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安会馆丝绸之路 庆安会馆:记录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
鄞州新闻网记 者林彬 通讯员 毛雯雯 陈丽竹
A【风物志】
帆船时代的最后辉煌
昔日的木行路上,如今的江东北路156号,就是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又名“甬东天后宫”,过去,既是祭祀航海保护神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船工舶商同行聚会的场所。
至今,庆安会馆依然保持着当初的风光。整个建筑坐东朝西,沿中轴线,依次由宫门、仪门、前戏台、大殿、后戏台、后殿、前后厢房及偏房等组成,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系我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在会馆内,还建有祭祀妈祖和行业聚会时演戏用的两戏台,为国内罕见。
在宁波,船帮就是这座港口城市的生命力代表。1850年建馆之时,这些船帮正掌握着中国北洋航线上的制海权,庞大的帆船列队可以直驱青岛、大沽、大连、牛庄,直到海参崴,带去南方的木材、茶叶、生丝、食糖和土纺布,运回花生、豆饼和食油……这无疑是中国帆船航运最辉煌的时刻。
1853年,会馆竣工,到第二年,第一艘机动船就驶进了宁波港,宁波乃至中国的海轮时代,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而今,一个多世纪过去,作为大运河的唯一出海口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始发港,宁波在经历了历史辉煌后成功转型为现代化的国际港口,其将内河航运系统与世界海路交通动脉相衔接的独特地位,使河海联运成为宁波城市的突出特色,“海丝”文化与运河文化已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底蕴的主要载体,而其具体陈述者和物质承载体便是庆安会馆。
B【旧时光】
历史上的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落成,占地约8000平方米。建成后,浙江漕粮始行海运,庆安会馆便成了清政府浙江漕粮及南北贸易河海联运的主要管理和服务设施。
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清中叶以后,随着河运漕粮难以维系,海运成了主要运输方式,宁波的疍船成为了主要力量,宁波商业船帮因势迅速发展,由此也产生了著名的宁波南号和北号,庆安会馆就是由北号商帮创建。据史料记载,浙江首次海运漕粮,受雇出运的北号商船130余艘,其中一家单独派船6艘以上的就有11家。
当时,组织会馆的目的是联络感情,保持同行团结,制订业务章规,共图事业发展,就相当于古代的“海员俱乐部”。会馆公推行内年老长者为号长,并以高薪聘请当地负有盛名的晋绅为总办或“公行先生”。同时,会馆规定行内每一艘船往返一次,缴纳银圆60元,充作会馆所需经费和事业基金。可以说,正是有了庆安会馆承担起协调内部关系、疏通外部脉络的工作,北号商帮的航运业才得以顺畅发展。
在庆安会馆中,至今还保存着一块记述宝顺轮故事的石碑。这是当年宁波北号船商为了护送漕船、剿灭海盗,集资七万两白银引进了我国历史上第一艘机动船——“宝顺轮”。1884年中法战争中,宝顺轮也被调遣参战。
过去,商业船帮信奉天后娘娘、海上保护神妈祖。在庆安会馆,便设有天后像和四幅圣迹图,每年也都要举办各类祭祀活动,以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的祭祀大典最为隆重。当天,会馆内外整洁一新,旗帜飘舞,殿内珠灯齐明,祭台上供奉着各商号提供的丰盛祭品。
祭祀典礼由地方官员或绅士主持,从祭人员依次参拜,渔民信徒扶老携幼前来祭祀叩拜。现在的庆安会馆,还设有《妈祖祭祀场景展示》、《天后圣迹图》八幅壁画,以及《妈祖与中国红》等陈列。
“曾经辉煌,也没落过。”家住东胜街道庆安社区的祝文汇老人说。他1964年起在三江口附近工作,1986年搬家至此,在庆安会馆边上已经看着它半个多世纪了。
庆安会馆后面是居民区,有一所木行路小学。由于学校没有会场,就把庆安会馆当做会场,经常开会搞活动。“学校对会馆的保护做得很好。”祝老说。
上世纪90年代起,三江口东启动旧房改造,木行路小学搬走了,附近的港务局二区码头也改建成了杉杉公园,又建起了庆安公园,庆安会馆的维修工程也随之启动。祝老说,现在很多居民只要一提起住在庆安会馆边上,都特别骄傲。
C【亲历者】
熟悉会馆的一草一木
2000年进入庆安会馆工作,如今已是馆长的黄浙苏对会馆的每一个地方都很熟悉。她不仅熟知庆安会馆的前生,更见证了庆安会馆的今世,还将谋划庆安会馆的未来。
1997年,庆安会馆由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接管,并正式启动维修工程。黄浙苏回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宁波城市发展越来越快、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于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当时,从政府到民间,对于重要文物点保护、利用和宣传也越来越重视。
黄浙苏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海上丝绸之路”的说法就已经被坊间所提及,还开过国际研讨会,也有人提出将庆安会馆打造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遗产点的建设性想法。
对庆安会馆的维修,其核心点就是恢复原貌。值得庆幸的是,庆安会馆一直保存得挺完整。“在当时,最大的一项工程就是仪门的修复。”黄浙苏说,仪门毁于战火,后来便在原地基上重新复原。此外,就是将偏离的结构改了回来,并对破损的地板、瓦爿等进行修整。
2001年,庆安会馆在恢复原貌后,改建为浙东海事民俗博物馆,并于6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12月,庆安会馆正式公开对外开放。
“这是庆安会馆‘身份’的一次重大转变。”黄浙苏说。过去,庆安会馆是由官方指定的大运河漕粮海运的服务机构,并对河海联运发挥协调和管理作用;进入新世纪,它则将为宁波本土的会馆文化、妈祖文化乃至商帮文化等,发挥更多的陈列展览、研究、宣传以及社会教育作用。
为此,庆安会馆也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势头,不断实现提升和突破。比如,由宁波“海上丝绸之路”遗承衍生出宁波中国船史展,聚焦船文化;2005年,相邻的安澜会馆完成迁移保护,也将宁波商业船帮“南号”“北号”统一到同一层面;2010~2011年期间,又对庆安会馆整体形象进行二次提升,将周边杉杉公园、庆安公园等城市景观与绿化融合整合,使之成为宁波三江口东的城市文化地标。
2014年6月22日,庆安会馆被公布为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点,为宁波首个世界文化遗产点。“未来,任重而道远。”黄浙苏说,接下来,庆安会馆将为宁波市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发挥积极作用。
D【新起点】
海上丝路的宁波地标
现如今,庆安会馆已然成为三江口东宁波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标,除了各类展览,更与宁波地域民俗文化不断融合,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世界遗产日以及“12·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公布日(宁波建成日)等,仅大型活动,一年下来就主办或承办了十余场,小型活动更是从不间断。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日,不仅有精彩多样的民俗文化项目“走进”庆安会馆,还为周边居民和宁波市民送上连台戏曲表演。
随着宁波申报“海上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今后,庆安会馆也将送上更多与之相关的展览和活动,用实际行动配合宁波“申遗”。据悉,今年4月份起就要开展“庆事安俗”系列活动,让更多的宁波市民参与各类非遗项目和海事民俗项目等,有效推广“一人一艺”。
同时,庆安会馆更是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这两年,东胜街道成功打造庆安廉厅和“网上庆安廉厅”,连同宁波书城等构筑起东外滩廉政文化长廊。
在庆安社区,依托庆安会馆深厚底蕴,结合运河文化、“海丝”文化、妈祖文化和船舶文化等,着力打造社区民俗时尚巷弄,以民俗时尚文化一条街为宣传载体,积极开展拓印互动、民俗演绎、戏曲联唱、民俗书房、汉服展示、绿色志愿骑行、旗袍走秀、民俗体验、妈祖文化体验、参观艺术微喷展、木雕展、石雕展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记者手记】
宁波文化一脉相承
无论是清代设置的官方漕运机构,还是如今宁波市民纷至沓来的海事民俗博物馆,乃至将来对外宣传“大运河”和“海上丝绸之路”两大标签的窗口之一,庆安会馆那被刻上了宁波城市文化印记的核心内涵,始终未曾改变。
采访中,最令人为之动容的,是无论身处哪个时代,总有人保护着这样的文化遗存,让它最终得以完整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这就是文化传承的力量。在庆安会馆,以前的人们祈求航运太平,这不正是“海定则波宁”的宁波城市意义所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