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名词解释 战国策|乱世已来 七雄安在?
公元前379年,田完终于等到了那个消息,匆匆而来的门客称吕贷已老死海岛。他持爵的手颤抖良久,一滴酒溅出,打在了胡须上。
有人以田氏代齐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个分界点应该稍早一些。
公元前403年,从周地而来使者带来了天子赐予的胙肉,以示分封三晋,肯定赵魏韩三家的诸侯身份。赵籍捧着胙肉,孤身进入赵氏宗庙。对着列祖列宗的牌位涕泗横流。他大口大口吞咽着泪水和肉,嘴里嘶吼着:“公父、列位祖宗,这就是我赵族苦求了两百余年的东西啊。”
那滴酒、那滴泪,落下时悄无声息,却在史书上激荡出汹涌的浪流,华夏大地就此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变法、图强、兼并、灭国、纵横、刺杀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后人称之为战国。
水滴沿着历史的脉络继续流淌,打在如今的汽车产业上,另一个战国也悄然到来。
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
——六国论
《荀子》有言,周初立国七十一,这一数字到了春秋时期已扩张至一百四十余。当是时,众诸侯处于飞地扩散时代,国与国之间为蛮夷所阻。以拓土开疆,与蛮夷争夺生存空间,尊王攘夷,营造自身安全战略环境为主题。
映射至汽车行业,则如同过去数年的高速增长,自2013年始,仅SUV这一细分市场年同比增速就超30%,足以承载下“诸侯”的野心。一时间涌现诸多新的品牌,传统造车企业孵化出的领克、WEY、汉腾、比速等,新能源化浪潮中诞生的互联网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电咖等,收购复活已死去的外国品牌宝沃、斯威等。
商转乘,进军、布局汽车产业成为过去数年来行业报道中的热词。新品牌之外,已被边缘化的品牌也被重新拉回到视线中,“黑马”频现。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称,截至今年5月,中国共有71个整车集团,另有新能源汽车企业455家。
进入2018年后,由SUV这一细分市场所带动的整体市场增速开始回落。年初时关于今年3~4%的微增长预测已宣告破灭,11月销量数据显示全年负增长的形式已基本确定,这将是汽车产业27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年产销3000万辆成为可以预见的瓶颈,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转型的拐点已至。
当蛋糕难以继续做大,可以征服之处,皆已是华夏的领土,以吞并、灭国为主要目的的战争便开始了。比速、幻速的失速,奇点欠薪,海马销量腰斩,七成以上企业无望完成年度目标……边缘品牌黑马染料褪色,部分新势力后劲不足,掉队者开始出现。
中国汽车产业的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拥有成熟汽车市场的国家都经历过这个时代,甚至我们可以说,只有经历过汽车品牌大规模消亡、整合阶段的国家,才能称之为汽车强国。汽车发明者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也曾涌现上百个汽车品牌,历时百年的发展,兼并重组,目前仅剩三大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宝马、大众)与少数几个小品牌。奥迪的Logo即是其中的缩影,四个连接的圆环代表着合并的四家汽车公司。
日本的“战国时代”则更加明晰,在上世纪60-90年代汽车行业高速发展之时,品牌众多,但初步的整合开始。90年代,行业遭遇泡沫经济破裂的困境,需求的萎缩,与此前众车企激进的投产计划共同造成供需失衡,大规模的整合无可避免。
时至今日,日本已形成三大汽车集团格局,即丰田联盟(丰田、大发、日野、马自达、铃木)、本田、日产联盟(雷诺、日产、三菱)。另,各“诸侯”在此期间向海外求存,及日产联盟中“三家分晋”的态势在此按下不表。
韩国汽车产业的战国时代较短,源于本土车企在石油危机中遇到的困境,政府主导下进行强制整合。外部压力下,本土品牌内部强竞争、强对抗时期短,直接与世界各汽车列强竞争,最终幸存者亦是凤毛麟角。
回到中国汽车产业,我们面临的变革更为复杂。一方面,历经数十年发展后,市场进入存量时代,靠整体市场增长带动自身销量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抢夺他人手中的蛋糕才是未来的常态。
另一方面,七雄尚未确立,政策壁垒已难抵外族入侵,合资股比开放的步伐临近,继宝马要求扩大股比后,奔驰也跃跃欲试。战国时代的参与者不单是华夏民族,还有大河、普鲁士和高卢雄鸡,战场也不局限于中原,而是全球。与此同时,“新四化”将成为汽车战国的“铁器”,得之可得天下。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已随悠悠岁月而斑驳。小水滴有幸,又逢现世“战国”。谁能变法,行图强之事;谁能纵横,拒秦抗楚;谁能并国十二,拓地千里;谁能横扫华夏,执敲扑而鞭笞全球;其车何如,其品牌何如,且听我们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