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的悲剧谁该负责 叶企孙:“两弹一星”功臣有一半多是他的学生
他缔造了清华物理系及理学院,从那里走出来的科学家构建了共和国尖端科学应用与研发队伍的脊梁。在23位"两弹一星"功臣之中,十多人师承于他
整整100年前,即1911年的2月,一个名叫叶鸿眷的年轻人考取了北京清华学堂,成为"游美肄业馆"更名"清华学堂"之后走进清华园的第一批学生。这个13岁的少年,就是日后桃李满天下的叶企孙。
叶企孙这个名字对于一般人而言并非耳熟能详,但在他门下受业的弟子,名谓则是振聋发聩——华罗庚,李政道,钱学森,钱三强……
正是这一个个俯仰天地的大师,成就了清华的黄金一代,也为这所大学奠定了名扬国际的声誉与坚实的学术根基。
如果说梅贻琦在清华巩固了学术自由、民主管理、尊奉大师的治校之道,那么,叶企孙就是这一理念的坚定信徒与执行者。他一手创建了物理学系,同时也是清华大学理学院各系发展的奠基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华之所以从一所小有名气而无学术地位的学校,转变为名实相符的大学,都要归功于理学院,而物理学系则又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七岁聪俊之士创建物理系
出生于1898年的叶企孙,幼时入学著名的敬业学堂,这所创办于1748年的书院,以经书举业为办学主旨;随着时代变迁,西学东渐的趋势开始形成,敬业书院也匆匆更名为敬业学堂。叶企孙的父亲在此担任校长,是他的启蒙老师。
在新式学堂里,熟悉的国文、经史不再是唯一的学习内容,西算、理化、外文等新式课程日渐主流。耳濡目染之间,叶企孙开始喜欢上了理化课程,逐渐偏离了未来成为国学大师的既定方向,转而走上另外一条人生道路。
13岁的叶企孙通过考试顺利步入北京清华学堂,成为"游美肄业馆"正式更名"清华学堂"后的第一批学生。当时的清华校友吴宓将他形容为"年龄优质而英文程度极深"的"聪俊之士"。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知识分子空前活跃。
清华校内各式各样的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就包括了叶企孙于1914年创办并出任社长的清华"科学会"。彼时,对"科学"的追求和向往已深深扎根于清华学子心中,伴随着他们日益高涨的热情,"科学会"逐渐壮大,乃至影响全国。
1918年,叶企孙登上赴美留学的"南京轮",远赴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学习。两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获得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同年9月,转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实验物理博士学位,师从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教授布里奇曼。
叶企孙学成归国之时,恰逢清华学校在1925年创立大学部。在清华教务长梅贻琦的力荐之下,27岁的叶企孙到清华出任物理科副教授,担当起了筹建物理系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