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登飞来峰 历史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到底是什么?

2018-12-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司马缸认为,王安石一系列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天下财富是场零和游戏,国富则民穷,所以终将导致民不聊生.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于与民争利,似乎已成历史定论,百度搜索这两个关键词,能看到不少相关的论文.王安石登飞来峰 历史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到底是什么?我仔细推敲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始终找不到压榨老百姓的痕迹,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论?为什么司马光会认为国富则会民用不足,并以此抨击变法?说说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前农民到了播种季节买不起种子,会找地主高利贷,秋收时节再还,往往还不起而卖身

司马缸认为,王安石一系列变法是通过与民争利的手段来扩充国库,天下财富是场零和游戏,国富则民穷,所以终将导致民不聊生。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在于与民争利,似乎已成历史定论,百度搜索这两个关键词,能看到不少相关的论文。

王安石登飞来峰 历史上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的焦点到底是什么?

我仔细推敲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始终找不到压榨老百姓的痕迹,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定论?为什么司马光会认为国富则会民用不足,并以此抨击变法?

说说王安石的青苗法,以前农民到了播种季节买不起种子,会找地主高利贷,秋收时节再还,往往还不起而卖身为奴。青苗法规定,由政府以很低的利息贷给老百姓,保证农民不用向地主借高利贷,保证农民土地不被兼并。这样的政策极大的伤害了地主的利益。

再比如均税法。政府将全国的土地备案,按照土地的大小和质量进行收税。古代那些大地主们拥有很多土地,且隐瞒真实数据而不报。范仲淹家有良田千亩。即便王安石本人,自其曾祖王克明立庄临川之东上池村以后,也置办了一批田产,现如今已成为逾千户的大型王氏村落。

当时在政见上王安石同样遭到亲兄弟王安礼王安国的反对。国家很难从这些地方豪强们手里收到真实的税收。这条法令将极大损害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与身份地位。皇亲国戚可以免税,而均税法要求全国所有土地都得上交,这个大蛋糕能动吗?

我一直以来理解的是,这明明是保护底层人民,限制官僚地主啊,怎么就与民争利了?这个疑问困扰我很久。不过后来我发现史书记载,宋神宗向保守派提出同样的疑问。

王安石的前任宰相,被后世文人盛赞为“贤相”文彦博向宋神宗进言,变法与民争利,与民多有不便。宋神宗然后表示困惑,“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答道:“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原来士大夫阶层才是民,而那些真正的底层屁民,其实根本就没有被视作“人”的身份而存在。贤相文彦博,砸缸司马光这些人认为,拗相王安石作为朝堂的决策者,不应该将百姓的利益置于士大夫之上。古人说,失民心则失天下,是指失掉士大夫的心,就会失去天下。

底层百姓很容易被舆论欺骗,随便找个士大夫当替死鬼就能转移老百姓对皇权的仇恨,为什么要牺牲国家核心层的利益来换取这种无知阶层的支持呢?所以,王安石与司马光的争论核心,就是要不要把地主官僚的蛋糕,分给国家和老百姓。

士大夫们从来都是与劳苦百姓处于对立面。所谓的与民争利,原来是指与地主官僚争夺利益。王安石的政策旨在保护农民,这些人没有话语权,没有晋升途径,在政府没有代言人。变法是冒天下大不韪,需要士大夫这些既得利益者具备壮士断腕的勇气,自己革自己的命。所以王安石的政令出不了中南海,所以变法会失败。

王安石变法急需人才,提拔了一堆变法政绩显著的官员。这些的官员基本都是政治投机者,为了让变法效果拔群,搞一刀切,弄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

变法最坏的后果,是开启了党争时代,不再有朝堂其乐融融的景象。党争内耗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如果王安石和司马光能互相取长补短,稳中求变,历史也许会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