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下一句 此乐间 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当真不思蜀吗
想到三国,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各路英豪,谁能想到这样的反面教材呢。而提到反面,大家脑海中会不然浮现这两位人物,马谡和刘禅。相较之下,马谡还是有所才华的,就是太过自大而已。而大家对于刘禅的印象,恐怕永远就是那个扶不起的孩童。毕竟蜀汉是灭在了他的手中,大家的矛头也纷纷指向了他,但实际上,真当如此吗?
与孔明的鞠躬尽瘁想必,刘禅更多就是一个乐不思蜀。有些人觉得他没才就算了,总不至于那么窝囊,好歹也是一个帝王。说是昏君也不为过,每逢看到他,很多人都是恨得牙痒痒。但在小编看,事情绝非那么简单,单纯蜀国能屹立三十余年,就绝不是孔明一人的功劳。其实说到底,刘禅还是有些凄惨的。
当初因为蜀国国力强横,所以就开始有些散漫了,而关羽之死导致了刘备愤怒,率军出征一下子败没了八百里的联营,这时候的蜀国已经是元气大伤,不复从前。而孔明又七次北上讨伐,没有停顿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才导致了蜀国看似强大,其实已经是空壳了。
而孔明点灯未成功又死了,这就导致了一切的黑锅都需要刘禅这个后主背起来。说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对于一个残破的国家,饶是他有才又如何,又怎么能快速富强,更别说他本身就没什么才华,更是不可能攻打强悍的魏国。而没有扭转乾坤的实力,也不是他可以乐不思蜀的原因。对此,很多人也是气愤异常。
不过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国家之本是什么?这么说,怕是很多朋友猜测到了。没错,国家基本就是百姓,要是人都没了,国还有何用?不过是一堆建筑罢了。而先前被老爹和军师搞得元气大伤,百姓还是需要休养生息的。虽然攻打仇敌才是要紧事,这也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在小编看来,这些都是小孩子的想法,真正的明君和帝王是不同的。
称帝就是要铁手腕,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也就是攻打仇敌,但是在当时的情况,想要一举成功可能吗?孔明尚且没有成功,刘禅自认没有办法,所以他就选择了当一个明君。顾名思义,明君就是为百姓着想,他也正是如此,为了百姓可以休养生息才停止了战事。宁可被后世觉得他是扶不起的模样,但事实上,当时的百姓却应该对其感激戴德。
战争永远带着伤亡,而谁的命不是命?谁想惨死在沙场,多年战争的人民只想着好好活着罢了。也正因如此,可见他受了了多大的屈辱。他有仇却不能报,还要被冠上无能昏君的称呼。如果不是大智慧之人,谁能做到如此呢?大智若愚或许就是这般吧。
此乐间不思蜀!这句话多么揪心,为了百姓他故意如此蒙蔽司马一家。毕竟他反抗又如何?只不过让百姓受连累,他在人下被囚禁,却能换来百姓的安稳。不过易主罢了!牺牲小我,成全大我,这种气节之辈难道是不思蜀,正是思蜀,才会如此吧。而这,才是真正的后主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