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时代小访客 大时代 小记忆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起始于1978年的那场深刻变革,历史性地改变了泱泱大国的发展进程。
作为80年代初出生的一拨儿人,我从呱呱坠地起就成长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可以说,我们这代人见证的是改革开放的岁月,享受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本文从个人视角出发,撷取了记忆深处几个难忘的片段,试图为这个时代做一个注脚。
一、当年最“牛”的单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担负农村商业流通“统购统销”职能的供销社系统是各行各业中的“香饽饽”。父亲那时就在我们当地的供销社工作,这家单位“牛”到什么什么程度呢?那时候,家里住的是父亲单位盖的“家属院”,我上的是供销社附属的幼儿园,在当时,“家属院”和幼儿园可是当地政府机关都没有的配置啊!
父亲曾跟我聊起过当年他参与下乡收购土特产的经历,他戏谑地提到,当年他们以多么便宜的价格从农民那里收购古董,又以多么便宜的价格“卖”给国家,感慨那时完全没有动脑筋自己留下些什么,否则现在我就可以安心当个富二代了。
即便如此家里还是沾了父亲的很多光。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家里第一台冰箱是“日立”的,这台冰箱先后在我家、大伯家服役十多年,使我第一次见识了“日本制造”的质量,第二台冰箱换成了苏联的“明斯克”,声音特别大,是一只耗电老虎,每次启动时家里的白炽灯都要暗一下。
还记得,上三四年级那年刮起“抢购风”,家里托关系早早就屯好了一衣柜做被子用的布匹,这些布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才用完,同样也是很久很久以后,我才在书上读到,那一年的“物价闯关”被认为是1978年以来最大的一次经济失控。
80年代末期以后,物资逐渐从短缺到丰富,农村商业流通体系从“统购统销”发展为百花齐放,供销社系统风光不在,老百姓的购物场所、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交大往事
1998年我考入上海交大,彼时学校刚刚纪念建校100周年不久,多少还有一些校庆的气氛,师生决心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奋进,迎来新的辉煌。
但给我这个乡下来的土包子印象最深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同学们多姿多彩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同学进入我们英语系不久,就转入了数学系,理由是更喜欢;有同学上了一年学后,考入一所北欧的大学,与从高中到大学都同班的女朋友和平分手;有同学矢志创业,大学四年几乎都在忙于联合其他院系的朋友搞项目;有同学参加歌唱比赛挣了一笔“巨款”,然后把这笔钱捐给了学校成立奖学金;有同学在毕业前带领我们跟学校搞“斗争”,要求学校给我们发理学士而不是文学士的学位证书,因为感觉交大的理学士证书更有“含金量”,后来“斗争”成功了……
从世纪之交的同龄人身上,我清晰地感受到了这代人经历了确定性思维到批判性思维,从随流从众到内心觉醒,从“习惯被安排”到自主安排人生的转变过程。
三、鄂尔多斯
2002到2003年,我参加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支教团,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的一所农村初中任教。
那时鄂尔多斯的“扬眉吐气”(羊绒、煤、稀土、天然气)四大产业刚刚起步。有一天,学校的一位老师辞去了公职,用积蓄买了货车干起了给煤矿拉煤的生意,同事们纷纷表示惋惜:放着体面的工作不干,非要去赚这个辛苦钱!
这位同事后来用原始积累搞定了煤矿的承包,几乎一夜之间成了富翁。
一批鄂尔多斯人通过这种方式暴富,财富又通过城市建设、放贷等方式聚集、扩散和再分配。这个曾经因为贫穷,在我支教时被称作“内蒙古西部”的地区,七八年后人均GDP超过香港,当然这是后话。后来我失去了跟那位老师的联系,也不知道在2011年资源价格下降后的那波大潮中,他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2003年春天,“非典”疫情席卷神州,内蒙古是疫情严重的省区之一,学校的学生和老师全都放假回家了,只剩我们四个支教的老师不能回家住在学校,几乎天天靠库存的酸菜和土豆度日。一个多月后疫情解除,开往市里的班车也恢复,我们四个饿鬼高高兴兴地到乘车去东胜饱餐了一顿好吃的,饭后不久,我就因为肚子剧痛进了医院。
直到今天,我仍然非常感谢东胜人民医院内科的那位主治大夫,她第一时间确诊了我因为吃的太快太饱,患上了急性胰腺炎,并给予了对症治疗。
因为治疗需要禁食,出院时我瘦了20多斤。
回到上海以后,我惊讶地发现,去内蒙前寄存在老师那里的电脑已经很难再用了,配置落伍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移动存储介质已经从3.5英寸软盘变成了“U盘”,而那台电脑上并没有“U盘”插口。
四、大牛市
2005年下半年,研究生同学们都陆陆续续找到了工作,由于股市已经经历了多年的不景气,我们金融系同学中投身证券市场的寥寥。
2006年春天毕业后,我跟另外三个同学一起租住在浦东新区花木的一套公寓中。我在交易平台工作,他们仨一个在商业银行做债券、一个在先进制造行业做供应链,一个在基金公司做股票,三个刚毕业不久的社会新人每天下班后做做饭、看看书、聊聊李宇春和张靓颖谁更应该拿“超女”冠军,倒也过的其乐融融。
大概是年底的某一天吧,那位在基金公司工作的同学从菜市场回来,跟我们说刚才买菜时看上了中介带看的一套附近的房子,已经付了定金,不久就要搬出去了。就这样,我们的兄弟连解散了。
这一年,上证综指从年初1161.06点起步,到年底达到2675.47点。
五、星星之火
2009年,北京,国际金融危机最高峰刚过去不久,全球金融体系仍处于动荡之中,位于金融街和长安街交口的人民银行大楼经常在夜晚仍然灯火通明,许多领导和员工在加班加点地工作。我当时作为国际司的一名借调人员,经常会在国外同事发来的邮件开头读到这样的话:“我了解危机以来人民银行的同事经常处于超负荷的工作之中,但很抱歉,以下事情仍需请您尽快协调处理……”
人民银行除了被动应对,也在主动出击,争取抓住“危机”中的“机”,推动一批重大改革开放措施落地,其中包括试点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个项目在起步阶段曾经由国际司牵头推动。
有段时间,我的工作就是统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各项数据、撰写报告。记得有一天,当发现第一次有境内代理行向境外参加行提供账户融资时,我兴奋地打算把这“首笔”业务作为报告的亮点,但由于这笔融资利率显著高于当天国内的同业拆借利率,于是打电话向代理行的联系人进行了核实。
不一会儿,我收到了这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金融市场部门负责人打来的电话,她先是小心翼翼地问我负责哪块,又跟我解释这笔融资利率偏高的原因是挂钩了某天一笔对客交易。我跟她简单解释,我只是需要掌握一下有关情况,以便若领导万一问起可以答复。
其实我当时心里想说的是,我巴不得您在在政策范围内大胆尝试,尽快把业务做大呐!
2016年10月,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现在,人民币已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市场占有率为2.04%。
六、海归
近几年,每到招聘季,我经常有机会协助人事部门处理简历筛选和面试,一个突出的感受是:现在具有国际化教育背景或经历的年轻人太多了。
有报道称,继上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之后,中国近10年来正在第三次留学生归国潮,而且海归“逆差”已经转为“顺差”、规模不断扩大。从我所在部门的小环境看,经理及以下级别员工几乎一水儿的海归。
我在工作中也特别留意观察这些小海归们,总结他们身上具有的特质。一是海归经历背后的阅历。能支撑海归们完成出国留学的家庭,都是属于相对有一定实力的圈层,孩子在这样的家庭中接受出国前培养,加之在海外学习和工作获得的经历,使得他们见过更多“大世面”,在思想观念、为人处世上具有一定的综合优势,在业务中,体现为更容易以“平等”、“务实”的姿态与我们的国际同行打交道。
二是海归经历通常意味着有一定抗压能力,国外的大学特别是名校是宽进严出,课程涉猎范围广泛,考察方式灵活丰富,那些熬夜写过Paper和通宵疯狂小组讨论Presentation的同学往往都深有感触,加之漂洋过海后,语言、气候和生活习惯都不适应,远离了父母的照顾和朋友的关心,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安全感,独自一人抗住孤独和寂寞,打理生活还要努力学习,最终能够克服这些重重障碍成功毕业的,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小年轻儿的抗压能力不错!
三是较为突出的学习能力。
海归的增多使得各方面对他们的背景要求也水涨船高,现在有个观念是“招海归最好招名校的”,名校光环通常意味学习能力强,学东西快,让单位有可能花更少的时间和成本把一个新手培养出来,比其他人更快的上手工作。
国内用人机构这几年对海归的态度已经趋于理性,海归不一定意味着绝对的竞争优势,但总体而言,大多数海归身上都像背着一个矿山,用心挖掘后,总能在这座矿里挖出什么。
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恍如隔世的40年,这4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浪花一朵,但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却是一个绚烂、壮丽的华章。改革开放还在继续,我们这代人也将近不惑,让我们为这个时代留下证言,也让我们继续努力,努力在新时代的天地间留下自己那一行清晰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