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典脚踢校长 刘文典:一个敢与蒋介石怒怼的大学校长
刘文典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史大师,尤其是在庄子研究领域造诣颇深,由于其在公德上存在瑕疵,因而其后半生饱受诟病和质疑,如今他也是一位被岁月湮没和忽略的文史大师,其学术成就长期不被学界重视和研究,倒是有关刘文典的一些逸闻趣事流传甚广。
刘文典
刘文典(1889—1958)字叔雅,安徽合肥人。其父刘南田,经商为业,刘文典幼年就被父亲送进教会学校学习英语,希望儿子能够学会“洋文”,以便于今后可与外国人做“大买卖”。
1906年,刘文典进入位于芜湖的“安徽公学”读书,“安徽公学”的前身为晚清教育家李光炯在湖南长沙创办的“旅湘公学堂”,因聘请革命党人黄兴、张继、赵声等人任教,被清政府以“结党谋逆”之罪通缉,“旅湘公学堂”在长沙难以为继,1904年被李光炯迁到家乡芜湖继续办学并改为“安徽公学”。
李光炯诚聘了陈独秀、刘师培、苏曼殊等一批革命志士和著名学者到“安徽公学”任教,宣传进步思想,培养进步青年,很快就使“安徽公学”声誉鹊起,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使芜湖乃至安徽成为响应“辛亥革命”的策源地。
刘文典因聪明好学且国学功底深厚而颇受陈独秀、刘师培等老师的赏识,而刘文典也在思想上、治学上深受恩师们的熏陶和影响。
1907年,“安徽公学”也逐渐被清廷注意,随着刘文典所崇拜的刘师培、陈独秀和苏曼殊先后去日本留学或从事革命活动,刘文典因受他们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1909年刘文典又踏着老师们的足迹前往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东京高等学校。在东京留学期间,刘文典经常去听国学大师章太炎的国学讲座,深悟其治学之道,也与一些革命党人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