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是哪里人 诸葛亮舌战江东群儒 吊丧周瑜的柴桑在哪里?
《三国演义》讲道:曹操占荆州后,诸葛亮星夜过江,赴柴桑见孙权。周瑜也从鄱阳湖紧急回柴桑,与诸葛亮共商抗曹大事。周瑜死后,诸葛亮也不顾危险,亲临柴桑吊丧。
柴桑在哪?江西省九江市以西有个九江县,2017年8月,九江县撤销,改设九江市柴桑区。恢复柴桑古名,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向柴桑辉煌的历史致敬。
春秋时期,柴桑是楚国东线重镇,不远处就是吴国地盘,号称吴头楚尾。柴桑真正设立行政单位,是在汉高祖刘邦第六年,公元前201年,设柴桑县,隶属于治所在南昌的豫章郡。
孙权割据江东,柴桑的战略地位突显。柴桑紧临刘表控制的荆州,一旦柴桑为敌所占,孙权的“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就要换老板了。和演义一样,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见孙权之地,就在柴桑。
诸葛亮智激孙权,增加孙权抗曹的信心。演义里的经典篇章《舌战群儒》就发生在柴桑。历史上并没有舌战群儒这事,但投降派代表张昭确实就在柴桑劝孙权降曹的。
孙权知道自己的身家性命只能押在抗曹一途,与刘备联手,在赤壁打跑曹操,三分天下有吴、蜀。可以说,柴桑这座小城,是三国魏蜀吴概念真正形成的地方。
柴桑的地理位置太重要,再加扬州面积过大,西晋元康元年,291年,设立省级江州。13年后,304年,从柴桑县和寻阳县各分出一部分,设新的寻阳郡,治所在柴桑。
江州有多大?以东晋为例,包括江西和福建两省全部、湖北省东南角,湖南省南部的郴州。当时东晋疆域狭小,真正意义上的大州,就是国都建康所在的扬州,荆州,以及江州。能在东晋出任江州刺史的,那都是官场大佬。比如东晋重臣陶侃,就领过江州刺史。而出身豪门琅琊王氏的王敦,朝廷就封他以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的身份领江州牧。
朝廷绝不敢在江州玩火,史称“国家南藩,要害之地”,非心腹之臣是不敢让他去江州的。和孙权时面临的形势一样,一旦有野心之人率兵从江州顺江东下,建康城很难守住。
江州“省会”,刚开始放在豫章,晋成帝咸康六年,340年,迁到了寻阳(柴桑)。没多久又迁到豫章,但折腾一圈又搬回寻阳。
柴桑在东晋历史上属于一线重镇,著名的书圣王羲就当过江州刺史。王羲之并不是柴桑人,真正意义上的柴桑人,有一个人你是绝对知道的——陶渊明。
陶渊明生于公元365年(或352年),是东晋初名将陶侃的曾孙。陶渊明就是在柴桑奇美的江岸山下,汲取了丰富的文学素养,最终成就中国最伟大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之一。
柴桑有多美?说三个地名就知道了。柴桑北临长江,南倚庐山,东望鄱阳湖。陶渊明名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个南山,指的应该就是庐山(一说是终南山)。
陶渊明的圈子不大,他一生中主要的活动区域很少离开过柴桑。而他从政后当过县令的彭泽,距离柴桑家乡也不过百里。陶渊明之所以愿意去彭泽当官,是因为彭泽有酒喝。因看不惯官场黑暗,陶渊明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就辞官回到柴桑。陶渊明发出穿透历史的呐喊: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章,都离不开柴桑山水的滋润。比如著名的《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哪里呢?自然是陶渊明牵肠挂肚的家乡柴桑了。
宋元嘉四年,公元427年九月,柴桑走出的文化巨人陶渊明病逝于花开满野的故里,留给后人太多太多的文化财富。
之后的柴桑,一直是江州“省会”。到了唐朝,州变成地级,但柴桑依然是地级的江州治所。而在唐朝中期,柴桑又迎来了一位伟大的文化巨人白居易。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六月,白居易因为作诗讽刺朝廷,被贬为江州司马。白居易怀着愤懑的心情来到柴桑,第二年,白居易在江州(含柴桑),写下了中国文学史永垂不朽的巨作——《琵琶行》。
五代十国时的南唐,设德化县,历代不改。直到民国初年,因为四川和福建也有叫德化的地名,所以改德化县为九江县,一直存在至2017年,设柴桑区。而在1968年之前,九江县的县治就在九江市区,之后才迁移到西边不远的沙河街。
另外,虽然国家级的庐山风景区不在现在的柴桑区境内,而要去庐山必经地之一的庐山车站,却隶属柴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