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生智是千古罪人吗 坚守南京的唐生智为何终又撤离?缘何无人指责?
在经历了淞沪会战的失败后,日军乘胜追击,南京保卫战便提上了中国军队的议事日程。南京到底要不要守?花多大的力量来守?这些都是摆在国民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蒋介石的意见是“南京孤城不能不守,对上、对下、对国、对民,殊难怀也。”于是蒋介石主持召开了三次幕僚会议,包括李宗仁、白崇禧、陈诚等大多数人都认为南京不可守,即便守也仅留少量部队象征性的意思一下就好。
而只有唐生智一人力主守卫南京。他在会议上慷慨陈词:“首都是国父陵寝所在地,值此大敌当前,在南京如不牺牲一二员大将,我们不仅对不起总理的在天之灵,更对不起我们的最高统帅。本人主张死守南京,和敌人拼到底。”同时守卫南京可以“掩护前方部队的修整和集中,以阻止和延缓敌人的进攻。”
唐生智在11月19日从蒋介石手中接过任命令,次日开始正式成为南京卫戍司令。他一上任便宣布:“本人奉命保卫南京,至少有两事最有把握,第一,即本人及所属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第二,此种栖牲定将使敌人付出莫大之代价。”
在日军进攻南京之时,唐生智也确实摆出了与日军决一死战的态度。在12月初的南京复廓阵地争夺战中,唐生智带兵亲自驾驶坦克冒着炮火督战,被称为“南京疯子”。
南京保卫战一直打到了12月11日,中国军队在唐生智的指挥下付出了整营整连的牺牲。日军的劝降书也没能让唐生智放弃最后抵抗,他发布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要求“各部队应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地,动摇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各军所有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保管,不准私自扣留。
”并命令宋希濂的78军负责沿江警戒,严禁部队和散兵私自渡江,违者一律严办。近日新闻中报道的唐生智死守命令也说明了这一点。
那么一直全力死守的唐生智为什么会选择撤退呢?这里蒋介石“功不可没”!蒋介石看到部队与日军死拼伤亡惨重,在与日军的战斗中完全处于劣势,为了保存力量,日后再战,于是在12月11日夜给唐生智发了封电报,告诉他如果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日后反攻。
12月12日,唐生智在部队已经付出巨大伤亡,南京城危在旦夕,决定遵照蒋介石的指示撤退。但因为时间匆忙,撤退最终成为了一场混乱。
关于南京到底不能坚守唐生智其实是知道的。他晚年回忆说:“南京我明知不可守,这是任何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的。有人说我办蠢事,我觉得世上有些事情也是要蠢人办的,南京是我们的首都,我们不能够轻易地把它奉送给敌人,保卫的责任,现在是毫无迟疑的,要我们来担负。
”可以看出唐生智很清楚自己接过守卫南京就是一个必败无疑的烫手山芋,但这样的事情总需要人站出来承担,李宗仁,白崇禧,陈诚他们聪明的没敢站出来,于是傻人唐生智站了出来。
那么为什么面对唐生智撤退后引发的南京大屠杀,唐生智一直没有人去指责他呢?
首先唐生智敢于临危受命,接下重担,在随后的战斗中细心指挥,认真抵抗,这作为一名将领是绝对值得肯定的。
南京保卫战的失败原因很多,除了唐生智本身指挥上存在消极防御,被动挨打的弱点。南京保卫战的参战部队不少都是在淞沪会战中退下来的疲惫之师,部队严重短员,同时双方战斗力对比悬殊。而且南京当时已经三面被围,北面又有长江阻隔,是一个无路可退的绝境之地。所以尽管唐生智有保家卫国之心,但实在是缺乏胜算的实力。
而且唐生智的撤退也不是他擅作主张,而是遵照蒋介石的指示,因此就算要追究唐生智弃城而逃,也算不到他的头上。
因此唐生智在面对日军进攻的时候,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敢于挺身而出,甚至带病上阵,积极参与抗战,他功始终大于过,不愧为一名爱国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