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佃贵治疗案例 国医大师李佃贵治疗胃癌临床验案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属于中医学中的“积聚”“噎塞”及“胃反”等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胃脘当心痛……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灵枢·五变篇》云:“……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脾胃之间,邪气至,蓄积留止,大秉乃起。”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胃癌,临床疗效显著,现举例如下。
胃癌医案一
孙某,男性,44岁。2013年5月1日初诊。诉因于数月前饮酒后出现胃脘胀满不适,甚则恶心欲呕,至外院给予“胃复安”“654-2”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效果不明显。遂行胃镜检查,示:①胃窦部溃疡型癌。
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建议手术治疗。患者因惧怕手术,又转至上海某医院检查治疗,检查结果相同,亦建议手术加化疗。后来我院求治。现可见胃脘疼痛拒按、喜暖、食后加重、上腹部痞闷胀满、辗转不安、大便干、3日1行、纳呆、喜进热粥等症状。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肝炎及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
电子胃镜检查示:①胃窦部溃疡型癌。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诊断:胃脘痛(浊毒内蕴,胃络瘀阻)(西医诊断为①胃癌。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化浊解毒,养肝和胃。
方药:半枝莲15克,茵陈15克,黄连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广木香9克,枳实12克,厚朴12克,香附15克,紫苏15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内金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半小时温服。
二诊:胃脘痛已止,胃脘痞满亦除,不拒按,且能进米饭,喜热饮食。大便干燥,舌苔薄黄腻,脉滑,重按有力。据效不更方。中药方同前。原方加全蝎9克,壁虎9克,蜈蚣2条,以毒攻毒,防癌抗癌,再进21剂。
三诊:大便通畅,胃脘痛未再作,腹部已舒适。舌苔已正常,脉象已缓和。嘱再续服中药3个月,另以饮食调之,嘱多饮山药、白扁豆、薏米、粳米粥。
按语:胃癌的主病机是浊毒相关为害,浊、毒的病机特点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浊邪致病多黏滞难解,污秽不清,病程较长,疗程较长,难有速效。浊邪易阻遏气机,易伤阳气,易伤脾胃,易兼夹为病(易兼夹毒邪)。浊邪胶着黏滞之性又决定了其蕴于阴血之中则极易化热酿致毒邪,并常相挟为患。
毒邪易伤气阴,易于损伤津液,易致肿疡,易入血入络,易致瘀血出血;毒邪易兼夹为病,易使水湿成浊,并易兼夹浊邪。因此临床上常见浊毒相兼为病。患者胃癌因惧怕手术和化疗,用有化浊解毒,抑杀肿瘤细胞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治疗,配以饮食调理,症状减轻,心情愉快,增加了战胜癌症信心。
患者病情稳定,带瘤生活多年。充分体现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以及人瘤共存思想的先进性。
胃癌医案二
患者:任某某,男性,66岁。2006年7月8日初诊。诉间断胃脘疼痛10年,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997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拒按,伴烧心反酸,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胃镜示:萎缩性胃炎;病理示:胃黏膜腺体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诊断为:萎缩性胃炎。给予药物(具体不详)口服,症状缓解。
后间断出现胃脘疼痛,口服上述药物尚能控制。1月前,突然出现上腹疼痛难忍,喜按,伴嗳气、烧心、反酸,继以药物口服药控制病情,但间断性加重,故来就诊,急查胃镜示:胃癌。病理示:腺癌。现患者胃脘疼痛喜按,伴嗳气、堵闷,呕吐,不思饮食,消瘦,面色萎黄,口干苦,大便干,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无肝炎、结核及其他传染病史;无外伤、手术及输血史。
查体: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平软,未触及包块,剑突下及脐周轻压痛,肝脾未触及,无腹肌紧张及反跳痛,墨菲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正常存在,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滑。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电子胃镜示:胃癌;病理示:腺癌;腹部B超示:胆囊炎。
诊断:胃脘痛(浊毒内蕴,瘀血阻滞)。(西医诊断:1.胃癌;2.胆囊炎)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苦参12克,黄芩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桃仁10克,全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按时服药,进松软易消化食物,调畅情志,忌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怒。
二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痛稍缓解,嗳气、堵闷感较前减轻,呕吐减少,不思饮食,气短乏力,口干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 茵陈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 苦参12克,黄芩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 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桃仁10克,全蝎9克,蜈蚣2条,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三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痛减,夜间偶有发作,嗳气、堵闷感较前减轻,呕吐减少,食欲渐增,自觉体力好转,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化瘀消积。
方药:半枝莲15克,半边莲15克,茵陈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黄连12克,板蓝根15克,苦参12克,绞股蓝12克,鸡骨草15克,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丹参15克,全蝎9克,蜈蚣2条,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日1剂,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四诊:服药后患者胃脘偶有隐痛,嗳气、堵闷偶作,时有呕吐,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化浊解毒,扶正祛邪。
方药:五灵脂15克,元胡15克,白芷15克,蒲公英15克,砂仁9克(后下),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9克,全蝎9克,三棱6克,莪术6克,内金15克,焦三仙各10克,百合12克,乌药12克,当归9克,白芍30克,茯苓15克,白术6克,紫豆蔻12克(后下),三七粉(冲服)2克,川芎9克。日1服,文火煎煮2次,每次30分钟,共取汁300毫升,分早晚饭前30分钟温服。
五诊:服药后患者胃脘疼痛不显,嗳气、堵闷明显减轻,呕吐消失,食欲可,口苦,大便质可,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患者诸症均减,药已中的,前方辨证加减继服3个月,后改为口服茵连和胃颗粒巩固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病因综合作用的、漫长的、多阶段、复杂的积累过程,在临床中常循气滞、湿阻、浊聚、热郁、浊毒、络瘀、阴伤的发展规律,浊毒相干为害贯穿于慢性胃炎的全过程。浊毒是慢性胃炎发展、演变、反复难愈的主病机。
浊毒的致病具有三易、四性的特征:即易耗气伤血、入血入络,易阻碍气机、胶滞难解,易积成形、败坏脏腑;四性则指其:迁延性、难治性、顽固性、内损性。浊毒病邪胶结,作用于人体胃部,导致胃部细胞、组织的浊化,即病理损害过程;浊化的结果导致细胞、组织的浊变,即形态结构的改变,包括现代病理学中的肥大、增生、萎缩、化生和癌变;以及炎症、变性、凋亡和坏死等变化。
浊变的结果是毒害细胞、组织和器官,使之代谢和机能失常,乃至机能衰竭。
胃癌乃由于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阻于胃络所致,笔者认为其病机关键在于“浊毒”。浊毒阻于中焦,气机壅塞,血瘀不行,毒瘀互结,久而形成肿块。治疗以化浊解毒,化瘀消积为法。治疗开始患者正气尚存,可采用解毒抗癌攻伐毒邪,日久癌毒耗伤人体正气,治疗以扶正祛邪,1月过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笔者谨守病机,在前方基础上加减应用3个月,收效甚佳。
继用成药巩固治疗,以防毒邪留恋复伤人体。(孙润雪 刘小发 娄莹莹 河北省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