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冰的老婆 【脱贫攻坚 奋力争先】杨冰:村民心中的“村里人”
走进宜君县彭镇白家塬村,一片欣欣向荣,干净宽敞的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2000平方米的晾晒场解决了村民的晾晒难题,村里修建的水渠已投入使用,新建的生态涝池成了村民新的休闲之地,不远处的苹果园里果农忙活着修剪枝条……
"这一切都托党的福,多亏了市编办,感谢‘第一书记’杨冰。他驻村以来,经常到村民家里走动,虽然是城里来的娃,但农忙时谁家缺劳力他都会扑下身子帮忙一起干,待人就像村里的人一样亲切,村民们都把他看成‘村里的人’。"村民们由衷感叹。
杨冰扑下身子到农村、真情助脱贫,驻村期间面对繁重的脱贫任务,吃饭没规律,忙的时候没有时间做饭,经常用从家带来的馒头来充饥,村民开玩笑说,他都快成了"馒头书记"。
走村串户访民情 矢志不渝解民忧
2018年3月,市编办督查科科长杨冰来到大山深处的白家塬村当起了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
白家塬村位于宜君县彭镇南部,距离新区近120公里,辖区3个村民小组,92户311人,是传统的农业村,主要以种植玉米为主,其他产业补给不足,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刚到村上,虽然贫困村和12户贫困户在2016年都已脱贫摘帽,但思想传统保守,补给产业缺失。"杨冰说,担任村上"第一书记"还是很有压力。
有压力就有动力。到村的第一天,杨冰就开始拿着笔记本,逐户摸底走访,为了尽快摸清白家塬村情况,还自制村民住宅分布图,通过近一个月的走访,摸清了村上所有人的名字和家庭基本情况。
环境卫生整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谋划产业等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杨冰逐渐得到了村上干部群众的认可。
在帮扶单位市编办、村"四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晾晒场,投资15万元的生态涝池、投资30万元的水渠建设工程也已建成使用,村委会办公场所进行了修缮,为60户村民修建了卫生厕所。
为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杨冰凭借着对电脑等电子设备的熟悉,让村闲置的投影仪、音响发挥作用,不定期在村文化广场投放电影,播放广场舞视频等,既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拉近邻里关系。
因村施策促精准 产业扶贫拔穷根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驻村后,杨冰思前想后如何利用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白家塬村靠什么发展?
白家塬村位于宜君县,气候、土壤和生态环境适宜种植苹果。杨冰鼓励村民种植苹果却被泼了冷水。"咱村过去90年代就开始种苹果,有几户挣了钱?""反正我不种,我靠种玉米能过活。"
曾经种苹果的惨痛教训让村民心有余悸,村里620亩的果园由于管理粗放效益很差。无论杨冰怎么劝,村民都将信将疑。
有的村民白天不在家,杨冰就晚上去,一次不成就多去几次,说不通就让村民的亲戚帮着做工作。为了促进苹果产业发展,杨冰和帮扶单位、村两委会商量,组织成立白家塬村果园管理领导小组,在果户大门贴果树管理提醒书,聘请果树专家对村民进行管理技术培训。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杨冰的不懈努力下,果农们开始重视苹果树管理,果树修剪、施肥不再含糊。"2014年种的苹果树,由于管理粗放还套种的玉米,长势很不好,多亏了市编办和咱杨冰书记,又是请老师培训,又是鼓励我们加强管理,如今我们对果树剪枝、施肥都很重视,果树长得好,等结果子了肯定能卖个好价。"村民白军民说。
党建领航促发展 凝心聚力助脱贫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用坚强的基层战斗堡垒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在白家塬村生动实践着。
"这个村子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单一,基层战斗堡垒作用不强,村子发展就会受到制约。"杨冰深刻地分析村经济落后的原因。
杨冰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着力提升党建水平,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多次走访老党员,为白家塬村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在村民中开展"细说变化送党恩"活动,激发内生动力;建立村"宜民讲习所",宣讲政策,传授农技。
贫困户白立平,虽然已经脱贫,但妻子患有精神疾病,还有两个娃要抚养,全家的担子全落在他一人身上,思想有些悲观。杨冰与他多次交流,根据其家庭情况和本人意愿,经村"四支队伍"研究同意,让白立平担任了村里的卫生监督员,更加激发了他致富的信心。
"现在当上了村上的卫生监督员,一月又增加300元收入,菜单式扶贫中我还养了一头牛,村上有项目建设也优先让我们贫困户干活,杨书记还鼓励我种植苹果,日子越来越好,让人更有干劲了。"白立平信心满满地说。
驻村工作繁重,离家又远,照顾不上家是常态,但杨冰却无怨无悔。
"我们白家塬村是典型的空心村,只有村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才能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村建设,我要做的就是让我们村子因地制宜搞好发展,成为让人羡慕的地方。"杨冰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正干得火热。(本报记者 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