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康德 牟宗三:论康德

2019-04-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你要了解康德的第三批判,首先要了解康德,了解康德的思考方式.康德是地道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专家.康德还是最健康的哲学家.健康就是正常.这个时代的人大体上都不正常,有毛病.像康德那样健全的哲学家很难得.所谓健全就是理性的.现代人和毛病是非理性,现代人多数是不健康的,对现实人生没有立场,虚无主义.这个时代是非理性的时代,尽管那么狡猾.聪明,但最没有理性,狡猾.聪明并不代表理性.牟宗三康德 牟宗三:论康德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算得上健全,所以亚氏在西方哲学的影响很大,但他不一定像康德那样专.现代的哲学家像罗

你要了解康德的第三批判,首先要了解康德,了解康德的思考方式。康德是地道的哲学家,真正的哲学专家。康德还是最健康的哲学家。健康就是正常。这个时代的人大体上都不正常,有毛病。像康德那样健全的哲学家很难得。所谓健全就是理性的。现代人和毛病是非理性,现代人多数是不健康的,对现实人生没有立场,虚无主义。这个时代是非理性的时代,尽管那么狡猾、聪明,但最没有理性,狡猾、聪明并不代表理性。

牟宗三康德 牟宗三:论康德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算得上健全,所以亚氏在西方哲学的影响很大,但他不一定像康德那样专。现代的哲学家像罗素活到九十多蕨,但他不十分健全,也不十分专,他只在讲数理逻辑、数学原理方面是专的、理性的,讲旁的问题就不是很理性。

牟宗三康德 牟宗三:论康德

黑格尔是一个大哲学家,但他只活五十多岁,只活五十多岁不行。因为了解一个东西需要相当的时间。康德为了八十多岁。也有一类很突出、很聪明的哲学家,譬如中国的哲学家王弼。王弼最年轻,二十四岁,他能把握一点,也就是他能了解道家,有实感、有真切的地方,那也了不起。但这一点很小,没有康德那么大、那么全。每一个问题都讲到,都能驾御,那需要时间。

牟宗三康德 牟宗三:论康德

做学问还要相应。读逻辑的头脑不一定能读历史,读历史的头脑不一定能读哲学。不相应就不能投入。民国以来中国文化的词语没有了,拿马列主义的观念、日本的观念来了解中国文化,那不行的。现在中国文化没有办法讲,大学生对中国历史、学术、文化的基础知识不够,常识都不够。古典摆在那里,没有人能读,不讲中国书怎么能了解中国文化呢?

中国文化是儒释道三家,三大教派,三家是同一层次的。严格地客观地说,你能真正了解道家,你一定也能了解儒家、沸家。如果你只了解道家,儒家、佛家你不了解、不接受,那么,你对道家也不是真正了解。反过来也一样。没有说了解其中一家而不能了解另两家的,因为三家的层次相同、形态相同,讲的问题也相同,有时候正面说,有时候反面说。

要了解通通了解。所谓形态相同,用现在的新名词说,就是终感关心(ultimate concern)的问题相同。

尽管佛教是从印度来的,但形态是相近的。儒释道三家跟基督教的形态就不同。西方传统的逻辑跟儒释道三家也完全不同,所以,念逻辑的头脑不一定能了解儒释道三家的道理。儒释道三教是属于终极关心的问题,是具体的问题,接触到真实。但念逻辑的头脑至要紧是抽象,不接触任何真实。

抗战时期,清华、北大通通念形式逻辑,训练人的头脑在极度的抽象状态中,对任何真实(reality)没有接触,也没有肯定。我当时在北大也是训练这一套。所以,抗战时期的清华、北大的学生是在抽象思考的象牙塔之中。

那不是玄思,不是metaphysics。逻辑思考中抽象思考的那种高度的「玄」不是我们道家所说的玄,它不谈现实的问题、终极关心的问题、社会的问题、政治的问题、道德的问题,宗教的问题,通通不谈。不谈这些问题,你如何抗战呢?抗战是两个国家、两个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这么一个大事件,我们的高级知识分子不了解。

这个时候你那种学问本身没有任何真实的按触,任何东西不能决定。你对现实人生没有任何立场,到最后,共产党就给你一个立场。

共产党唯物论是一个立场,是宗教,相信唯物论才是进步的革命的,唯心论则是反动的。这是一个价值标准,逻辑思考中没有这种问题。你不相信孔夫子,不相信释迦牟尼佛,也不相信耶稣,你是一个虚无主义者,那么共产党就给你一个唯物论立场。

一个民族的高级知识分子完全没有理性,这个民族就要衰亡。种种的不健康、不正常其结果就产生最大的不健康、不正常──共产党,苏联老大哥现在不是没有了吗?这就是时代的问题。所以,我说:这个时代要了解一个东西很难呀。这个时代是一个最不正常的时代,最没有理性的时代,最不健全的时代。我们读历史、读哲学要了解这个时代的问题。

所以,我们讲哲学要找一个最健全最正常的哲学家,而且他一生没有做旁的事情,专门思考这些问题,那就是康德。康德是十八世纪的人。十七、十八世纪是西方世界最健康的时期,这就是所谓近代文明。乐观、健康、正常。所以,十八世纪的思想家是健康的思想家。

到十九世纪末,所谓世纪末的思想出来了。从十九世纪末到我们这个世纪(二十世纪,时代的思想不健康。你们要知道,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人最崇拜中国文化,现在大家都忘掉了。十八世纪是中国清朝干嘉年间,西方的思想家中,法国、德国最崇拜中国文化,英国尽管顽固,摆臭架子,不服气,但也一样崇拜中国文化。

到十九、二十世纪,我们最崇拜洋人。所以俗话说:三十年水往东流,三十年水往西流。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人崇拜中国文化,不是崇拜清朝的政治事业,是崇拜中国的儒家传统,儒家传统就是理性主义。

儒家的理性主义发展到最高峰就是Deism(理神论),那是对现代化最有贡献的,最开朗的。中国传统儒家的理性主义最开朗、最宽容、最理性,哪里像现在的中国人这样没出息,崇拜洋人。

做哲学思考就是要保住人的理性。保护住人的理性是很难的事情,人容易闹情绪,现时代的人大体是非理性的。大陆上搞民运的年轻人,写《河殇》的那些人,很多是不健康的。你光骂老祖宗,你对老祖宗、对你自己的传统有多少了解呢?那是闹情绪,非理性的。

到底甚么是理性,理性里面有多少内容?这要好好正视。儒家的理性是人文主义的理性,这种理性接触到真实,接触到实在。这整个一大套不是训练我们的逻辑思考。逻辑思考所代表的是技术理性,而儒家的理性代表方向理性。

方向就是取向。儒家的一大套代表的是终极的关心的问题。说到最后是Deism,而不是Theism。十七,十八世纪西方哲学家欣赏中国文化传统的Deism,不欣赏他们自己老传统的Theism。

以宋明理学的两派来说,陆象山讲心即理,程,朱讲性即理。程、朱就是典型的理神论,理神论只有个理,心的意思没有了。智神诲(Theism)那个智包括全部心的内容,心的内容就是understanding, intuition, love, will。

讲神的时候就是divinewill, divine love, divineunder standing。我们人的诸种心的能力都可以用到上帝上面去。Divine will就是神意,Divine love就是神爱,神爱就是universal love,divine understanding就是神知,这些意、爱、知性都是从人类所有的诸能力类推过去的,把人类的能力用到上帝上面去,那就是拟人。

所以,智神论后面的根据,也就是它的基本精神是拟人。不采用拟人法,personal god这个概念不能成立,不拟人,上帝不能人格化,不能讲人格神、格位神。信教的人一定要有一个人格神,否则便没有崇拜的对象、祈祷的对象。

理神论只承认天地万物背后有一个最后的根据,这个根据是形式的,没有内容,也就是说,只是理。这最合乎朱夫子的那一套思想。朱夫子所言太极就是理,那个理就是天地万物的最后的形式根据(formal ground)。

说formal ground是逻辑的讲法,说得亲切一点、具体一点,那就是存有论的本体论的根据。这就是理神论。中国的传统思想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儒家的人文主义跟西方的人文主义不太同。

儒家的精神彻上彻下,儒家式的理性主义是拿人文主义来规定的。西方的理性主义是逻辑的,不一定是人文的。譬如,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笛卡儿的理性主义、斯宾诺沙的理性主义都不一定是人文主义的,他们的理性主义都是逻辑的,你们要注意,儒家的基本精神是人文主义式的理性主义。Humanism在中国的老名词里就是《易经》所说的「人文化成」,以人文化成天下,这是儒家的基本精神。

西方的理性主义不是从人文主义来表现,而是从逻辑,数学来表现。中国人把握理性是从人文主义来表现,从人文化成来表现。《中庸》说:「君子之道,本诸身,征诸庶民,考诸三王而不缪,建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

」又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这两段话彻上彻下,慨括了儒家的人文主义的理性主义的全部内容,接触到终极的关怀。人类的理性就是要从这全部内容而引出,来证实。要不然理性在哪里?逻辑理性、数学理性有逻辑、数学作证据,但那个理性还是抽象的,还不是真实的理性。真实的理性是儒家所说的理性。《中庸》的那两段文献就能帮助你们了解人文主义式的理性主羲。

西方从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到莱布尼茨、笛卡儿、康德所说的理性主义都是逻辑的。所以,你要了解西方人所说的理性主义,那必须通过逻辑、数学。中国儒家的理性主义是人文主义的,它有其具体的内容,它的具体内容要靠现实的生活、人间实践的生活。

所以《中庸》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家庭很重要,这是人伦之本。要是没有家庭,上帝也没有用。家庭彻上彻下,既通形而下,也通形而上。儒家的人文主义式的理性主义,其终极关心最后是天。

中国人相信天,那个人可以人格化.也可以不人格化,也可以祈祷。天坛就是皇帝祭天的地方,但跟基督教的祈祷、崇拜不一样。西方传统是宗教传统,基督教是从原始宗教纯洁化发展出来的,它相信人格神。

人格神背后的根据是拟人。中国人不喜欢拟人,西方哲学家也不喜欢拟人,但他们非拟人不可。基督教那个上帝,在中国人看来,就是佛教所说的方便法门。方便就是权。你信教,我不反对,人不能没有方便。但到圆实教的时候,这方便没有了。

十七、十八世纪西方思想家开近代文明,才有政教分开,政教分开才有信仰自由,这是一个大进步,是最大的现代化。政教分开正是中国儒家的精神。现代人说要现代化就一定要打倒儒家,那是无知妄作。现代中国人没有理性,表现在国文系、中文系的那些先生,完全不能思想,不能讲义理。

思想不是胡思乱想,义理不是胡说八道。讲思想有思想的规矩,让义理有义理的规矩,不能乱。政治有政治的规矩,科学有科学的规矩,解决经验问题要靠科学,不能胡闹。讲哲学也不能乱来,需要老实人,聪明人不行。我就是个老实人,读哲学一步一步来。

你们要念哲学首先要了解理性,要把理性保护住。要保护理性先得正视理性,先做一个笼统的了解,西方人表现理性从逻辑理性入。中国人表现理性从儒家的人文主义入,就是上引《中庸》的两段话,这是很真切的。理性的全部既有儒家的这一套,也有西方逻辑数学的那一套。

所以,讲哲学就是把理性的全部加以衡量。西方人把握的通性包括逻辑、数学,中国人所把握的理性通过人文主义式的理性主义来了解,重视道德,人伦。对人类理性所涉及到的全部学问通通做一个安排,这就是康德哲学的工作。

康德活八十多岁.天天思考我们人类理性所涉及到的领域,加以衡定、批判。了解康德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握到。把人类理性所接触到涉及到的全部学问加以正视、衡量,作成三次批判。

第一批判是《纯粹理性之批判》,在这个批判里,纯粹理性指纯粹理性在theoretical方面,所以,也叫做critique of theoretical reason。成功逻辑、数学、科学,靠theoretical reason。

但成功道德、国家、政治社会,也靠纯粹理性,在这些领域,靠的是纯粹理性的实践运用。第二个批判就是讲道德的,叫做「Critique ofpractical Reason」(《实践理性底批判》)。

Theoretical reason一般译做「理论理性」。但「理论」这个词容易生误解,所以,我译做「和解理性」。「知解」就是作客观的了解。佛教就有「知解」这个词,马祖说「知解宗徒」,就是批判神会,表示你知道的很多,但都是空说,马祖的境界高得很。知解理性成功客观知识,康德的第一批判就是对成功客观知识的这种理性的批判。

康德用「批判」(critique)这个词是很谦虚的,很客观、很老实。不像后来共产党讲批判,今天批判这个,明天批判那个,那个批判是整人。郭沫若的十大批判,批林批孔,那些是骂人,是坏的意思。「批判」的意思本是衡量,衡定人类成功知识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在哪个范围有效,那就是说,衡量一下它的能力能达到甚么程度。

康德做这个衡量工作,说出一大套,我们平常却没有想到。这种哲学家的著作不是要好好地仔细读读吗?康德第一批判的工作就是衡量我们的知解理性,也就是衡量我们能成功知识的逻辑理性,衡定我们的逻辑理性、数学理性所及的范围有多大,可及的与不可及的范围划分清楚,不能随意夸大。这是哲学家的本事,这就是健康的理性。

「衡定」是中国的名词,最接近康德说critique的意思。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王充着《论衡》,佛教也有这个意思。这种意思,佛教用甚么名词呢?佛教天台宗用「料简」、「抉择」表示。「料」是测量,「简」是简别,简择之简,不是简单之简。释迦牟尼佛说法那么多,你如何安排?你得有抉择。把种种问题发现出来,加以疏导、开抉、撑开。

第一批判说明知识的限度。依康德说,只能够在现象范围内有知识,成功相识的那些条件只能应用到现象方面。所以,第一批判首先提出现象与物自身之区别,这是一个非常专门的分别。我们的逻辑、数学只能在现象范围有效,所以,科学知识不能向物自身扩张,成功科学相识的那些条件也不能够应用到物自身。

既然有现象,就有物自身。除了物自身之外,还有其它的。譬如上帝,成功知识的那些条件也不能够应用到上帝方面去。也不能应用到灵魂不灭,科学知识达不到灵魂不灭。

意志自由也不是科学知识能达到的。所以,依康德说,现象界就是自然界。神学不能算知识。科学相识达不到上帝,达不到灵魂不灭,达不到意志自由,也达不到物自身。「物自身」准确说是「物之在其自己」。

上帝存在,灵魂不灭,意志自由,总起来说是noumena。现象界是phenomena。为甚么成功知识的那些条件单单能够应用到现象界?我们要理解这个问题是困难的,哲学的训练首先从了解这点开始。

第一批判是说明知识,说明知识就是说明自然界,建立自然的观念。依照康德的意思,现象的全都就叫做自然。康德三大批判都采用一个方式,这个方式就是一方面讲成素论,另一方面讲方法论。这是根据老的传统逻辑的架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就是先读成素论,然后讲方法论。

形式逻辑的成素是:概念、判断、推理。形式逻辑的定义:推理自己的结构。把逻辑的应用方面抽掉,单讲逻辑自己故谓之形式逻辑,所谓形式就是抽象的,把那些内容都抽掉了。

老逻辑讲方法的部分就是:演绎、归纳、逻辑的谬误、逻辑的应用。第一批判讲自然、讲知识,一方面讲成素论,考察我们成功知识的那些重要成分,这就叫做「超越的成素论」(transzendentale Elemementarlehre)。另一方面讲超越的方法论(transzendentale Ethodenlehre)。

成功知识的三个认知能力:感性、知性、理性。先讲感性论,感性论的重要成分是时间、空间。时间、空间不是经验的,是超越的,故名之曰超越的感性论。讲知性(understanding)是对知性作一解剖,就是对知性作一个超越的分解,此名之曰「超越的分解论」。

Understanding是专名词,就是平常说的理解力。了解的能力当一个专门名词,名之曰「知性」。知性就是成功相识的一个能力,就是对一个对象下判断。对知性的分解发现十二范畴。

范畴有一定的数目。大陆学界到处用范畴,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范畴,那是滥用。这种分解为甚么说是超越的呢?因为它从知性发现一些成分,而这些成分是先验的。北乎经验,不依赖经验就有,这就叫做「先验」(a priori)。

分解所发现的成素是先验的,这种分解才能说是超越的。照西方哲学讲,除超越的分解之外,还有逻辑的分解、经验的分解、心理学的分解。心理分析就是心理学的分解。洛克、休谟是经验的分为。莱布尼茨是逻辑的分解,所以,罗素最喜欢莱布尼茨。

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是走分解的路。柏拉图哲学里最重要的观念idea、soul。柏拉图的分解法不是逻辑的,不是经验的,也不是心理的。从经验不能发现出idea、soul,idea、soul这些成分都是先验的,不为经验能证明的。故柏拉图的分解也算是超越的分析。但柏拉图的超越分析跟康德的起越分解不同。

康德的超越分解从主体方面进行。时间、空间是我们心灵的主观建构,客观上没有一个时间、空间。这个心是哪一层次,哪一种意义的心呢?这个心灵不是感性本身,感性不能提供时间、空间。范畴也是从我们知性的能力发现。柏拉图的超越的分析从客体方面进行,从客体发现叫idea。

所以,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是实在论,都是从客观方面讲,直至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才扭转过来,从主体方面讲。柏拉图的分解从客观方面进行,但也是超越的,因为他的分解可以说明存在,可建立ontology。亚里士多德也是跟他老师来。

西方哲学传统是分解的,分解使概念清楚。英国人大体是经验的分析、经验主义,直到罗素出来走逻辑分析的路。超越的分解这部分康德叫做「真理的逻辑」(logic oftruth)。凡是分解的表示都是真理,都是定然的。

通过逻辑的真理才能说明科学知识,这就是知识论。还有辩证的部分,就是可以发生辩证的那些东西,辩证的这部分叫做「虚幻底逻辑」(logic of illusion)。黑格尔讲辩证是好的意思,康德与古希腊讲辩证是坏的意思。

康德所言之辩证,就是指里面有错误、有假象,批判工作就是要把里面的错误、假象找出来。这种辩证产生出虚幻,批判的工作就是如何去消除它。这部分工作是康德批判工作最精彩的部分。照第一批判讲,辩证部就是二律背反问题,有四个二律背反。还有上帝的证明,关于上帝的三种证明都有问题,康德提出道德的证明,只有道德的证明才可能。

分解的部分最难了解,而辩证的部分最有形而上学的趣味,最能启发人的思考,释迦牟尼佛有十四个问题不答,佛教的十四难都包括在康德辩证部的三个问题之内,佛教说这些问题是戏论,对修行没有帮助。但哲学家要解答这些问题。

要达到康德的程度才算是解答。这些问题很难解答的,这个能启发你的哲学思考。要随时衡量自己,发挥自己的长处。他有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力呢?如果没有,那么,你有没有形上的思考力呢?形上思考力就是玄思的能力。每一个人好好反省一下,做一点工作。

康德那一大套就是对知识的反省。分别讲很重要,用佛教的词语说,分解就是分别说、差别说,用分别的方式、差别的方式说法。尽管非分别说、顿说很重要,但分别说也很重要,没有分别说,我们不知道佛法是甚么。所以,中国人要训练分解的头脑。

中国人有时候很聪明、很清楚,但不是用分解的方法。中国人表现直觉力、体悟力。直觉力很强,但逻辑的分别、概念的分解能力差。要不然就很高,要不然就不及,头脑混沌。从领悟力讲,往上就是洞见(insight)。

一个人有没有智慧、才情,就看你生命有没有跃动,有没有感觉。天才就是生命的跃动,生命跃动很难,是先天的。这个先天定生物学的先天,不是康德所说的先天,生命力强就有生命的跃动,有跃动就有灵感、有才情。

每一个批判都有分解部与辩证部。

第二批判就是《实践理性底批判》,也有分解部和辩证部这两个部分。这个批判讲道德,首先是实践理性的成素论,这就是分解部。分解甚么呢?第一章分解道德的实践原则。第二章分解道德的对象。纯粹实践理性以甚么为对象呢?以good为对象。

第三章讲实践理性的动力,这三章很重要。第一章讲纯粹实践理性底原则。第二章读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对象也就是目标。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就是善。善是我们要做的,恶是我们要避免的。《实践理性底批判》除了成素论之外,也有方法论,不过这个方法论很简单。

成素论里除了分解的那三章,还有纯粹实践理性底辩证部,这个辩证部就是讲明圆善的问题。圆善也就是最高善。在关于最高善的问题中出现的辩证是甚么呢?就是两个针锋相对的冲突:一个说有德就有福。

一个说有福就有德。这个问题也很简单。这个辩证部与分解部都属于成素论。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则等于中国人所说的工夫论。讲道德包括本体与工夫,你要做道德修养的工夫。康德的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就是如何使道德法则在我们现实生命上有影响,能落实。

第三批判也是既有分解部,也有辩证部。分解部与辩证部属于成素论,成素论以外还有方法论。康德写文章的架子是如此。美学是方便的名词,美学不是讲美本身的学问,美本身没有学问,美本身不能讲的。譬如说,创造诗,使诗为美,那是讲不出来的。我们讲的关于诗的学问,那不是诗的本身,没有方法可依之以做一首美的诗,那是教不出来的,最重要的是培养你的心灵,培养你的taste,方法论就是讲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