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逸梵好漂亮 妈妈黄逸梵:张爱玲的青春梦幻
张爱玲的一位长辈朋友见到她时,忍不住问她——有一种鸟叫什么名字的?张爱玲是聪明的,她略微怔了一下,会意,回答说:鹭鸶。张爱玲长得像鹭鸶,长手长腿长颈长脸,嘴尖。她不像她母亲黄逸梵女士美丽。
![](https://pic.bilezu.com/upload/0/f9/0f9c073f4b2127234084c19a9bc3c5dd_thumb.jpg)
张爱玲记忆里两个玫瑰色的梦,一是关于她是清末名臣李鸿章与张佩纶贵族旁支上的后胄;二是关于她母亲黄逸梵女士。在张爱玲看来,母亲是家族里最“罗曼蒂克”的人物。美丽娴雅,裹足女人,却脚步自由。在张爱玲10岁时,母亲就离开嗜烟如命的父亲,赴法国学艺术,与徐悲鸿等人过往甚密。有一帧黄逸梵女士在法国海船上的照片,迎着海上晨曦,黄女士一袭法式时装,手扶船舷,留下一个优雅精巧的侧影,很是有民国启蒙时期的浪漫。
![](https://pic.bilezu.com/upload/8/f9/8f93fc9b5423d8c7d27e8a12d3531a13_thumb.jpg)
然而,这位曼妙的母亲,在女儿最敏感的青春期里,为了另一种人生而远居海外,带给女儿的,是一种母爱匮乏的尴尬与阴影。看张爱玲少女时代的照片,看出一种青春贫乏。豆芽菜的模样,身体纵向疯长,消瘦干巴,笑容里有一种敏感而涩涩的回避。她的青春期显然是压抑的。母亲回国后,即与父亲离婚。有了后母之后的生活,是旧衣冷饭恶脸的不快乐。在她被父亲后母囚禁数月之后,她逃离了家庭,冲出了那个让她郁郁的樊笼。
![](https://pic.bilezu.com/upload/a/5f/a5f27d79d037410a6fe354ea70b8a87f_thumb.jpg)
我坚信一个人的青春期遭遇,会深深影响他(她)成年后对人世的看法。张爱玲后来的笔下,有一双冷眼,逼视出世俗里的苟且,繁华后的凄凉。而她写母亲角色,也多写成《金锁记》里曹七巧式的自私,拜金。作为一个女性,她的心眼里,绝不是冰心式简单的美与爱,却是声色喧哗背后,爱与死都冷的颓败凋零。大概,与她的青春期阴暗成长史难逃干系。她的内向,也让她多思多才情。然后,一种抑郁后的怒放,在她成名后花团锦簇地生发出来了!
![](https://pic.bilezu.com/upload/c/42/c42bc0b6dad072b9ce8b5e7b22afca8a_thumb.jpg)
众所周知,张爱玲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是著名的“恋衣癖”。“我那是因为后母赠旧衣造成的一种特殊心理,以至于后来一度衣服狂”。看她那个时期的照片,时时奇装异服,穿着深紫或碧绿底上撒花的大镶大滚的宽襟土布袄,要么,干脆翻出奶奶辈压箱底的凤凰锦被面,一设计,成了一套别出心裁的民族服装,“自以为保存劫后的民间艺术,仿佛穿着博物馆的名画到处走,遍体森森然飘飘欲仙,全不管别人的观感。”
倒是这时候,张爱玲散发出一种茂盛的风情来了。23岁上,她以《沉香屑第一炉香》,《倾城之恋》等小说,成为上海才名倜傥的女作家;好作名士风度的胡兰成,也慕名登门来拜访示爱了。出名趁早的狂喜,获得爱情的喜悦,还有什么,更能比这两样东西,让一个年轻女人的生命盛放出无限光华呢!
1944年开始的那几年时间,是张爱玲的人间四月天。她坐在市井喧哗的黄包车上,在爱人身边春风忘形,仰头举手,娇憨至极地掬起空中飘扬的朵朵四月柳絮来……
现在那张照片正在张爱玲手中,她的眼眶渐渐濡湿。她仿佛看到年轻的黄逸梵坐在妆镜前梳头,眉头深锁,戴着那些首饰都无法叫她光彩。三岁的自己绕在母亲身边,踮着脚,努力想把一个一个小盒子打开。她看见母亲耳坠上两颗闪闪的小钻,头发梳成美丽的S形,突然趴到母亲身上,把头深深埋进她的怀里,只觉得母亲实在太美丽了。
张爱玲倚在瑞荷肩头,她落回童年,落回对母亲的种种记忆,她无法假装她是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她哭得这么伤心,这是从童年到长大她对母亲一切的想念、失落与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