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梦家的助手 上虞诗人陈梦家

2019-02-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陈梦家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陌生的.甚至在其家乡上虞,同样也知之甚少.但事实上,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在中国文化圈里声名大燥.他和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并称"新月派四大诗人",他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我国仍健在的历史学巨擘李学勤先生,也曾受他教导与提携.陈梦家的助手 上虞诗人陈梦家陈梦家的父亲陈金镛是上虞百官人,在之江大学读书期间,当时流行学外语穿西装,他不干,拒绝学外语,常年穿大马褂,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长者之风.毕业后他携家眷去了宁波教书,后又相继去

陈梦家这个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是陌生的。甚至在其家乡上虞,同样也知之甚少。但事实上,他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就在中国文化圈里声名大燥。他和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并称“新月派四大诗人”,他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我国仍健在的历史学巨擘李学勤先生,也曾受他教导与提携。

陈梦家的助手 上虞诗人陈梦家

陈梦家的父亲陈金镛是上虞百官人,在之江大学读书期间,当时流行学外语穿西装,他不干,拒绝学外语,常年穿大马褂,认识他的人都说他有长者之风。毕业后他携家眷去了宁波教书,后又相继去了南京、上海。他是基督教亚洲区的主席,是金陵神学院第一位中国籍教员,和著名神学家司徒雷登是好朋友。

陈梦家的助手 上虞诗人陈梦家

后中是陈梦家,后右是陈梦熊

陈金镛育有五子五女,其中陈梦家在兄弟里排第三,十子里排第七,因为兄弟姐妹众多,且父亲常年在外奔波,陈梦家在南京出生后,和其四弟陈梦熊一起,为在南京教书的三姐抚养成人。

陈梦家的助手 上虞诗人陈梦家

虽说父亲是著名的神学家,但是除了五个姐妹是真诚的基督教徒,每周做礼拜唱歌以外,五个兄弟对此比较淡然。而其中,陈梦家陈梦熊两兄弟多才多艺,兴趣广泛。

1927年,陈梦家尚未高中毕业(十六岁),就考入位于南京的中央大学法律系。当时闻一多正在中央大学教文学,梦家常去旁听,被闻一多赏识,结下了浓厚的师生之情。闻一多离开中央大学后,徐志摩受聘来中央大学教书,也非常赏识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并提携他在新月派的诗刊《新月》上发表诗歌 ,梦家诗名,由此开始。

30年代初的南京城,风雨飘摇,陈梦家走在秦淮河边,顿时对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失落悲伤,他在秦淮河边写下了《秦淮河的鬼哭》。

1931年夏天,陈金镛生病,梦家去往上海照料,遇到了徐志摩,并和他合作开办新月派后期的刊物《诗刊》,由徐志摩挂名主编,他任实际上的总编辑,吸引了一大批例如林徽因、卞之琳等诗人加入新月派阵营,而此刻的陈梦家,也成了新月派后期诗人的领袖人物。这一年,陈梦家出版了自己的诗集《梦家诗集》。

1931年秋天,徐志摩对陈梦家的才华能力感到欣慰,把诗刊主编的位子交给梦家,11月19日,徐志摩飞机失事,陈梦家悲伤之余写下了《致一伤感者》,对老师传奇的命运进行了一番思索。

第二年,陈梦家帮徐志摩整理出版了诗歌遗稿,并停载了《诗刊》,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

同一年,“一二八”战争爆发,日寇逼进上海,陈梦家随国军上前线,救治伤员,宣传战事。

军队进入上海南翔时,陈梦家在车站伫立三天三夜,目睹无家可归的妇孺老幼在雨雪中踉跄行走,难民如长龙络绎不绝。他心如刀绞,写下《哀息》,发出“谁教我们这样的?”的责问。在死去的战士墓前,他又写下了《在蕰藻浜的战场上》,悲悯这些民族英雄。

同年,闻一多邀请陈梦家去青岛执教,不久又和闻一多同去北平,闻一多在清华执教,而陈梦家去了燕京大学执教,为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赏识,并和其女,有着燕大校花之称的赵萝蕤结婚。

1933年,日寇侵略热河,陈梦家义愤填膺,决定亲自上前线抗敌,他的同学朋友在北平东城为其送行。出北京奔赴塞外的陈梦家沿途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心潮澎湃,留下了《古北口道中》等有登临之感的诗歌。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陈梦家受邀去西南联大教书, 1944年,经清华大学逻辑学家金岳霖推荐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中国古文字学。在美国苦苦寻找中国流失美国的青铜器及其资料,1947又游历欧洲搜集青铜器资料。为我国青铜器研究奠定了基础性的作用。

1947年,陈梦家毅然决定回国,在清华任教,后有加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专门研究甲骨文、古文字学、古历史学。

1957年,梦家被划成右派,但他依旧十年如一日地研究“夏商周断代文献”。1966年,文革刚开始不久,因为受不了“非人”的虐待,先吃安眠药,未果,又自缢而死。1978年12月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陈梦家先生追悼会。为其平反,肯定并高度赞扬他在诗歌、学术上的杰出贡献。

陈梦家与赵萝蕤的关系

陈梦家和赵萝蕤结婚后,因为陈经济条件一般,赵萝蕤经常借同事钱来生活,教书工资下来后又还上,继而再借。即使如此,赵依旧觉得自己幸福,在她眼里,这是个值得为之付出一切的男人。

后来陈梦家自杀,赵萝蕤因受刺激在医院治疗,后渐渐恢复,开始重新生活,在文革结束后,继续担任北大西语系教授,长期从事英国文学家狄更斯、勃朗特姊妹和美国文学家惠特曼、詹姆斯的研究和翻译工作。

很多年之后,扬之水在麦当劳问赵萝蕤,当初为什么选陈梦家?她以为老太太会说陈梦家的学问,会说他的诗写得好,然而赵萝蕤却坦荡地回答:“因为他长得漂亮!”

确实,很多人记住陈梦家,是因为他长得帅。他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清澈而意气风发,眼下还有卧蚕。他的眉毛稀疏,然而头发浓黑,鼻子和唇都是中国古典美男子的典范。

1998年,赵萝蕤去世。

与历史学家李学勤的关系

李学勤出生于1933年,比陈梦家小了一辈。李在清华读哲学期间,半途被推荐去担任陈梦家的副手,编著《殷墟文字缀合》。

文革期间,红卫兵威逼利诱,希望李学勤告发陈梦家反革命。李学勤被迫撰写文章来抨击陈梦家的错误。实事求是地说李学勤虽然在当时有些“不厚道”,但是站在人性的角度来说,如果不写文,自己也难免被卷入其中,生死难料,但其文中对陈的批评,也多集中在学术和人品上,并没有涉及政治问题,也算有些底线。

后来李学勤在历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得益于陈所做的基础工作。但后来李刻意回避有关陈梦家的问题,我想他内心也有所挣扎。

梦家逸事

一般人都知道钱钟书、杨绛,但知道陈梦家、赵萝蕤的,现在却不那么多了。民国才子遍地,可集诗人、古史学古文字学家、青铜器及明代家具鉴赏家于一身的陈梦家,绝对称得上个中翘楚——关键人还长得帅。赵萝蕤当年乃是燕京大学校花,其父为燕大宗教学院院长赵紫宸,教过她的老师有苏雪林、周作人、叶公超、吴宓等。

陈梦家倜傥不羁,赵萝蕤端方娴宛,但这对璧人当初似乎并不被看好,只有赵紫宸在信里鼓励女儿,“我认识梦家是一个有希望的人。我知我的女儿是有志气的。我不怕人言。”

赵萝蕤和杨绛都曾就读清华外文系,并都获过奖学金,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钱杨结婚时,陈、赵也出席了婚礼。当时有个故事,某次清华中文系研究生答辩会上,陈见钱进来,招呼道:“江南才子钱钟书”,钱应口对答:“上虞诗人陈梦家。”抗战时,陈梦家和钱钟书都在西南联大任教,两家来往亲厚。

钱钟书曾爱恋过赵萝蕤,据说钱钟书的《围城》里那个“清水出芙蓉”般的唐晓芙就是以赵萝蕤为原型的。

造化弄人,两家人的命运大不相同。陈梦家1957年即被打成右派,1966年在家中自缢而死,赵萝蕤开始得了精神分裂,渐渐恢复后,孤独终老。

梦家是个痴迷的明清家具爱好者、研究者。他几乎倾所有收入,购买了许多明清家具,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交给国家。在他死后,一部分明清家具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他的好朋友王世襄也是明清家具爱好者,在梦家去世后,他写了诸多有关明清家具的著作,并宣称:如果梦家没走的话,这些著作是轮不到我写的。

2012年清明节,在浙江上虞乡贤研究会和梦家四弟陈梦熊院士(我国水文地质专家)努力下,陈梦家终于魂归故里,因为文革时期不允许受害人留有骨灰,所以他们把梦家生前的衣物放在盒子里,埋葬在上虞兰穹山下,在其上伫立起他的雕像,面对着白马湖,完成了他生前要重回家的夙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