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走向共和 顾维钧: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2018-07-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和辛酸的灰色的历史.而在灰暗中,总有几位英雄如同闪耀的明星一样存在于历史的册页中,慰藉着国人的心灵--林则徐.邓世昌.刘永福.聂士成.谭嗣同.孙中山等.顾维钧无疑是此类中的一员.顾维钧走向共和 顾维钧: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顾维钧是一个传奇人物.像1840年以来中国的无数精英一样,顾维钧是一位在灰暗的大时代下惨淡经营的悲剧英雄.他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顾维钧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之后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了屈辱和辛酸的灰色的历史。而在灰暗中,总有几位英雄如同闪耀的明星一样存在于历史的册页中,慰藉着国人的心灵——林则徐、邓世昌、刘永福、聂士成、谭嗣同、孙中山等。顾维钧无疑是此类中的一员。

顾维钧走向共和 顾维钧: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顾维钧是一个传奇人物。像1840年以来中国的无数精英一样,顾维钧是一位在灰暗的大时代下惨淡经营的悲剧英雄。他出生于江苏省嘉定县(今上海市嘉定区),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顾维钧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在获得国际法博士学位之后回国。

顾维钧走向共和 顾维钧: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他是中国最早接触国际法的思想先驱之一。1912年,民国肇始,顾维钧投入到建设共和的洪流中。他被聘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1919年,第一次世纪大战以后,中国首次作为战胜国出现在世界的外交舞台上。

顾维钧走向共和 顾维钧: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但是,一个国力贫弱的国家,即便是战胜国,也一样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对象。在巴黎和会上,战败国德国向日本出让了中国山东的权益。但在风云际会的巴黎,屈辱的国运却成就了顾维钧个人的外交功业。他作为中方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史以来,中国第一次向西方列强说“不”。

这一声“不”看似简单,但在中国外交史上却如一声惊雷震撼了整个世界。从1840年以来,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尊严被一点点消磨殆尽。但是,这次巴黎和会上的一次响亮拒绝,开启了中国在西方列强面前开始抗争的先河。被这次抗争直接催生的风生水起的“五四”运动,更让中国觉醒和自强。仅此一举,足以让顾维钧名垂青史。一时间,这个年轻的外交奇才的名字传遍了整个欧洲。“民国第一外交家”横空出世。

在此后整个民国时期,顾维钧一直都活跃在政治舞台上,先后担任过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国民政府驻法、驻英大使,联合国首席代表,驻美大使等。其间,他先后经历了“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时期。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年华几乎可以说是贯穿了整个中华民国的历史。许许多多的历史大事的决策过程都留下了他的痕迹。顾维钧将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外交事业。

1945年,顾维钧的人生达到了新的巅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根据《大西洋宪章》,各国开始筹备建立联合国。顾维钧作为中国的首席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从此,中国与英国、美国、苏联一起成为世界大国,担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联合国的成立标志着人类文明迈向新的阶段,顾维钧的名字也同时被载入人类文明的史册。

但是,顾维钧作为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一生又是悲剧的一生。他的悲剧色彩,不仅在于生不逢时——在贫弱不堪的中国,他难以用满腹经纶安邦定国——更在于由于历史的误会,使他的功业在身后变得晦暗不明,不为人了解和理解。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爆发了一场内战。顾维钧作为中华民国驻美国大使,被列为“第二十二战犯”。好在历史最终是公正的。1972年,出席联大的章含之同志受毛泽东主席之托邀请其访问中国大陆。但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未能成行。1985年,一代传奇外交家顾维钧病逝于美国纽约。

关于顾维钧的事业,甚至于他这个人本身,除了巴黎和会上那句响亮的“不”,大多数读者对于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印象。这对一个曾经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外交、中国近代史的风云人物,无疑是不公平的。

该书为什么选择以“九·一八”为背景进行历史纪实?则正如我在书里写到的: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侵略我民族之甚、屠戮我民众之多。自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说起两国冲突的源头,“九·一八”事变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重要历史节点。

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纷繁复杂,剪不断、理还乱。时至今日,“钓鱼岛”领土争端等两国之间各种冲突仍不断见诸报端。历史不容忘记,“九·一八”事变作为中华民族的国耻,更应该让我们全面的、立体的对它加以了解。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最好的老师。从1919年到1931年,顾维钧从意气磅礡的新秀外交专才到老成谋国的资深外交专家,是12年;我从2000年开始创作,零零散散写了太多不成体统的文章,到2012年终于拿出一本牵强之作,也是12年。

令人感慨的是,我们的国家在这前后两个12年走过了迥异的道路。前者,是从苦难走向更深的苦难;后者,是从辉煌走向更大的辉煌。山河易色,今非昔比,今天,中华民族任人欺辱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有能力也有信心维护中国的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