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与古今战争——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战国时,齐国大将田忌、段朋率大军攻打鲁国。他们听说鲁国的将领是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吴起,很不以为然。两军对垒,鲁军按兵不动,田忌暗中派人去鲁营打探情况,得知吴起正与士兵们席地而坐、分羹同食。田忌听报,大笑说:“将尊则士畏,士畏则战力,吴起竟然如此低贱,怎么能威服将士呢?我毫无顾忌了。
”田忌又派亲信张丑以和谈为名,前去鲁营探听情报。吴起很清楚对方意图,于是把精锐部队藏于后营,故意让张丑看到鲁营中到处是老弱病残的士兵,士气萎靡不振。就连吴起本人也装作畏惧懦弱的样子,请求与齐军议和。田忌听完张丑的汇报后,更加轻视鲁军,放松警惕。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吴起预先设下埋伏,亲率一队精锐兵马偷袭齐营,趁敌方混乱放起大火,齐军拼命突围,又被鲁军伏兵掩杀,最终齐军大败而归。逃回齐国后,田忌责怪张丑的情报不准,张丑也困惑不解,思索一番后,二人才意识到,原来中了吴起的反间计。田忌无奈感叹道:“吴起用兵,可比孙武、穰苴,我不如也。”
现代战例
1960年3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向英国军情五处通报,根据内线消息,英国海军部设在多塞特郡一个水下武器研究中心的职员霍顿有重大间谍嫌疑,此人曾在波兰工作,疑似被苏联情报机构策反。但军情五处并不急于逮捕霍顿,而是“放长线钓大鱼”,以霍顿为抓手,争取破获其背后的整个间谍网。
军情五处通过严密监视,发现有两个人与霍顿联系密切。一个是他的情妇盖伊,与他同在一个单位,并借工作之便为霍顿提供大量英国海军装备情报;另一个是他的接头人,一个名叫朗斯戴尔的加拿大年轻企业家。军情五处调查朗斯戴尔存放在银行的物品,发现了全套间谍工具包,军情五处通过与美国和加拿大情报部门合作,弄清了朗斯戴尔的真实身份——一名曾在美国生活多年的苏联间谍。
为不打草惊蛇,军情五处跟踪监视朗斯戴尔,并查出其在伦敦的情报中转地在一对夫妇家中。
1961年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给军情五处发来密电,揭露霍顿身份的内线准备逃亡美国,这意味着整个霍顿间谍网可能会被撤离,朗斯戴尔等间谍可能会突然消失。于是军情五处迅速行动,将霍顿背后的间谍网一网打尽,悉数抓获5名间谍。经审讯,那对夫妇果然也是苏联克格勃间谍。
计谋分析
在战争中,双方使用间谍是十分常见的。《孙子兵法》就特别强调间谍的作用,认为将帅打仗必须事先了解敌方情况。要准确掌握敌方的情况,不可靠鬼神,不可靠经验,“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里的“人”,就是间谍。既然有“用间”,则必然有“反间”。反间计大致分两种,一是设法收买敌方间谍,为己效力;二是设法欺骗敌方间谍,诱使敌人上当受骗。
对于第一种使用反间计的情况,要收买对方间谍,首先要捕获对方间谍,然后在不公开审判的情况下,对其威逼利诱、劝导收买,使其继续给敌方上级提供情报。当然这种情报是价值较低或虚假的,目的是迷惑和欺骗对方,或以假情报换取真情报,以低价值情报换取高价值情报,为我创造有利态势。
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两点。一是确保牢牢控制对方间谍。对方间谍被利诱收买说明其立场容易动摇,其既然能被我方收买,也有可能被其他势力收买。历史上,“三面间谍”甚至“多面间谍”不胜枚举,因此,要使用多种手段,确保牢牢控制对方间谍,掌握情报主动权。
二是对于对方间谍提供的情报,要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印证核实。如难以核实,那么对于此类情报的使用要保持慎重态度,决不能完全依赖于此类情报实施作战行动,防止掉入敌方精心设计的陷阱。
对于第二种使用反间计的情况,要欺骗对方间谍,首先要识破对方身份,然后不动声色,将计就计,故意传递给他一些虚假情报。当对方信以为真,就会不知不觉按照我方意图和计划行事。在这一过程中,同样要注意两点。一是巧妙布局,隐真示假。
当识破对方间谍身份后,如何巧妙传递假情报,同时隐蔽自身活动和意图,避免被对方察觉,是反间计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正如上面战例中,吴起故意隐藏精锐,向对方示弱,通过制造假象的方式,巧妙向对方传递假情报,使对方失去警惕。
但若稍有不慎,被对方看出破绽,反而会弄巧成拙。二是要注重后续的作战行动。当成功迷惑和欺骗敌人后,如果没有后续作战行动,那么前期的计谋就失去意义。当齐军失去警惕后,吴起先预设伏兵,再遣精锐夜袭敌营,导致齐军大败,就是充分利用前期计谋的效果。
此外,无论是收买还是欺骗对方间谍,都要高度重视保密问题。孙子指出“上智为间”,而反间计更是用间手段中最微妙、难度最大的一种,任何细节上的疏忽和不慎都有可能招致满盘皆输。因此,凡属重要信息,特别是关键信息,绝对不能泄漏出去。要将信息牢牢控制在必要范围内,不仅对于所有无关人员要严加封锁消息,对于有可能接触对方的我方人员同样要严格保密,防止信息有意或无意被泄露。(毛炜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