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警高玉伦 举报逃犯高玉伦以后
昨天下午(9月11日),哈尔滨杀警越狱的最后一名逃犯高玉伦,在潜逃10日后,被亲戚举报抓捕归案。
在高逃亡的十天内,警方连续追捕,媒体不断报道,发生了许多事。网络上有人总结:
待决死刑犯,杀了一个渎职的警察,让两个腐败的看守所领导入狱,揭开了看守所以及监狱系统的黑幕,推动了司法改革的进程。抽了香烟喝了白酒,吃了月饼,过了中秋,检验了一个整编师的警察,打破了逃不了十五的神话,上了让汪峰朝思暮想的头条,最后给自己的儿子儿媳多留了15万。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怎么被抓获的。警方和媒体开始的通报是,高去其亲家讨食时,被亲家举报抓获。后来的报道又是,高是被沾点亲的熟人一家抓获举报的,并且给出了举报人家的详细地址和姓名。
刑事逃犯被抓获是好事,但如此泄露举报人的信息,实在不应该。
高作为人,肯定有人性的一面。但酒后故意杀人,被抓后又杀警越狱,作为刑事犯,不管是依哪国哪朝的律法,都是要严惩的凶顽。高罪有应得也好,死有余辜也罢,自有司法程序。可他的再次被抓,必然牵连出举报人和人们想到的大义灭亲。
大义灭亲,说明毕竟也有“亲”的因素,如果是家人亲戚,那就是亲情;如果是街坊领居,那就是乡亲。法律的严肃之外,还有伦理的争议,还有千丝万缕的家长里短、众人评说。我们没法猜测举报人的动机,但当他们在做出大义灭亲的选择时,会有犹豫,会有艰难,会有不想惹麻烦的心理。
但是当警方和媒体泄露了他们信息后,麻烦还是来了。当地肯定会有人议论,有人称赞,也有人背后指指戳戳,惦记着赏金领取、分配,各种羡慕嫉妒恨。
如果说当地人知道不可避免的话,媒体的纷至沓来,采访追问,各种有意无意的加工放大,迅速让举报人成为公众人物,从各个角度一遍一遍讲述原委,大义灭亲、赏金、争议,始料未及地打乱了他们原本安静的生活。
保护举报人的信息,应该是警方的工作规范,此外还有很多规范。这些年有些进步,在法庭未审判前,不再叫罪犯而叫犯罪嫌疑人,在公共场合露面时也会给戴上头套。但是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刚刚披露的哈尔滨警方刑讯逼供致死案,甚至让社会人员参与刑讯逼供;比如河南警方保护不该保护的信息,将县委书记被偷的100万元,缩小到6000元。
至于媒体,违背职业操守,更是乱象频生。为配合运动,有选择地让嫌疑人上电视,有些打马赛克,有些不打。有时候称当事人某某某,有时候又透露全名。有偿报道、有偿不报就更是司空见惯了。从所谓陈永洲个案,到21世纪网的集体诈骗,乃至报道这些丑闻的央视的丑闻,且看如何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