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头吴兴国 ——昨访台湾著名舞台艺术家吴兴国
在多次成功以东方戏曲形式演绎莎士比亚戏剧和希腊悲剧后,在台湾非常有知名度的当代传奇剧场将于4月21日和22日,在沪演出荒诞派戏剧经典之作《等待戈多》(台湾版名为《等待果陀》,以下用此剧名)。担任这部戏编剧兼导演的是这阵子播映的电视剧《长恨歌》中扮演国民党高官李主任的台湾演员吴兴国。他昨天在沪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吴兴国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对电影《青蛇》中那个许仙,《宋氏王朝》中的蒋介石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吴兴国是目前少数横跨电影、电视、传统戏曲、现代剧场以及舞蹈的表演艺术家。
漫长等待终有结果
早年做过相当长一段时间京剧演员的吴兴国,眉目之间有一股子不易察觉的坚韧。他告诉记者,早在1997年《等待果陀》就在筹备中,原计划找金士杰演流浪汉哭哭,他自己演流浪汉啼啼,李立群演暴发户破梭,准备来他一场京剧与话剧的激宕,没想到演出企划了8年,不获青睐。
在场地、经费申请无着下,原以为果陀来不了了。没想到,就在去年,《等待果陀》突然从台湾冒了出来。当时把李立群和金士杰吓了一大跳:“搞了半天,我们都放弃了!吴兴国,还在那里等果陀!”这两位多年好友,当时就揪住吴兴国长谈了几次,尤其是金士杰,几乎有两个月的时间投入该剧。金士杰积累了深厚而细腻灵动的表演功力。他幽默的特质为此剧注入了强有力的能量。
唱腔回归自然声音
要得到贝克特版权中心的授意并不容易,目前,台湾唯一获得承认的只有赖声川的译本。在赖声川的帮助下,吴兴国获得了授权,但是版权中心提出相当严苛的要求,同意书上明文规定:“严禁任何形式的配乐!”
众所周知,京剧有“四功五法”,即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步、法,“严禁任何形式的配乐!”势必就要把戏曲的“曲”废去。
吴兴国将五个华文译本都找了来再三推敲,贝克特的原文中有许多关键的沉默和跳接,就像中国水墨画的留白。在改写时,这些充满了跳接、无厘头的对话,让吴兴国找到了感觉。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他,在改编剧本时,充分考虑了演员的做功表演,一个动作牵引另一个动作,一句话快速转接下一句话、下一个表情;似相连又不关联,把前卫的语言转换成介乎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模糊状态,唱腔成为回归自然声音的一种方式;没有配乐,没有麦克风,取的是原音原嗓,生命真味舌底鸣泉。
剧目主题发人深省
吴兴国构思7年,创造出这一极其丑、极禅、极传统、极前卫的《等待果陀》。它究竟是京剧?默剧?相声?话剧?马戏团?还是游乐一场?《等待果陀》在台湾演出时,曾被评论为“丑得可以、丑到不行、丑成一堆、丑得前所未见”。
世界荒诞剧经典之作竟被“丑”化成死皮赖脸、财大气粗、一身贱骨。在极简的舞台、禅意的对话,一个傍晚,一条道路,一棵枯树下,主角登场拥抱、脱靴丢帽、咒骂嬉戏、说故事、玩游戏……而该剧的主旨也被娓娓道出,发人深省。
吴兴国说,《等待果陀》中,两位流浪汉为当代人找到了可悲又可敬的话题,他们的一点无聊,是战后人们对上帝死了的怀疑,也是生命卑微的残渣余味,他们渺小却不甘白活。在演剧时,我的内心常发出深深叹息,其中一段话,让我激动不已。吴兴国告诉记者:“别人在受苦的时候,我睡着了吗?明天醒来,或者我自以为醒来的时候,该怎么提今天好呢?……在这一切之中,能有什么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