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九天罪名 小说:袁崇焕杀毛文龙 是否越权

2018-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袁崇焕的案子审了8个月,崇祯帝加给袁崇焕的罪名有八大条,主要的有以下几条:袁崇焕的第一条罪名是纵敌长驱,朝廷把他看成是清兵入寇京师的罪魁祸首.明朝历史上京师被围有两次,第一次蒙古人兵临城下,于谦被处死.再一次就是崇祯二年袁崇焕这一次.皇太极在围攻京师的时候纵容清兵烧杀劫掠,百姓深受其害,在信息封闭的古代,不知内情的他们把责任归之于袁崇焕守卫边疆不力.袁崇焕九天罪名 小说:袁崇焕杀毛文龙 是否越权同时,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官员在京师周边广置田产,清兵的到来使之损失重大,官绅阶层对时局也深为不满.在这

袁崇焕的案子审了8个月,崇祯帝加给袁崇焕的罪名有八大条,主要的有以下几条:

袁崇焕的第一条罪名是纵敌长驱,朝廷把他看成是清兵入寇京师的罪魁祸首。明朝历史上京师被围有两次,第一次蒙古人兵临城下,于谦被处死。再一次就是崇祯二年袁崇焕这一次。皇太极在围攻京师的时候纵容清兵烧杀劫掠,百姓深受其害,在信息封闭的古代,不知内情的他们把责任归之于袁崇焕守卫边疆不力。

袁崇焕九天罪名 小说:袁崇焕杀毛文龙 是否越权

同时,明朝末年吏治腐败,官员在京师周边广置田产,清兵的到来使之损失重大,官绅阶层对时局也深为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崇祯皇帝为平息官民之间的怨气,就把责任推在袁崇焕身上。

事实上,清兵取道蒙古进攻北京,进攻路线避开了袁崇焕的关锦防线,袁崇焕得知讯息后率数千骑兵两夜急行军300多里回援,并以少胜多打退了清兵,应该说已经做得无可挑剔。而且关于后金入寇京师的危险性,袁崇焕曾多次上书预警崇祯,认为清兵有可能取道蒙古,从防守相对薄弱的遵化一线进功京师,希望朝廷加强防御。

袁崇焕九天罪名 小说:袁崇焕杀毛文龙 是否越权

但崇祯帝对于袁崇焕的谏疏,一味因循拖延,终至于养成大患。所以说,说袁崇焕“纵敌长驱”,应该是莫须有的强加罪名。

在京郊战斗中,袁崇焕亲自冲锋陷阵,身上中箭之多,历史记载“两肋如猬,赖有重甲不透。”袁崇焕下狱后,部将祖大寿害怕被一起下狱,“毁山海关出,远近大震”,形势异常危险。袁崇焕得知后,并没有以此胁迫崇祯帝放他,反而亲自写信给祖大寿,命令他率师返回京郊,抗击清兵。祖大寿接书以后马上回师,收复永平、遵化一带,把清兵赶到关外。

袁崇焕九天罪名 小说:袁崇焕杀毛文龙 是否越权

京师被围对于朝廷来说是大多面子的事,总要有人为之承担责任,袁崇焕作为辽东督师是最合适的替罪羊。

袁崇焕的第二条主要罪名是擅杀皮岛总兵毛文龙。袁崇焕在被捕前半年以阅兵为名,乘舟至双岛,以尚方宝剑诛杀镇守皮岛的毛文龙。

毛文龙是明朝正式任命的东江总兵,兵力主要部署在鸭绿江近海口的皮岛,和鸭绿江的獐子岛、鹿岛构成鼎足之势,地理位置位于辽东、朝鲜、山东登莱二州的中间。明朝政府每年给与毛文龙大量军饷,指望他在后方骚扰后金,牵制后金南下的势头。

但毛文龙对朝廷并非忠心不二,实是早有异志,与后金勾结已久,在被杀之前之所以未曾反叛,不过是在待价而沽罢了。而崇祯皇帝登基之后,镇压了阉党首恶魏忠贤,作为阉党成员的毛文龙不得重用,早晚要走上反叛之路。袁崇焕杀毛文龙立威自有充足的理由,因为毛文龙犯有不服节制、虚报兵额、中饱关银、擅开马市私通外番等多项死罪。

作为阉党成员,毛文龙认魏忠贤为父,塑冕旒像于岛中,平日又一贯作威作福,鱼肉部下和百姓。但袁崇焕为什么不奏请崇祯帝然后再加以诛杀呢?这也跟毛文龙的为人有关系,毛本人未必有突出的军事才能,但拍马有术,他从朝廷领来的军饷一大半没有运出京城,专门用拉贿赂京官。

他在辽东私开马市,用战略物资向清人换来的人参鹿茸,也主要用来向朝廷大官上供,因而毛文龙在朝廷耳目众多。

如果袁崇焕请示崇祯帝完全有可能走漏消息,激起兵变,受到反噬。所以,袁崇焕部下义士程本直说毛文龙“是左右大夫皆曰可杀,国人皆曰可杀也。其不杀也,非不杀也,不能杀也,不敢杀也,是以崇焕杀之而通国快然。”

袁崇焕杀毛文龙的直接原因是毛居功自傲,不服节制。崇祯皇帝给了袁崇焕一把尚方宝剑,不巧的是,毛文龙也有一把,而且在袁崇焕之前就有了。大家都有尚方宝剑,后台都是当今天子。在毛文龙心里,袁崇焕只不过是碰巧打了两个胜仗提拔速度比较快的后起之秀而已,要他在袁崇焕面前服服帖帖,那是万万不能的事。下级不服从上级指挥,这是任何领导都十分忌讳的事,

崇祯二年5月29日,袁崇焕在支付了毛文龙10万两饷银、平息了毛文龙的不满以后,亲赴双岛,在那里会见了从皮岛赶来的毛文龙。6月3日,毛总兵陪同袁督师饶有兴趣的检阅了岛上的军队。这个时候,袁崇焕还未下定决心杀毛,他只是希望毛能交兵权,急流勇退。6月4日,在毛文龙为袁举办的接风宴会上,两人的对话话中有话:

袁:您在边疆辛苦了,杭州西湖风景很美,有没有考虑到那儿去养老啊?

毛:有这个考虑。但是军务繁忙,这边的事情除了我,其它人也接不上手啊。等我把辽东的事情搞定,顺手收拾了朝鲜,然后再说吧。

袁:朝鲜的事情不麻烦您,我另有合适的人选。

毛:还有比我更合适的?恐怕不会吧。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况且是能够生杀予夺的军权,毛文龙当然不会交权。袁崇焕一番试探下来,终于下了杀毛的决心。6月5日,在袁崇焕的营帐中,当着毛文龙的诸多亲信,袁崇焕以十二大罪名,用尚方宝剑取了毛文龙的首级,并且收回了毛文龙的将军印和尚方宝剑,同时也吞并了毛文龙的部队。

一位督师用尚方宝剑杀了一位同样拥有尚方宝剑的总兵官,应该算那个时代的爆炸性新闻。崇祯听到消息也吓了一大跳,觉得袁崇焕这样大的事情也不请示一下,太过分了。但人死不能复生,朝廷还要靠袁崇焕来经略辽东,崇祯心里不满,却没有立即表现出来。崇祯在谕旨中也表示理解,认为袁崇焕能够“周虑卒图”,属于相机行事,不必引罪。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等到袁崇焕下狱,崇祯皇帝就把这件事情重新搬出来,认为袁崇焕“专戮大帅”。擅自杀掉朝廷独当一面的大将,这可是死罪。那些得过毛文龙好处、喜欢毛文龙的朝廷大臣这个时候跳出来了。

袁崇焕杀了毛文龙,朝廷显贵们断了一条大财路,无不痛恨袁崇焕。其中有一个重量级的大人物大学士温体仁,是毛文龙的同乡。温体仁把毛文龙吹捧成岳飞一样的忠臣,连续多次上奏要求赶快杀掉袁崇焕。

袁崇焕第三个大的罪行是“擅主和议”。袁崇焕第一次被朝廷解职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和后金商讨议和的可能。东山再起后的袁崇焕对于议和问题特别慎重。他曾经对崇祯帝小心建议:“恢复之计,不外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之说。

”实际上每次议和都是皇太极主动提出来的,这多半是带有欺骗性的缓兵之计。袁崇焕对此并非不知道,但是在军事上处于劣势的明军更需要一段和平的时间用于修养兵马、巩固城池,因此对于皇太极的每次议和提议他都谨慎响应。

崇祯本人对于议和的态度表面比较暧昧,但内心绝对反感。但当袁崇焕被捕以后,朝廷许多官员却翻起了历史老帐。明朝的士大夫鉴于南宋的教训,无不以与满人和谈为耻,任何人主张议和便被视为秦桧式的卖国贼。

事实上,袁崇焕的议和不同于南宋割地称臣的议和。崇祯二年,袁崇焕与皇太极书简往来多封,袁崇焕在书信中坚持原则,忠于明朝朝廷,提出议和的前提是“还侵地,归叛人,存朝鲜,存建州”,除了归还土地外,还要求皇太极削去帝号,并且报告朝廷。对于这段议和,清人后来以为奇耻大辱,绝口不提此事,只是在清宫内阁档案中有一道木刻谕文记载了相关情况。

强加给袁崇焕还有一个重要罪名是“以五年平辽”欺骗皇帝。袁崇焕复出后,问及平辽方略,袁奏上:“愿假以便宜,计五年,全辽可复。”中间休息时,给事中许卿叩之以五年之略,袁崇焕回答说是为了安慰皇上。袁崇焕的五年平辽应该说有不切实际的空想成分,但以之为罪名,却也有值得辩护之处。

一是袁崇焕下狱时,才是第二年,离五年之期还有数年。二是军事斗争胜负在顷刻之间就会形势直下,楚汉相争、解放战争时期,相对弱势的一方后来都通过关键性的战役反败为胜。袁崇焕在增援京师时,已经安排几路兵马截断清兵后路,如果袁崇焕不下狱,完全有可能重创倾巢而出的清军主力。那么可能今后的历史会是另外一种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