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黄金时代 一步天涯——读《王小波》
王小波的优秀在于先时代而行,王小波的局限也在于止步于时代。
蒋 晞
小说与杂文,说起这两大题材,我首先想起的是鲁迅,鲁迅花了极多的时间和心血在杂文上,而文学史留名的却是小说。王小波与之相反,他花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小说上,而见长的却是杂文。
![](https://pic.bilezu.com/upload/1/52/152f48697b3c6ba9e3dd05ecbd55baca_thumb.jpg)
读王小波,让我赞叹的是他的创造性。这也是他自己说的,在思想性与创造性上他更看重创造性。王小波在杂文里的一些比喻别出心裁,令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比如,他说:“人既然活着,就有权保证他思想的连续性,到死方休。更何况那些高尚和低下完全是以他们自己的立场来度量的,假如我全盘接受,无异于请那些善良的思想母鸡到我脑子里下蛋,而我总不肯相信,自己的脖子上方,原来是长了一座鸡窝。”
![](https://pic.bilezu.com/upload/7/c0/7c0e174af372d7c0a06ec0e0c87c248f_thumb.jpg)
其次,是他的先锋性。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作家都有深深的压抑感,而作家是敏感地捕捉到这种压抑感的人群,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读来都是暗黑色的,浓重的压抑、无边的绝望。时代的不合理、个体生活的压抑都深深地刺激着王小波,促使他去思考、去反叛生活。
![](https://pic.bilezu.com/upload/4/bd/4bdb1690616e871f0505f5e04514a513_thumb.jpg)
他选择性描写来反抗那个压抑、虚伪的世界,在思想还未开放的年代无疑是勇敢的,再加上他和李银河对同性恋者的研究,这些都让他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在西方,一群想要挑战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先锋人物开始发起性解放运动,以抵制当时社会的传统道德观念约束。他们用性解放来表达人类追求的不再是单纯的物质享受,而是更高境界的精神需求,而性是所有动物界特别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一点,王小波的写作与之契合。然而,西方性解放运动带来的是性泛滥。为了对抗物质而最终自己也落入了物欲,这是当初性解放运动提倡者始料未及的吧。
反映社会、提出问题是作家的使命之一,但斗士是不是作家必须的面貌就值得商榷。刘瑜说,知识分子喜欢提出问题却往往没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评论家与改革家的区别,指手画脚总比埋头苦干容易。
在对待社会形制问题上,王小波与鲁迅一样,有着孩子式的急切与愤怒,却少了一份男人式的理智与忍让。一个国家、社会只有鲁迅的勇是不够的,它还需要胡适的智。任何社会、任何制度都有缺陷,如果不懂得宽容与忍耐,就不能获得安宁与稳定——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君主立宪制之所以还存在于当今世界的原因之一。如果不懂得民众为先的道理,就不会明白君主立宪退让的伟大。
王小波的文字有着明显的粗粝感,这种粗粝是未经打磨的,缺少优美与精致,它映射了那个年代的贫乏。作家冯唐认为,王小波的“文字寒碜、流于趣味、思想缺少分量”,这些致命伤让王小波的奇迹能如烟花般绚烂一时,却未必能亘古长青。
王小波的优秀在于先时代而行,王小波的局限也在于止步于时代。优秀与伟大,一步天涯。
(台州市图书馆馆藏信息:普通文献阅览室I217.52/W380)
一步天涯——读《王小波》
王小波,一步,天涯,时代,鲁迅,作家,社会,杂文,自己,思想
教育频道
教育频道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王小波的优秀在于先时代而行,王小波的局限也在于止步于时代。蒋晞小说与杂文,说起这两大题材,我首先想起的是鲁迅,鲁迅花了极多的时间和心血在杂文上,而文学史留名的却是小说。王小波与之相反,他花了极大的时间和精力在小说上,而见长的却是杂文。读王小波,让我赞叹的是他的创造性。这也是他自己说的,在思想性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