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2019-04-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兰室秘藏>卷上)     [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  半夏曲  人参 各三钱(各9g)  厚朴四钱炙(12g)  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 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 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功用]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兰室秘藏》卷上)     [组成]  干生姜  炙甘草  麦蘖面  白茯苓  白术各二钱(各6g)  半夏曲  人参 各三钱(各9g)  厚朴四钱炙(12g)  枳实  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  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 服(现代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g,饭后温开水送下,日2次。 亦可改为汤剂,水煎服)。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功用]  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  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痞济,不欲饮食,倦怠乏力,大便不畅,舌 苔腻而微黄,脉弦。

    [病机分析]  本方证病因、病机较为复杂,包括虚实相兼,寒热错杂。脾虚失运, 胃纳不振,则不欲饮食,食亦难消。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食积内停,传导失 司,则大便不畅;气机阻滞,寒热互结,则心下痞满,脉弦;食积气郁而化热,则苔腻 而微黄。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虽属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虚实相兼,但其中实多虚少,热 重寒轻,所以立法重在行气清热,辅以健脾和胃。

枳实消痞丸(失笑丸)

方选枳实行气消痞为君,臣以厚朴下 气除满,与枳实合用疗效益显。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半夏曲辛散开结,降逆和 胃;干姜温中散寒,三药配伍,辛开苦降,以助消痞除满,温清合用,则寒热并除;人 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化湿,以复脾运;麦芽消食和胃,以上共为佐药。

使以甘草调 药和中。诸药合用,使痞消积祛,脾健胃和,则症自痊愈。

    本方的配伍特点是:消补兼施,以消为主;温清并用,而以清为主,苦降辛开以苦 降为主。因枳实剂量较重,目的在于消痞,故名“枳实消痞丸”。     [类方比较]  本方与健脾丸、枳术丸均属消补兼施之剂,但本方消大于补,主治心 下痞满等以气滞为主者;而后两方则皆补大于消,适用于食少体倦等以脾虚为主者。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的配伍特点均体现寒热并用,苦降辛开,补泻同施。

不同的是, 本方以行气、清热、苦降为主;而半夏泻心汤则无行气之功。     [临床运用]     1.

证治要点  本方为行气消痞的重要方剂,以心下痞满,食少,体倦,苔腻微黄 为证治要点。     2.加减法  证偏寒者,宜减黄连之量,而增干姜用量,或再加附子等温阳散寒; 气滞明显者,宜加木香、陈皮以行气止痛;饮食不消者,宜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

    3.本方现常用于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不良等属于脾虚气滞、寒热互 结者。     [源流发展]  本方是从半夏泻心汤合枳术汤以及四君子汤化裁而成。

说明枳实消痞 丸虽系李呆创制,实乃源于上述数方,反映了李氏学古而不泥古的治学思想。《明医指 掌》卷5的枳实消痞丸,在此方基础上去麦芽、茯苓、半夏曲,加山楂、神曲、猪苓、 泽泻、砂仁、陈皮、.

黄芩、姜黄,.则行气、消导、清热之功尤胜,主治食积,心下虚 痞,按之痛者。    、    .     [疑难阐释]  本方主治以痞满为主,方中用参、.

术、草等健脾益气之品,是否有壅 滞增痞之虞?分析其道理,需从“痞”的成因谈起,该证既有气机阻滞,又有寒热互 结,同时因脾胃气虚不磨、不运,亦兼食积、湿聚,更加重了痞满。

而方中配伍健脾 药,可使脾运正常,胃纳得复,不但无害,:反能有助于消除痞满,体现了“塞因塞用” 的反治法。     [方论选录]  ,    ,     1.

吴昆:“心下虚痞,恶食懒倦,右关脉弦者,此方主之。痞与“否”同,不通泰 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否。

故肺气不降,脾气不运,升降不通,而名痞也。脾为 邪气乘之,不足以胜谷,故令恶食。脾者卑藏,役气于四肢,而后肢体强健,脾病则不 能致气于肢体,故令懒倦。弦,肝脉也,木来克土,故令右关脉弦。是方也,、枳实、黄 连、厚朴之苦,可以下气;半夏曲、干生姜之辛,可以行滞;人参、甘草、白术、茯苓 之甘,可使健脾;麦蘖善消,则可以推陈而致新矣。

”(《医方考》卷4).    .、     2.

汪昂:“此足太阴、阳明药也。枳实苦酸,行气破血;黄连苦寒,泻热开郁,并 消痞之君药。厚朴苦降,散湿满而化食厚肠;麦芽咸温,助胃气而软坚破结;半夏燥痰 湿而和胃;干姜去恶血而通关,皆所以散而泻之也。

参、术、苓、草,甘温补脾,使气 足脾运而痞白化,既以助散泻之力,又以固本使不伤真气也。”(《医方集解.消导之剂》)     3.徐大椿:“胃虚寒滞,膈热不化,故心气不降,脾胃不磨,乃成痞满焉。

黄连清 膈热,厚朴泻中满,白术助脾运化,人参益胃扶元,干姜温中散寒,枳实消痞除满,茯 苓渗泻湿气,甘草和中气,半夏化痰涎以醒脾气也。俾寒化气调,则膈热自解,而胃气 温暖,脾元健运,何痞满之不除哉?此疏补兼行、.

寒热并施之剂,为胃寒膈热痞满之专 方。”(《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8)    .     4.

张秉成:“夫满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 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故以黄连、干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 一降,则无论寒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实为治痞之主药。

然痞结于中,则气壅湿聚, 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自无胶固难愈之 势。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故此方无 论虚实之痞,皆可治之。

用蒸饼糊丸者,以谷气助脾胃之蒸化耳。”(《成方便读》卷3)     5.李畴人:“以参、术、苓、草扶正气,以枳实、麦芽化滞消痞,佐以半夏曲、厚 朴之开痞化痰,生姜、黄连一辛一苦,而治中焦无形湿热。

丸以蒸饼,和中化滞,去邪 不伤正,斯为王道之法。”(《医方概要》)    。     [评议]  诸方论对本方证的“痞”多有阐述。其中吴昆认为:“痞与‘否,同,不通 泰也。《易》曰天地不交而成否。故肺气不降,脾气不运,升降不通,而名痞也”。徐大

椿指出:“胃虚寒滞膈热不化,故心气不降,脾胃不磨,乃成痞满焉”。张秉成曰:“夫满 而不痛者为痞。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人,客于膈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 仅与正气相聚一处为患”。并通过分析其配伍意义,进而提出:“此方无论虚实之痞,皆 可治之”,颇为中肯实用。

关于本方的君药,汪昂认为是枳实与黄连,枳实“行气破 血”,黄连“泻热开郁”,虽有道理,但根据本方证为以气滞痞满为主,以枳实为君,理 由似更充分。

    [临床报道]  慢性胃炎  用本方加减(干姜、炙甘草、麦芽、白术、茯苓、半夏、 党参、厚朴、枳实、黄连)水煎500ral,早晚2次分服,每次l剂;亦可为小丸,每服 6—9g,日2次,温开水送下,3个月为工疗程。

共治疗慢性胃炎30例。结果有效26 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L1j。亦有将枳实消痞丸改为汤剂随证加 减,治疗以胃脘痞闷为主证者120例,连续服药3周。

结果:临床治愈9例,占 7.5%;显效19例,占15.8%;有效73例,占60.8%;无效19例,占15.8%。总有 效率为84.2%[”。     [实验研究]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实验证明本方对家兔离体小肠运动呈兴奋和抑制 的双向效应,并能拮抗乙酰胆碱、氯化钡和肾上腺素对离体小肠运动的影响。

又本方在 活体动物实验中,能够加快小鼠胃肠推进速度,促进小鼠胃排空速度,显示出促进小白 鼠消化道运动的效应13J。

    葛花解酲汤     (《脾胃论》卷下)     [异名]  葛花解酒汤(《医方大成》卷3)、解酲汤(《脉因症治》卷下)、葛花汤(《不 知医必要》卷3)。

    [组成]  白豆蔻仁  缩砂仁  葛花各五钱(各15g)  干生姜  神曲炒黄  泽泻  白 术各二钱(各6g)  橘皮去白  猪苓去皮  人参去芦.

白茯苓各一钱五分(各4.5g)  木香 五分  莲花青皮去瓢三分(O.9g)     [用法]  上为极细末,.

和匀,每服三钱匕(9g),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 (现代用法:共为极细末,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     [功用]  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  嗜酒中虚,湿伤脾胃证。头痛心烦,眩晕呕吐,胸膈痞闷,食少体倦,小 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脉滑。     [病机分析]  酒本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湿性热,其性剽悍,少饮能通行气血, 内助消化,外御风寒。

若恣饮无度,酒毒熏蒸则头晕头痛心烦;脾胃受伤,升降失常, 则呕吐腹泄,食少体倦;脾虚生湿,湿阻气机,则小便不利,胸膈痞闷,苔腻脉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