世家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从一个弱不禁风的激进少年,到三尺讲台上默默贡献的知识分子,再到经济界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他始终以一个学者的良知站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从"科学救国"到"产业.革命.经济体制救国",再到"法制救国"他着眼于真理,他是"法制的市场经济"的倡导者.他就是吴敬琏.吴敬琏老师 吴敬琏和他的老师们走进吴敬琏,如同翻阅一幅长卷,其中有平淡无奇的点缀,亦有惊世骇俗的镌刻.而当我们为其在

1930年1月24 日,在一个改良世家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从一个弱不禁风的激进少年,到三尺讲台上默默贡献的知识分子,再到经济界举足轻重的领军人物,他始终以一个学者的良知站在经济改革的最前沿;从“科学救国”到“产业、革命、经济体制救国”,再到“法制救国”他着眼于真理,他是“法制的市场经济”的倡导者。他就是吴敬琏。

吴敬琏老师 吴敬琏和他的老师们

走进吴敬琏,如同翻阅一幅长卷,其中有平淡无奇的点缀,亦有惊世骇俗的镌刻。而当我们为其在经济界所取得的成就,为其对转型国家所做的贡献而惊叹时,我们不得不对那些曾经影响过他的人肃然起敬,尤其是顾准与孙治方等人。他们是他的良师,也是他的益友,他们以其行事和风骨影响了吴敬琏的一生。

吴敬琏老师 吴敬琏和他的老师们

都说逆境是滋生情谊的沃土。吴敬琏虽然之前便与顾准在一个经济所工作过,但真正与顾准的相识相知却是在“五七干校”和后来的劳改队里。在“文革”那样的大背景下,作为顽固不化的“反革命分子”,吴敬琏被选进了劳改队,在队里,他感到非常的孤独,也因此与“老右派”顾准走到了一起。

吴敬琏老师 吴敬琏和他的老师们

在高强度的体力劳作里,两个人越走越近,成了忘年之交。在队里,吴敬琏的学术功底和聪慧给顾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顾准的正直与“较真”也让吴敬琏非常敬佩。也正是在队里,他们开始了超乎心灵的对话。此种对话无关乎个人生死,全系国家命运而已。

良师抑或是益友,顾准带给吴敬琏的是一场精神上的洗礼。顾准那番对红卫兵间派系斗争的评价,让吴敬琏开始对过去自己所坚信的理论进行反思,并以一种全新的视角看待其所倡导的价值规律理论;顾准之问,娜拉出走以后怎么办,让吴敬琏开始以哲学的观点思考问题,同时也引发了一场思想上的“长征”,尽管前方“路漫漫”,他亦不会放弃“上下求索”;顾准死前遗嘱,是其对吴敬琏的信任,是一个思想家对另一个思想家的衣钵相传;顾准一生说的最后一句话“打开行军床休息”,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着吴敬琏,每当身心疲倦时,只要想起这句简单朴实话就觉得倍受鼓舞。

如果说顾准带给吴敬琏的是一种灵魂的触动,让其更具有人文主义情怀,那么孙治方则更多的是教会了他一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如果说顾准让其从精神出发,探寻思维的高度,而孙治方则更多的是从理论出发,让其对经济理论体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并以其自身不屈的生活态度,深深地改变着吴敬琏。

吴敬琏曾这样说过:“我一生做过的最惭愧的事之一,就是在60年代初批判过孙治方;而一生中最让我感动的事之一,则是孙治方出狱后对我不计前嫌,再次重用,甚至以后事相托。”由此可以看出吴敬琏对孙治方的敬仰。吴敬琏与孙治方的认识源于其1960年的学术生涯的重要转折——其被派去做孙治方的助手。

在工作的几年里,孙治方对吴敬琏一直是非常器重,并且他们两的经济观点也是极其相似。虽然在文革的那场批斗孙治方的斗争中,吴敬琏站在了队伍的最前列,成为“批孙”主干,但回到经济所,在反省材料上孙治方却这样写道:“个人恩怨我从不计较,理论上的是非一定要弄清楚,符合真理的观点一个也不放弃。

”并且在其弥留之际依然重用吴敬琏为其写«社会主义经济论»,由此可见孙治方宽广的心胸以及其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吴敬琏也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表达了其对两位师友的景仰。纵观吴敬琏的一生,我们或多或少会找到顾准与孙治方的影子。他那份在捍卫市场化改革旗帜中表现出来的赤诚与勇敢,他那种眼盯真理的执著,他那番言行一致、敢言敢为、不为名利所诱的处事态度都深深地折射出了顾准与孙治方的影子。

无论是顾准,还是孙治方,抑或是吴敬琏,他们一直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缓缓前行着,他们努力最求真理,他们有一颗不屈的灵魂,他们都是我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