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日记摘抄400 日记爷爷范文志 60年400万字日记
冰城84岁老人写过近60本日记 摞起来一米多高 "日记爷爷"范文志: 60年400万字日记 让人生和时代跃然纸上 文/摄 生活报记者 王晓晨 "我的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柴米油盐,无论多累、多晚我都写,写完了才睡得踏实!
"在哈尔滨有这样一位84岁的"日记爷爷",他叫范文志,60多年来一直坚持写日记。如今,他用过的日记本将近60本,摞起来一米多高,即使每篇以200字计算,累加起来也有400多万字。
对普通人来说,写日记不难,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60多年。眼前这一本本日记,不但记载了范文志老人的人生轨迹,同时也记录下了时代和生活的变迁……
珍贵留存 日记本样式纷繁 足以办个收藏展 范文志老人虽然已是84岁高龄,但精神矍铄,只是上了年纪,听力有些差,采访时,生活报记者必须大声讲话,才能跟老人沟通。聊起这60年来写日记的事儿,老人思路清晰,很多往事涌上心头。
范文志从1953年开始写日记,那时才20岁,就读于一所师范学校。当时,语文教师劝学生们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以此来提高写作能力。他将老师的话牢牢记在心里,每晚临睡前都把日记写完,雷打不动。
"从师范学校毕业后,我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下来。后来从事教育工作,每天也都写日记,有时去外地出差会把日记本随身带着,生病住院时也没间断过。遇到极特殊的情况,实在无法记日记,事后我也会进行补记。
"范文志认真地说。 几十年下来,他用过的日记本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查阅还将日记本写上编号,按照年代和月份依次排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范文志的日记字数较少,要几年才会用完一个64开的本子。
而近些年,特别是退休后,老人时间充裕,日记越写越长,一年能用完两大本16开的日记本。生活报记者在老人家中看到,这些日记本年代久远、样式纷繁,足以办个日记本收藏展了。其中,一本封皮上带五角星的红色日记本,下方印有"1953年哈尔滨市扫除文盲委员会办公室"字样,一看就是时代的产物。舞剑、花鸟样式的塑料封皮日记本,则看上去十分亲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几乎每家都有。
温情记忆 孩子出生日记里贴台历纸 想给家人留个纪念 每每遇到重要的日子,范文志老人都会把台历纸剪下来,标注好事件,贴在日记本上。 他随手翻出了1968年6月23日的日记,并回忆道:"这天我大儿子出生,我把当天的台历纸留下来,想给儿子做个纪念。
"生活报记者看到,这张1968年的台历纸上,印有毛泽东诗词,老人在空白位置,工工整整地写下"延宁诞生之日",旁边还写着"7:50生于工人医院,体重7.
9斤"。 范文志老人介绍说,家里的孩子们出生后,他都会剪下当天的台历纸贴在日记本上,"没事儿就翻翻日记,很多东西记忆犹新,这样就不会忘记一些重要的日子。" 范文志有心脏病,这些年来住过8次院,最重的一次是5年前。
在病榻上老人依旧坚持写日记,他写道:"人生中最重要的是健康""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坚持"……出院后,老人早睡早起,饮食清淡,每天在小区里遛弯,回家后练书法、读报纸,这些年身体一直保养得不错,没再犯病。
时代烙印 记录旧时"年关" 常把"苦日子"念给小辈儿听 范文志老人的日记里充满了时代感。比如1957年1月3日的日记,标题为"旧时过年",他写到:"又临近年关了,小时家境贫穷,靠父打工谋生,一年到头,只有过年时才能吃顿饺子。
那时每到春节前夕,父亲都四处求亲托友,或借或买上几十斤小麦,然后,再借亲朋家的牛,夜间点上柴油灯,借别人家的磨,牛拉石磨一圈一圈地走动,拉出的粉带麦皮再用箩筛,老牛一圈圈地拉着磨走,而父母一次次用箩筛面,这样连续连拉带筛约5次,最后面粉筛出来了,麦麸子也出来了。
平均10斤麦子出7斤面,按50斤麦子计算,约拉出35斤面粉,一家五口人就用这些面粉包饺子过年。昔日年关真不容易啊,有一句俗语‘富人过年,穷人过关’,这就是旧社会穷人过年的真实写照……" 老人常把这些日记念给小辈儿听,但这些苦日子,对儿孙来说实在太遥远了。
不过在老人看来"知道这些苦日子,他们才能珍惜现在的好日子,勤俭是不变的家风。" 2007年大年三十,老人又在日记里感慨了一番:"小儿子在饭店点了四个菜,尤其是蒸鱼,好鲜!大儿子贴春联喜字,儿媳助之。女儿女婿负责打扫房间,我们老两口退下来了,年轻人唱主角了。佳节思亲,晚上给父母照片前上香,不忘养育之恩,孙儿辈几个孩子表现积极,好后生呀!"
生活感悟 从6平米"蜗居"到80平米新房 日记见证50多年住房变迁 2005年9月1日,范文志乔迁新居,住上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老人特意翻出了1963年1月12日结婚时的日记,当时小屋只有6平方米。
几十年来搬了七次家,这次搬家后,老人拿出日记给儿女们看,一家人其乐融融之时,也不免百感交集。 值得一提的是,范文志时常在日记里自我反省。2008年8月6日,他写道:"晚上6点,老伴还没回来,以为(她)去了市场犯了心脏病,(我)心就毛了,站不住,坐不稳,很不安。
后来在餐桌上看到老伴留的纸条,说晚上去女儿那儿,方稳下心。可见遇事不沉着,好着急上火,头脑易发热,切记,遇事要稳稳当当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