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孝胥魏碑 郑孝胥行书七言联赏析
郑孝胥(1860—1938),字苏戡,一字太夷,号海藏,近代著名政治家、书法家,福建闽候人。清光绪八年(1882)举人,曾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等。辛亥革命后以遗老自居,定居于上海,鬻书自给。
1932年随溥义任伪满洲国总理兼文教部总长等。书法工楷、隶,尤善行书,所作字势偏长而苍劲朴茂,与于右任并称为“北于南郑”,其书法在清末至民初影响深远,为民国五大流派之一。亦工诗,是闽派诗的首领,为清末“同光体”的倡导者之一,有《海藏楼杂诗》传世。
郑孝胥早年学苏、颜,后学魏碑,并参张裕钊之法,形成一种清刚、遒劲、凝练的风格。虽一生活跃于政治舞台,然刻苦钻研,临池不辍。在书法主张上,郑氏明确贬黜清末流行的馆阁书体,卑视晋唐格辙,认为师古不可盲从,提倡自我创造,不拘泥于古人。
他的书法无论笔墨内涵,还是艺术境界,无不具有“翰逸神飞,立异标新”的大境,在民国书坛中可谓一枝独秀,众望所归。他的作品,既有精悍之色,又有松秀之趣,于冲夷之中带有激宕之气。这副“行书七言联”(见图)就是他的作品,从中可看出其艺术风格。
行书七言联,纵130厘米,横20厘米,纸本。此联气势恢弘,字径盈尺,是郑氏现有作品中尺寸最大的。其上联文曰:“能使龙池飞霹雳”,出自苏轼《次韵吴传正枯木歌》;下联文曰:“倒倾蛟室泻琼瑰”,出自苏轼《有美堂暴雨》诗。
联句气势豪迈,对仗工整,取舍恰当,充分反映了作者对苏诗的喜爱和造诣。在用笔上,此联笔势雄健,笔画厚重而飘逸。其竖画粗浓,刚劲挺拔,如“霹”、“倒”字的竖笔,有一泻千里、力透纸背之势。其横画由细到粗,略含隶意,如“霹”、“室”之横画,蚕头燕尾,雄壮有力。
特别是“使”、“蛟”等捺笔,弯曲成一曲线,使之方中有圆,富有生机。在结体上,其字字形狭长,上肥下瘦,上密下疏,偃仰相参,不相雷同,使之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落款用精绝的行书小字书写,与奇逸豪迈的行书大字相衬托,使得大中有小,富有层次。在布白上,字的分布均匀,外围余地很少,显得庄重而又大气。综观此作,其联结体奇逸,线条圆劲风动,墨润清新摇曳,取势平中生险,锋毫翻转自如,清刚和书卷之气呼之欲出,书风凝重而有韵致。
上联款“伯璞仁兄雅属”,下联款“癸酉立春孝胥”。下钤“郑孝胥印”白文印、“太夷”朱文印。此“癸酉立春”为1933年立春,时郑氏在大连,正追随逊帝溥仪。是年郑氏已73岁,故书风老辣,笔力苍劲,气息淳古,是郑氏“伟迈宏肆”之书风精品之一。
此联的受书人“伯璞仁兄”即徐伯璞。徐伯璞(1901—2003),山东肥城人,著名画家和书画收藏家。早年毕业于齐鲁大学,1927年赴日本留学,入日本东京明治大学攻读教育。在日本期间,恰和闽籍陈姓同学同住一室。
陈氏见徐氏爱好收藏书画,便问其为何没有郑孝胥的作品。徐氏以“位卑人轻索书不成”答之。陈氏讲:“郑孝胥是我姨夫,现在大连,我即日修书为你索取墨迹。”不久,郑孝胥就寄来了此联。徐氏得此联后如同拱璧,小心珍藏,就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也不忍丢弃。1984年,徐氏将此联和收藏的110件近现代名家作品一起,捐赠国家,现由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