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怎么读音 【一周一书】多次“跨界”的状元张謇如何读书?
张謇(1853~1926),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政治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1894年恩科中状元,1896年开始致力于创办实业,先后开办纱厂、垦牧公司、油厂、面粉厂、冶厂等实业,逐渐形成唐闸镇工业区,同时,还建设天生港、发电厂,修建公路等,为南通成为中国早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基地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张謇1903年创办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开启了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建设。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总理。1912年起草退位诏书,在南京政府成立后,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1914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后弃官全力走上实业救国和教育救国之路。
02、近代版“悬梁刺股”代表
张謇虽然高中状元,但是据说天资其实不是最突出,他无论是考学、创业等方面,无不处处体现其刻苦攻读的行为和精神。
十六岁那年,张謇到通州考秀才。原想节节向前,步步登高。谁料考过之后,成绩都排在百名以外。其老师宋璞斋闻讯大怒,严加斥责:“假若千人应考,取九百九十九人,可谓不难,但毕竟有一个落榜不取,你要把这个人看成是你自己!”
或许是老师在鞭策他,又或许是老师真的看不起他。但张謇并没有因此自甘堕落,而是选择证明给老师看。他在学馆的窗子上、桌子上,宿舍的墙壁上、帐篷顶上都写起“九百九十九”五个字。同时,睡觉时用两个青竹筒将辫子夹住。
睡熟之后,只要头一偏,竹筒一滚,辫子便牵动头皮,一疼就醒了。醒来之后,灯一亮又处处见五个大字,好像是宋先生严峻的面容就在眼前,在督促自己。于是他打起精神,以冷水洗面,重整衣冠,发奋苦读。每夜规定自己必须点完两根蜡烛,方可入睡。
入夏之后,天气炎热,中午他从不打个盹儿。晚上蚊虫叮咬,他用两只土坛子装满水,将两腿伸入其中,坛口上再用围裙一围,脚泡得有如水肿,就像发酵的面条,他也不以为意,仍然全神贯注地读书、练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謇不仅中了秀才,而且学业日进,见识日增,在世人口中,获取了“江南男子”的美称。
正是因为张謇的上述努力,才有了后来的状元及第,才会创办后来的“大生纱厂”,才会有后来的“实业救国”;才会有后来的创办学校,才会有后来的“教育救国”,等等。
03、终身酷爱买书藏书读书
买书、藏书是读书的重要条件,有书才能从容涵泳,含英咀华,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获取读书的成果。而买书、藏书不仅要有读书、爱书的雅趣,还要有舍得花钱的雅量。在这方面,张謇父子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迻簃记》叙述了张謇书斋的营建及其发展变化的经过,也寄寓了他对书斋的深厚情感。张謇4岁开始读书,12岁时他的父亲给他在住房外设一室,室外有五柳,因名仿陶书屋,有仰慕“五柳先生”陶渊明之意,后称之为“柳西草堂,这是张謇年少时的书屋。
书不多,仅8椟(木柜)。22岁在吴长庆处当记室,得了薪水,“积书四倍余”,达36椟。之后,书越积越多,至50岁时,达128椟。书屋的题名也不断变化:由“仿陶书屋”、“自随”。“柳西草堂书府”、“柳西草堂书椟”、“宜宦”,最后题名为“迻簃”。由读书处而为藏书之府,书房也便随着张謇的成长。
除此之外,张謇还专门辑录了古人买书、读书、藏书的言行,以此来激励自己。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正是有着这样一个个与读书相关的爱好,才让张謇坚持读书,最终大器晚成,成就了一番事业。
04、一生好学:“华丽转身”之本
张謇一生成功地实现了多次华丽转身,并且在每一个角色中都做出了不少开创性工作。试想,如果张謇仅仅是一个纯粹(死读书)的读书人,恐怕是难以想象的。只有从这方面去进一步思考、认识和理解张謇的终身读书活动,才能更真实、更深透地解读好一个更全面的、不一样的张謇。
张謇至少有过四个角色:读书人-政治家-实业家-(现代)教育家,每一个角色要做好,都不容易。尤其是身处清末这个多事之秋,那更是难上加难。即使就每一个角色本身,因为都是“跨界”,尤其是“读书人”和“实业家”的跨度非常大,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对个人素质等方面的要求,都可以说是难为张謇了。无须赘言,我们只要将心比心地,设身处地的去想一想,就可以理解其中张謇的难处和过人之处。
一生好学(既学有字之书、也学无字之书),应该是张謇“华丽转身”的定海神针。从这个角度来说,状元张謇的超强学习能力、学习意愿、学习动力,倒是对其实现每一次转型的有力支撑。而不要过分夸大“状元”的角色,掩盖了非状元的侧面。试想,中国历史上的状元有一个不小的群体,但历史上状元“跨界”并且成功者,又有几人呢?!
05、提倡和践行“老年好读书”
师旷说:“少好学者,如日盛阳;老好学者,如秉烛夜行。”说明“少好学者”优于“老好学者”,但“秉烛夜行”远胜于“瞑目而无见者”。而张謇本人,也是这样说的。
暮年张謇不仅赞美老而好学的曹操和袁遗,而且提出“七十正是读书时”的主张,强调老年人读书的优势。因为人到七十岁皆已退休,有充裕的读书时间;老年人阅历丰富,理解文章的能力更强;老年人心态平静,读书专注,持之以恒。
宋代大诗人陆游也是个老而好学的人,他有句名言:“古人已死书独存,吾曹赖书见古人。”认为我们都是靠古人写的书才了解他们的思想境界。因此,他上了年纪以后仍坚持读书,自定每夜以二鼓尽为节,作诗曰:“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虽然满头银发,而秋夜读书依然和年轻时一样有滋有味。
老年人有了人生阅历,有了各种积淀,再读书,相较于年少时,原本有些枯燥乏味的东西也许会一下子豁然开朗。而许多因为年少无知不能认同的道理在这个时刻也会让人体会到它们的正确性。老年人读书,不但陶冶了自己的情操,也是让自己不被社会,不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的作法。老年人读书,要读经典,因为经典永远不会过时。要读新的作品,要了解时代发展新的动向。
因此,张謇的倡议是有着建设性意义的,而他本人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