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回族 永远悼念中华民族的英雄——杨靖宇
作者题记:这篇文章,我是眼含热泪写成的。特别是后半部分,一边写一边禁不住痛哭失声。
“是中华男儿生能舍己,做千秋雄鬼死不还乡”
民族精神的典范杨靖宇,原名马尚德,河南省确山县人,早年投身革命,领导过著名的确山暴动,在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上写下壮丽篇章。他奉中共中央指示到东北工作期间,领导东北抗日运动,深入白山黑水,组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他舍身忘家,为了中华民族的大家而舍弃小家。他牺牲时,家里人并不知道。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壮烈的共产主义事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前夕,当年“闹红”的豫南大地的大道两旁,每天都站满迎接解放大军的乡亲,期盼着迎来跟着共产党打出去又归来的亲人。
杨靖宇的孩子们也在人群中间,等了一天又一天,望眼欲穿,却一直没有等到自己父亲回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靖宇的家人不断给中共河南省委写信,寻找马尚德的下落。
恰巧,杨靖宇的一个战友在河南省委工作。一天,一封信终于转到这位领导同志手里,他看着信中马尚德留给家人的唯一照片,认出来这就是自己的战友杨靖宇,并记得杨靖宇曾说过自己是河南确山人。通过与杨靖宇家人沟通,终于确认杨靖宇就是领导确山暴动的马尚德。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杨靖宇领导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一直战斗在东北大地,给予日本侵略军沉重打击。当时,中国东北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后方基地和反对苏联的前哨阵地。
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团结各族人民,同日军进行顽强斗争。1937年7月后,杨靖宇率部由辽宁桓仁西进,转战宽甸县和本溪地区,多次袭击日军。1938年初,杨靖宇率部由桓仁进入辑安,活动于老岭山区,袭击日军修筑的通化、辑 安铁路老岭隧道工程,攻占长白县六道沟镇。
随后,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整编为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警卫旅,分区作战。杨靖宇指挥警卫旅和第一方面军一部在辑 安县长岗击溃伪军一个团,不断打击日军。
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发给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同胞的致敬电中,表彰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东北抗日游击战争进入极端困难阶段。日军的大规模军事“讨伐”和严密经济封锁,使东北抗日联军活动地区日益缩小,被迫转移到深山密林。杨靖宇率部战斗在冰天雪地,缺少粮食,饥寒交迫,经常以树皮、野果充饥,仍然不屈不挠,顽强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
1939年3月,杨靖宇率部袭击吉林桦甸县木箕河林场,全歼伪森林警察队,缴获步枪近百支,机枪3挺。4月,两次袭击敦化县大蒲柴河日军野战仓库,解除伪警察200多人的武装。
10月,杨靖宇将第一路军化整为零,亲率400余人转战数月,1940年2月陷入日军重围。2月23日,杨靖宇孤身一人,双手持枪,左右开弓,与敌人激战数日,在濛江三道崴子壮烈殉国。敌人割下杨靖宇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肠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一粒粮食也没有。
杨靖宇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敌人也为之震惊。一个当年的日本士兵回忆说:“当时我们关东军士兵用木杠子扎成担架,把阵亡的杨将军抬下山。
遵照关东军司令部的命令,我们日军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腹腔——严密封锁了几个月,冰天雪地,弹尽粮绝,东北抗日联军的将士们吃什么呢?当我们的军医切开杨将军的胃时不由得惊呆住了,里面全是没消化的树皮和草根。
关东军司令部感到杨将军虽然死了,但是还有巨大的威胁,于是命令:把杨将军的头颅砍下来示众,让就近的关东军部队都来看,强迫附近的中国居民来看,押送监狱里的中国人来看,告诉他们:抗日的话,这就是下场!告诉他们:抗日联军已经被消灭了,只有服从日本军当顺民才是唯一出路!但我总感觉杨将军的影响力反而更大了,他作为抗日军人的形象已经植根于中国国民和我们日本土兵的心中。”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据考证,杨靖宇身高190米,五官端正,相貌堂堂,早年毕业于河南省甲种工业学校,文武双全,既能写文章,擅长讲话,鼓动性很强;又能指挥部队,驰骋疆场,奋勇杀敌。杨靖宇善于团结同志、团结各方面力量一道抗日。东北抗日联军的老党员、老同志、老战士一致认为,杨靖宇政治品质非常优秀,军事才能非常全面,人格魅力令人敬仰。
政治上,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重要指示,执行中央决定一丝不苟。当时中央和东北抗日联军没有直接联系,中国共产党在巴黎办《救国时报》经常刊登中央精神。
每当找到《救国时报》,他都反复阅读,认真研究,具体落实。杨靖宇在作战中,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生活上与同志们同甘共苦,没有丝毫特殊。
军民关系方面,每到一地和群众打成一片。所以,在杨靖宇战斗过的地方,群众说他,来无影、去无踪,双手打枪,百发百中。杨靖宇精于射击,名不虚传。有一次,杨靖宇率部到一个原始森林休整,遇到一个处于早期社会发展阶段的部落,杨靖宇和他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
这个部落的负责人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十四五岁,非常漂亮。他见到杨靖宇身材高大,仪表堂堂,能文能武,非常敬重。向杨靖宇表示,我不能追随你杀日寇、卫国家,我让两个女儿跟着你牵马坠蹬,为你服务。
杨靖宇考虑到战争艰苦、环境恶劣,不忍让老人的女儿跟着自己冲锋陷阵,就委婉地说,您的两个女儿年龄尚小,先跟着你,将来把日本军队消灭了,革命胜利了,我来把您的两个女儿接出来,送她们上学,学好本领,为国家服务。
老人愉快地接受了杨靖宇的建议。杨靖宇品德非常高尚。虽然他在老家结过婚,也有孩子,但参加革命后已经和家里没有丝毫联系,有一些女同志爱慕他,杨靖宇却一再表示,我在老家结过婚了,婉言谢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949年初,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决定性胜利,由包括杨靖宇等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准备强渡长江、解放全中国。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新中国即将诞生。杨靖宇等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的奋斗目标就要实现。
1949年2月2日,哈尔滨各界群众隆重举行公祭杨靖宇将军殉难九周年大会及陈翰章将军同祭会。哈尔滨是杨靖宇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他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一任书记,从哈尔滨走向抗日武装斗争的战场。公祭大会主席台安放着杨靖宇、陈翰章永不屈服的头颅。
会场内挂满各机关团体、各界著名人士敬献的挽联和花圈。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行政委员会的挽联写着:“当年将军血战长白山义烈忠贞光党史,今日我军直捣大江南歼彼丑类慰英灵”。在哀乐声中,人们向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和陈翰章的头颅献香、献花、献果,分读祭文,合唱《靖宇同志我们永远想着你》挽歌。
1949年5月15日,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在哈尔滨烈士纪念馆瞻仰杨靖宇头颅后,题诗《咏杨靖宇将军》:“头颅可断腹可剖,烈忾难消志不磨;碧血青蒿两千古,于今赤旆满山河。”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是民族精神的象征、东北抗日联军的优秀代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伟大旗帜、中外闻名的抗日名将。
1957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朱德为杨靖宇题词:“人民英雄杨靖宇同志永垂不朽”!
1958年2月23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陵园揭幕,同时为杨靖宇举行殉国18周年公祭安葬大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敬献了花圈。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首相金日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庸健,暨朝鲜党政军领导人金一、金光侠、崔贤等朝鲜战友,敬献了花圈。
中共中央悼词指出:“杨靖宇同志就是在斗争中英勇牺牲了的一个伟大的战士。我们今天来纪念杨靖宇同志,也就是纪念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光荣牺牲的一切革命战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