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扶林的妻子 《红楼梦》总导演王扶林:我的电视剧生涯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播,这一天被正式定为CCTV建台的纪念日,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起步。而那时,电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还很陌生,更不要说观看电视剧。今天,电视机早已普及到家庭,电视剧已经成为百姓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我,有幸参与、见证了我国电视剧从起步到繁荣的过程。
从1958年到1966年,我国拍摄的电视剧约有80多部,我执导了近20部。那是电视剧初创直播时期。1958年9月,新闻报道了上海广慈医院抢救烧伤面积达90%的钢铁工人邱财康的先进事迹,消息发表的当天上午,我们据此突击编写剧本提纲,连夜投入排练,仅仅过了不到24小时,播映了电视剧《党救活了他》。
1959年10月,我又制作了直播电视剧《新的一代》向建国10周年献礼。该剧描写了大学生参加首都十大建筑设计的先进事迹,是当时我国第一部多场景的大型电视剧。
7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电视工作者开始注重人物塑造和风格等艺术问题。这一时期,我拍摄的《何日彩云归》、《赤橙黄绿青蓝紫》走出演播室,采用实景拍摄,既不必费力制景,更无需奔走借道具,而且更富有感染力。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电视开始普及,而我国自行制作的电视剧却不能满足百姓需要,日本的《姿三四郎》和美国的《加里森敢死队》相继播映,收视率极高。我国的电视工作者不甘示弱,制作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敌营十八年》的任务落到了我头上。没有经验,我就去请电影老大哥相助,因为我就是读老一代电影艺术家郑君里的著作《角色的诞生》步入戏剧大门的。
《敌营十八年》共9集,全剧2000个镜头,100多个场景,全程拍摄97天,实际拍摄75天。这在当时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北影厂的导演都郁和我并肩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为了赶在春节期间播出,案头工作及广泛征求对剧本的意见这些必要的环节都被挤掉了。
主角江波的国民党军装没有时间特制,只能借。借不到裤子,只好将人物改为半身镜。领子太小,系不上风纪扣,国民党少将高参居然整场戏敞着领口;帽子太小,改拿在手里,作戴帽状……可谓煞费苦心。尽管这是一次有缺憾的尝试,它还是增添了我国电视剧的新品种,为后来普及文学名著起到不容忽视的引领作用。
经过改革开放春风的吹拂,中央电视台相继把我国文学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我有幸参与了其中两部大制作。我们本着忠实于原著,尊重专家研究成果的原则,给观众呈献了一部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作品。
作为这部电视剧的制片人和总导演,我成为尝试电视剧制作体制改革的第一人。那时,成立剧组是一大难题,而大观园在哪里?荣宁两府在哪里?十一二岁的宝黛钗到哪里去找?难题接踵而至。为此,我们从全国各地挑选小演员,为他们办“红楼梦学习班”,并与北京市合建了“大观园”,与河北省正定县合建了“荣国府”、“宁荣街”,费用除拨款外还广泛吸纳社会资金。
经过4年多的筹备、摄制,36集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终于在1987年5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视同时播映。至今这部戏已在全国电视台放映了700多次,成为播映次数最多的电视剧。
积累了《红楼梦》拍摄制作的经验,当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被提上议事日程时,我再次作为总导演,完成了这部以总制片人制、总导演制、基地化拍摄、武戏文唱的大戏。所谓基地化拍摄,就是在基地搭景拍摄,戏拍完,留下了景,不仅为以后拍戏再利用,还可以供旅游者参观。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天,我们已由此考虑建立中国式的“好莱坞”电视基地,为电视剧事业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
50年来,我国电视剧事业从直播时期发展到今天,尤其是改革开放后,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这不仅有电视工作者的努力,更与祖国经济发展、科技水平提升、艺术创作观念丰富息息相关,能够见证并参与其中,我深感欣慰。
(作者系电视剧《红楼梦》、《三国演义》总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