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齐豫潘越云 33年前的约定为何今天才有“回声”?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1979年,三毛和齐豫因为《橄榄树》有了交集。那年,三毛36岁,写词,齐豫22岁,演唱。
齐豫眼中的三毛与旁人印象不同,“很多人可能觉得她只是写流浪文学,讲的是游记、恋爱故事。其实它有非常非常严肃的一面,只是可能恋爱故事、游记是跟大众接触面最大的。”1985年,三毛又写了许多歌词,希望由齐豫所属的滚石唱片制作出版。齐豫与制作人王新莲看完歌词后,建议三毛把歌词全部变成自传体作品。
三毛曾说:“在台湾,只有3个女人适合穿波西米亚风格的大花裙,这三个女人就是三毛、潘越云和齐豫。”于是齐豫和王新莲请来李泰祥、陈志远、李宗盛等为两位“波西米亚”风格的歌手量身谱写歌曲。齐豫、潘越云两人演唱,经由三毛本人旁白贯穿,于是有了《回声-三毛作品第15号》, “回声”出自三毛的英文名Echo,“三毛作品”则说明这是自传式概念专辑,是三毛第15个出版物。
在三毛看来,“回声是一种内心的呼唤,它常常趁人出其不意的时刻跑出来,提醒人一些自以为漠然的往事,然后叫人怔坐整个暗夜,无以遁逃。”
做《回声》时,潘越云和齐豫泡在三毛家。齐豫回忆三毛:“三毛是脚步的流浪,而我是心灵的流浪。真实的我只喜欢坐在家里看书,听音乐,研究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和三毛年龄差了十来岁,我没有她那么勇敢和冲动,即使出门也要犹豫半天。
我不喜欢抛头露面和生人打交道。”33年后,齐豫与潘越云同台唱起《回声》。由聚橙网主办的“三个女人的壮阔人生—三毛·齐豫·潘越云《回声》演唱会来到上海,这也是《回声》专辑发行以来,两人第一次联手公开演唱,并怀念共同的好友——三毛。
在这张专辑出版前的一个黑夜里,三毛完整听了一遍专辑,当听到《今世》时,她放声大哭。她无需用任何一句言语表达心痛,但齐豫与潘越云都懂。这场迟到了33年的“新专辑首唱”,堪称“世纪同台”。有观众因受伤也坚持坐轮椅来到现场。
很多人都认为,三毛是梦与爱的代名词。齐豫则说:“除了爱,三毛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勇敢去爱、勇敢去流浪、勇敢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现场以从未曝光过的三毛口白,“请听三毛、齐豫、潘越云的回声”拉开帷幕。
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至今依怀念着三毛,怀念她的书、她的故事、她的撒哈拉,这句跨时空献声,让观众惊喜之余甚至感动到泪目。齐豫说:“这句从未曝光的口白,是工作人员在整理资料的时候无意间发现的,感觉三毛早就想好了我们的开场似的,所以录好了这句话。”整场演出的每个重要环节衔接之间,都由三毛的口白串联起来。
《回声》以“三毛的半生”作为制作概念,藉由歌曲串连诠释三毛成长过程,并以磅礡弦乐重现三人合作的《回声》专辑中的《七点钟》《沙漠》《晓梦蝴蝶》《梦田》等。每一首经典,都饱含着三人的点滴心血和浓浓情意,这是三毛的半生故事,也是属于她们三人的独特记忆。
令人惊喜的是,两人将《橄榄树》与《在哪遥远的地方》融合,齐豫的经典歌曲《橄榄树》由潘越云演唱,她柔韧清冽的嗓音让这首歌听起来别有风味,而齐豫则演唱《在哪遥远的地方》空灵透彻,充满感动。
舞台使用大量纱幔,上面布满三毛、齐豫和潘越云的手写字迹。齐豫自爆,“写了很多手稿,我大概觉得用了20支笔了,让演出变得柔性、文艺。”观众跟着轻轻吟唱,仿佛那些年一起走过的青春岁月都从记忆深处涌现出来,浮现于眼前,恍若昨日。时隔33年,《回声》是爱、是怀念,也是致敬。舞台上,齐豫和潘越云说:“今晚的音乐里不仅仅有三毛和他们的壮阔人生,更有着在场每一位的情怀记忆,是所有人的壮阔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