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同龢纪念馆 江苏常熟翁同龢纪念馆
常熟古城是国务院第二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前年盛夏,曾独自驾车去常熟虞山寻访吴文化始祖仲雍的墓园,顺便还游览了孔子在南方唯一的学生言子的墓地。后来才知道,这两个人仅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源头,明、清两代更有不少重量级 的历史人物留下遗迹。
过了“五一节”便与老“驴友”时云彬先生相约再访常熟。由于前段时间阴雨连绵,行期一推再推。终于气象预报6月1日后有一段晴好天气,便约上时云彬起早出门,上午9点到达常熟古城“翁同和纪念馆”。
了解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翁同龢是晚清重臣,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也是晚清维新变法的积极创导者,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翁同龢纪念馆设在翁氏故居,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对面。古城区停车困难,我们便把汽车停在医院停车场,走过书院路便是翁家巷。巷口立有一座石坊,上刻“状元坊”三个大字。进巷二三十米便是翁氏故居。门头是砖雕横匾“翁氏故 居”,门旁挂一块木制竖匾,“翁同龢纪念馆”六个字是爱新觉罗·溥杰题写的。
进门过厅梁上挂有一块“状元第”金匾,匾下立有木制屏风,屏风正面写的是翁同龢生平和翁氏故居简介。该宅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 米。道光十三年(1833年)由翁同龢父亲翁心存购得。经过修缮、扩建后,整幢建筑共有三组轴线,中轴线上有三进房屋,一进为轿厅,是来宾落轿处、家人出门坐轿处;二进为正厅,名“綵衣堂”。
翁心存购得此宅是供母亲养老,故将堂名题为“綵衣堂”。綵衣二字语出《二十四孝图》老莱子綵衣娱亲典故。
綵衣堂前柱挂一 副翁同和离孙(玄外孙)钱仲联撰写的对联“一代完人,风烟乔木,长留忧国,当初谣诼(谣言)到蛾眉,零雨东归龙阙变;九州硕望,日月新天,临照升堂,此际精灵通肸蠁(肸蠁,音息饷)(肸,即羊舌肸,复姓羊舌,名肿,字叔向,春秋时晋国公室,初为太子师,太子即位后封为太傅。
为人耿直,被孔子赞为‘古之遗直也’。肸与齐相晏子相会时曾预言‘公室将卑,其枝叶先落,公室从之。’意思是他预料晋室腐败必亡,自己甘愿随之。
蠁, 蠁虫,也称知声虫。肸蠁,暗喻翁同龢预见清室倒台而甘愿随之),大云西仰鸽峰(鹁鸪俗称野鸽,翁同龢墓在虞山鹁鸪峰下)高”。綵衣堂内梁、檩、枋上共有116幅彩绘,题材丰富,制作精美,是“苏式彩绘”的上品。
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改革开放后,翁同龢玄孙、美籍华人、原华美协进联谊会会长翁兴庆先生将此宅捐献给国家,常熟市政府遂将旧宅立为翁同龢纪念馆。翁兴庆先生亲书“翁氏故居”门额。1991年11月1日,翁同龢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綵衣堂东侧有二幢房屋,朝南一幢二层小楼名“知止斋”,原来是翁心存的书斋。斋名取自老子“知止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之意。此楼与对面的“玉 兰轩”构成一个院落,楼上藏书,玉兰轩内可与宾朋雅士吟诗论文、赏书品画。
翁心存曾有诗句“福禄贵知足,位高贵知止”。“止知斋”现被中共常熟市纪委列为“廉政文化教育示范基地”。翁同龢从政40余年,地位显赫,是官吏攀附巴结的对象。但他能洁身自爱,常常拒收馈赠和贿赂。玉兰轩内陈列有翁同和“拒受馈赠,不失志节”的资料。
其中有拒收盛宣怀送礼谢帖;有拒收刘鹗贿送字画立据;有拒受“美人石”的照片,还附有张謇撰写的《美人石记》复印件。陈列的《翁文恭日 记》(翁同龢死后谥文恭)和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到翁同龢“严管子弟,严肃家风”以及“体恤民艰,乐善好施”的精神守操。
綵衣堂后面是“后堂楼”,是一幢二层木结构楼房。底层布置为翁同龢生平事迹展馆。大厅中央立有一尊翁同龢青铜雕像,但见他身穿长衫马褂,左腋挟一本记事簿,长须垂胸,两眼无光,面容憔悴。雕像背后屏风上是康有为题写的“中国维新第一导师”。读过展板上陈列的内容,对翁同龢才有一些粗略的了解。
翁同龢(1830—1904)字声甫,号叔平,晚号瓶庐居士、松禅老人。翁同龢出生在北京,4岁时随祖母、母亲回到常熟老家读书。9岁考入常熟“游文书院”,道光二十五年考中秀才,咸丰二年考中举人,咸丰六年殿试中状元。
当时,其父翁心存在朝中为大学士、同治帝师。翁同龢中进士后任翰林院编修,9年后接替父职入值弘德殿,为同治帝师,共教读9年。同治帝去世后,光绪继位,慈禧太后让翁同龢入值毓庆宫,为光绪帝师。至此,翁氏家族进入全盛时期,时称翁氏“一门四进士(父亲翁心存、长兄翁同书、翁同龢为咸丰六年状元,其侄翁曾源为同治二年状元)、二巡抚(长兄翁同书官至安徽巡抚,谥文勤,三兄翁同爵历任陕西、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父子大学士、父子尚书、父子帝师”。
翁心存1822年恩科进士,历任工部、兵部、吏部、户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同治帝师;翁同龢历任翰林院修撰,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等职,同治、光绪两代帝师。翁同龢在朝40多年,经历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 法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展室重点介绍了翁同龢在这些事件中的经历。
光绪九年(1883年),法国发动侵略越南和中国的战争。翁同龢极力主张援越抗法,积极为光绪帝父亲醇亲王载環出谋划策,加强边关防守,联合越南抗击法军。当广西刘永福的黑旗军在河内纸桥大败法军时,翁即提议朝廷授予刘永福顶戴,接济粮饷军械。然而终因清廷的腐败无能,最后以“法国虽败犹胜,中国虽胜犹败”结局签订了《中法新约》。
光绪二十年(1894年)日本不断增兵朝鲜,翁同龢力主调东北三省及旅顺兵力速赴朝鲜,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翁还针对李鸿章等期望列强出面调停的意见,上折提出“总以我兵能胜倭为主,勿盼外援而疏本务”。甲午战争开始后,慈禧太后不顾国家安危,动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筹备自己的六十寿典。
翁同龢等以户部名义上折,奏请停工,将费用集中用于军事。慈禧迫于舆论压力,停止了部分工程。但心中却对翁有忌恨,曾对身边的人说:“今日令吾不欢者,吾将使其终身不欢。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赴日本和谈,翁同龢登门再三叮嘱“台湾万无议及之理”。当得知《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时,在御前会议上力陈“台不可弃”。在军机处会议上强调“台湾途远,割让日本,东南半壁从此不得安宁矣!”之后,还设法支持台湾军民的抗日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康有为等仁人志士发起救亡图存的维新运动,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宣传变法维新。翁同龢以户部名义拨银一千五百两作为活动经费。“强学会”一度因守旧派的弹劾而被查封,后经翁的努力,光绪皇帝同意更名为“京师官书局”,继续其宣传活动。
当康有为的变法主张上达受挫时,翁予以劝慰鼓励,并多次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请皇帝破格召见。在 翁、康的影响下,光绪帝深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
于是召见王公大臣征询变法之方,翁同龢主张变法“应从内政根本起”,要“改制度”“尽革天下蔽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翁同龢奉旨草拟《定国是诏》全面阐述变法主张,并提出“平和稳妥”的变法步骤。
把任用维新人士、学习西方科技、推行新政作为国策。此后百余天,光绪帝颁发了二百余道诏书,宣布“将旧法变尽”。后来变法触及到慈禧等皇族的利益,《定国是诏》颁布后的第四天,正是翁同龢生日,慈禧太后以“近来办事多未允协”“渐露揽权狂悖情状”等词逼迫光绪帝将翁同龢罢官回籍。
翁离京时,张謇等门生故旧数百人送行,翁同龢坦然地说:“人臣黜陟,皆属天恩,吾进退裕如。所恨者不能见皇上耳。”戊戌变法第一百零三天,慈禧太后软禁光绪,杀“六君子”,全面推翻新政,下令将翁“即行革职,永不叙用,着地方官严加管束”。
翁同龢担任过刑部侍郞,任期中曾纠正过一起轰动全国的冤案。那就是我小时候看过的一出戏《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剧情。说的是同治十二年,淅江余杭县有位葛毕氏,颇有几分姿色,人称“小白菜”。有一天,其夫葛品连突然死亡。
婆婆怀疑媳妇与邻居的举人杨乃武私通谋杀,便告到县衙。经过县、府、省三级七审,屈打成招定为死罪。杨乃武姐姐到刑部和都察院申诉,案卷被发回重审。重审时杨乃武、小白菜当庭翻供。加上浙江士绅汪树屏等以“复审间疑有官员相互袒护事实”联名向都察院控诉。
案卷送到刑部,翁同龢发现疑点颇多。于是顶着上司刑部尚书的压力,走访浙江籍京官,听取刑部官员的意见,调查证人,重新验尸,终于查清葛品连系正常病故,并无中毒症状,遂为冤案平反。办理此案的大小官员一百多人受到惩处。之后,案情被戏剧界编成剧目上台演出,成为晚清四大疑案之一。
参观过翁同龢纪念馆,我们再去虞山南麓寻访翁氏墓园。在山南路西段看到路边有座石坊,坊额刻着“翁氏新阡”四个字。石坊两侧立有两块石碑,左侧碑上刻的是“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翁心存墓”;右侧碑上刻的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翁同龢墓”。
沿着石板路走进浓荫如盖的树林,林中建有三组坟墓。其中有翁心存夫妇、翁同书夫妇、翁同爵夫妇的墓葬。翁同龢与夫人汤氏、淑人陆氏合葬一起。我们在翁同龢纪念馆花园中看到过两块墓碑,一块刻的是“清削籍大臣翁君妻一品 夫人汤氏墓”;另一块刻的是“翁君副室陆淑人附葬之墓”。
旁边一块木牌上介绍说“此碑文为翁同龢亲书,但未立于墓地,颇耐人寻味。”翁同龢去世前曾自拟一副挽联“朝闻道,夕死可以;今尔后,予知免夫”。还口占一绝:“六十年中事,伤心到盖棺。不将两行泪,轻向汝曹弹。”道尽了老人宦海沉浮的无限忧伤。
看过“翁氏新阡”,公路对面还有一幢建筑叫“瓶隐庐”。走近看,大门紧锁,无法进去。墙上挂着两块木牌,一块牌上画有“瓶隐庐布局图”;另一块木牌上写着“翁同龢归乡后在鹁鸪峰下筑庐隐居,取名‘瓶隐庐’,意为‘守口如瓶, 不问政事’。该建筑抗战期间大部毁于战火。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修葺,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常熟市政府进行全面整修,并建成‘瓶隐庐纪念馆’,并开放游客参观”。
翁同龢为清皇室辛劳一生,晚年凄凉。到了现今太平盛世才有了完整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