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慧娴看张学友的眼神 梅艳芳与陈慧娴 香港的女儿与公主的世纪之争!
在“谭张争霸”盛极一时的时间段,女歌手中地位稳固的天后梅艳芳也悄然受到叶倩文、林忆莲和陈慧娴等人的冲击,尤以陈慧娴对梅艳芳的挑战最引人瞩目。1989年,两大天后的至尊金曲《千千阙歌》和《夕阳之歌》呈现出来的巅峰对决,亦称“千夕之争”,则是其中最为精彩绝伦的一页。
梅艳芳喝陈慧娴
1982年,梅艳芳参加第一届新秀唱歌大赛,拿到冠军出道。时任评委有香港教父级音乐人顾嘉辉、黄霑、黎小田,日本国宝级歌手谷村新司,以及香港老一代的殿堂级歌手甄妮、泰迪罗宾等人,随便挑出一个来都是泰斗级的人物,所以说当年梅艳芳的起点之高简直耸人听闻。
梅艳芳成功打造的百变女郎形象,既是淑女又是妖女,既温婉动人又前卫叛逆,引得歌迷们竞相追逐,凭此成为八十年代最受瞩目的人气女星。她的首场个人演唱会,一再加码到连开15场,唱片甚至卖出8白金的销量,一度打破香港歌手唱片的销量记录。
陈慧娴出道于1984年,凭借一首《逝去的诺言》一炮而红,此后的音乐之路也是一帆风顺,《傻女》《人生何处不相逢》唱到街知巷闻,都成为她的代表作。直到1989年,陈慧娴迎来了她最重要的一首代表作——《千千阙歌》。
陈慧娴在父亲的压力下,决定赴美留学,临行之前宝丽金为她量身定制了暂别歌坛的专辑《永远是你的朋友》。制作之精良,实为流行乐坛少有的经典之作,也使得陈慧娴的歌唱事业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颠峰。
其中一首《千千阙歌》,更是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千千阙歌》改编自日本超级巨星近藤真彦的作品,由林振强重新填词。
(董小姐有专门介绍此公的文章:记林振强——千千阙歌话别伤)
原曲在日本并不是很成功,其哀怨的曲风跟同时代的大多数流行歌曲并没有什么不同。林振强的词填好之后,宝丽金的人发现词虽然写得很伤感,但是却流露出一种“伤而不悲”的感觉。编曲也更加轻快,加之在陈慧娴即将告别歌坛前夜的背景下,一首满分作品诞生了。
经典作品注定会引起更多人的瞩目,几乎就在同一时期的稍早阶段,乐坛大姐大梅艳芳也推出翻唱版本《夕阳之歌》,也是电影《英雄本色》三部曲中最后一部的同名主题曲。
梅艳芳与近藤真彦曾有过一段传奇色彩的跨国恋情,陈少琪的填词也更加贴合原作风格。如今看来,用《夕阳之歌》来作梅艳芳的人生注脚再贴切不过。站在人生辉黄顶点的她,驻足回首过尽千帆,成功与失败都成过眼云烟,因为一切的美好都会转瞬即逝,就像夕阳,夕阳再美也只是近黄昏。
《千千阙歌》与《夕阳之歌》在1989年的香港乐坛不期而遇,一首离情别绪,一首咏叹人生,这两大诗词歌赋中的永恒主题,借由同一曲调唱遍香港的每一条大街小巷。就连近藤真彦自己本人都表示,这两版粤语歌曲,比他的原作都要更加传神。
梅艳芳与陈慧娴均由两首歌曲入围“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分别是梅的《夕阳之歌》《淑女》,和陈的《千千阙歌》《夜机》,人们聚焦的目光显然更多的放到了“千夕之争”上,陈慧娴毫无疑问的拿到全年销量冠军大奖。
“千夕之争”在香港无线电台“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上的争夺达到高潮。但梅艳芳作为无线一手力捧的乐坛一姐,结果自然可想而知。
十首歌的榜单中梅陈二人凭借“千夕”各据一席,梅艳芳的《夕阳之歌》捧得年度金曲金奖时,一度引得陈慧娴歌迷现场嘘声,当梅艳芳拿到全场最具分量、也是最受瞩目的“最受欢迎女歌星”时,双方歌迷对峙情绪随之达到沸点。
当晚为梅艳芳颁奖的是无线主席邵逸夫,失落的陈慧娴没能忍住眼泪,也没有按捺住心中的不满情绪,观礼尚未结束便带着宝丽金的工作人员匆匆退席。
陈慧娴“几时再见演唱会”连开6场,场场爆满,每到这首伤感离情的《千千阙歌》,都会令她泪洒现场。梅艳芳连开30场告别演唱会之后,宣布告别舞台,此后不再接受竞争性音乐奖项。
至此,轰轰烈烈的“千夕之争”落下帷幕。但关于两首歌的争论好像就从来没有终止过。
单论音乐作品,陈慧娴胜出梅艳芳一些,《飘雪》《人生何处不相逢》《千千阙歌》等歌曲人气与流出度都比梅艳芳的《女人花》《一生爱你千百回》等影响大,但在奖项上陈慧娴输给了梅艳芳,但梅艳芳输给了时间.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