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左倾 李立三自杀背后 到底发生了什么
安源大罢工、五卅运动、南昌起义,一件件广为人知的重大历史事件背后,都有一位鲜为人知的领导者,他就是李立三。被毛泽东视为"半个朋友"的李立三,因不小心得罪了林彪,被逼"自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立三与夫人合影
梅河口"放炮"埋下祸根
早在1927年南昌起义时,李立三身为中共中央临时常委和起义军前委领导成员之一,林彪只不过是叶挺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的一名排长。直到起义失败,他们相互间可能还未曾相识过,从此就天各一方。1946年1月,李立三从苏联回到哈尔滨后,两人交换了位置:李立三在林彪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但令李立三始料未及的是,在与林彪极为有限的共事中,竟连续发生了三件事情,使得林彪与他结了怨。
1946年3月6日,中共中央东北局扩大会议在抚顺开幕。会议由东北局书记彭真主持,任务是讨论东北地区的形势和我们在东北地区的战略部署。会议开始不久,因国民党军进攻抚顺,会议撤退到吉林省内与辽宁省交界处的梅河口继续进行,会期将近一个月,所以历史上称之为"梅河口会议"。
会上对东北工作的战略方针发生意见分歧:以林彪为代表的一方认为,东北地区同全国一样,暂时还处于敌强我弱的形势。因此,主张放弃某些大城市(必要时,连哈尔滨也可以退出)和主要铁路线,以便把我们的部队抽出去做剿匪和发动群众工作。
整个东北的工作,要把重点放在广大农村(包括中小城市),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壮大自己力量,然后才可能同国民党做决定胜负的战斗。而以彭真为代表的一方则认为,由于我10万大军赶在国民党之前来到东北,到东北后又扩充了20万人,已占据了军事要地,已经建立了广大的根据地,还有人民群众和苏联的支持,而国民党军队远在四川,鞭长莫及,靠美国飞机运进东北的兵力有限,他们脱离群众,远离后方。
因此,我们可以不放弃四平、长春等大城市和重要铁路线,以城市为中心,抗击国民党的进攻。
在这两种完全对立的意见面前,李立三不仅明确表示支持彭真一方的意见,而且还补充道,在东北的苏联红军一定会公开或秘密地支持我们,我们的优势是肯定的。他进而还提出了要适当扩大和改组东北民主联军统帅部的建议。其理由是,东北的人民军队来自各个不同的地区,民主联军的总司令部应该有到达东北来的所有部队的代表参加。会议争持不下,没有取得统一意见。
鉴于当时敌我双方力量悬殊,党中央给东北局发来电报,指示:"让开大路,占领两厢。"在4月28日苏军撤离哈尔滨后,东北民主联军立即进驻哈尔滨。经过与国民党军的激烈争夺后,东北民主联军在继撤离沈阳、本溪、抚顺等大中城市之后,5月19日又先后撤离了四平、吉林和长春,转移到东、西满建立根据地。
5月21日,东北局迁到哈尔滨,同时撤销北满分局。6月15日,党中央决定林彪任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为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以林、彭、罗、高、陈5人组成东北局常委。
这一调整,说明党中央对不久前梅河口会议上的分歧意见作出了正式结论。李立三很快就发觉,自己刚一回到国内就又一次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并立即做了检讨。
由于李立三在梅河口会议上没有与林彪站在一边,而且公开提出要改组民主联军统帅部的建议,更是"刺激"了林彪,为自己以后遭受林彪的迫害,深深地种下了祸根。
当众批评林彪遭记恨
李立三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对待同志特别是对待他的上级领导,一向都是很尊重的,处处都表现得彬彬有礼。李立三对人很和气,这是众所公认的。1946年1月中旬,李立三从苏联回到国内,党中央安排他留在哈尔滨中共中央东北局工作。
当时,林彪是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6月15日以后,又取代彭真担任了东北局的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的政委,李立三在其直接领导下工作。虽然林彪比李立三年轻7岁,而且入党的时间也晚,但李立三时时处处都对林彪很尊重。每次开会,李立三总是把第一把椅子留给"林总"。即使林彪不到会,他也把这个位子空着。
但是,李立三对上级的尊重,并不同于封建的等级观念,作驯服工具。他在工作中对人对己要求都非常严格,特别强调要有时间观念,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遵守时间,尤其在战争年代,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胜败的关键。谁要违反,他是绝不留情面的。
有一次原定8点钟开会,只有林彪没有按时到达,大家都在等待他一个人。过了一阵,林彪才姗姗来到会场。这时,与会的人都笑嘻嘻地起身或点头与林彪打招呼,惟独李立三安然未动。待林彪坐定以后,李立三再次看了看手表,当众清楚而准确地说道:"林彪同志,你今天迟到了12分钟!
"这时,林彪瞪着眼看了看李立三,然后抬头望了望天花板,再垂下眼皮看着地板。李立三继续说下去:"我们一定要按时开会,希望以后没有迟到的同志。"一下子弄得林彪涨红了脸。这时会场上寂静无声,大家都为不懂世故的李立三捏了一把冷汗。
为"救"孙维世而受屈
孙维世是周总理1939年从延安带到莫斯科去学习的一位烈士遗孤,后来在莫斯科艺术学院学习戏剧专业。1946年l0月李莎从莫斯科来中国时,随同她一道回国的就有孙维世。因此,到哈尔滨后,孙维世就住在李立三家里。由于孙维世长得很漂亮又未结婚,她一回国立刻引发了争风吃醋的风波。李立三见势不妙,就偷偷地把孙维世用飞机送到延安周恩来那里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场风波逐渐平息了下来,李立三暗中庆幸。
谁知事情并未了结。1949年春,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以后,一次李立三在北京饭店理发时,正好周恩来也在那里。在交谈中,周恩来说道:"立三,你这个人就爱管闲事。"李立三不明白周恩来指的是什么事情,反问道:"总理,你说我管了什么闲事?"总理说:"在哈尔滨的时候,为孙维世的事情,还值得专门给我发电报,不让她再返回哈尔滨去吗?"李立三着了慌,忙解释道:"总理呀!
我从来没有给你发过这个电报呀!"总理很不满意,严肃地批评说:"怎么没有?我就是收到过你的电报嘛!
怎么又不承认了呢?"李立三见总理生气了,不好再作解释。后来,经过查对,原来是林彪的老婆叶群,生怕林彪把她遗弃了,就不惜盗用李立三的名字给周恩来发去上述内容的电报。对于日理万机的周恩来来说,像这样内容的电报,当然只能属于闲事的范围。而李立三也不便再为这些无稽之谈去向总理进行解释,李立三只好受了一辈子的"屈"……
其实,李立三做梦都没想到,林彪的企图,并非自哈尔滨始,而是早在5年之前,林彪在苏联养病时,就单相思爱上了孙维世。林彪回国后不久就同叶群结了婚,1944年生下了林立衡,1945年又生下了林立果。1946年10月,孙维世跟随李莎回国。
当时,林彪在东北局可以说是说一不二的人物,他正在谋划着如何才能重新赢得孙维世时,哪知被这个不识时务的李立三打破了他的美梦。这一连串的事情,在林彪心中埋下了对李立三仇恨的种子。
遭迫害自杀身亡
众所周知,林彪早就提出,对毛主席着作要"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急用先学,立竿见影"。李立三对林彪这个提法,一直持怀疑态度。1965年5月,华北局在天津召开修改"工业七十条"会议,李立三公开在会上提出:"学习毛主席着作带着问题学的提法有问题。
"李立三还指出:"如果说毛泽东思想是当代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顶峰、是最高最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那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再不能发展了。"尽管当时有人向李立三提醒说,这是林副主席的提法,不同意李立三的看法,而李立三仍然坚持不改变自己的意见。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心议题是集中对彭(真)、罗(瑞卿)、陆(定一)、杨(尚昆)"反党集团"进行批判。5月8日,一同志在发言中揭发彭真早在1946年东北梅河口会议上,就反对副统帅林彪时,同时点名批判"李立三同志在梅河口会议上,公开提出要改组统帅部"。
这时,另一同志从中插话说:"梅河口会议,李立三打前锋,要改组统帅部。"说李立三在梅河口时就支持彭真反对林副统帅。李立三当时没有参加这个会议,对此情况不得而知。
然而,就在这次会议于5月26日结束后,华北局一高级负责人就向一下属交代说:以后开华北局书记会议时,不要再通知李立三参加了。由于没接到通知,几天后(6月4日)召开华北局书记处会议时,李立三照例来到会议室。
那位华北局高级负责人看到李立三到会,脸色一变,马上宣布:"今天的会不开了。"与会人员只好分别离去。华北局高级负责人把下属狠狠批评了一顿。下属急速赶到秘书处向秘书科副科长李保中交代:立即给李立三写一个文字通知,停止他参加华北局书记处会议。因此,1966年6月4日,李立三就接到中共中央华北局办公厅一张由李保中用钢笔写了一句话的通知:"立三同志:停止你参加华北局书记处会议。"
这样,李立三这位在1921年加入共产党,连任第四、五、六、七、八届中央委员,曾两任中共中央常委、实际主持过中央工作的老党员,在没有任何人说清缘由的情况下,就凭这个手写的一句话通知,便被罢了官。一位现任的八届中央委员从此就不能参加华北局书记处会议,更没有资格参加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
而且,从这次会议之后,李立三就被列入华北局机关第一批被打倒的"走资派"。特别是"文革"中,林彪的夫人叶群跳出来,编造出离奇的谎言,说李立三曾经反对,并且企图谋害过林彪。接着,李立三的夫人李莎被指是"苏修特务",李立三"里通外国",宣布了李立三的"死刑"。1967年6月22日,不堪批斗的李立三服用安眠药自杀身亡。
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李立三之死,究竟与他同林彪之间的个人恩怨是否有直接的联系,至今还是不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