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名词解释 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古代军事网 古代战争]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历史一次次地重演,错误一次次地再犯。封建时代皇帝心中第一位的事情就是稳定自己的统治,费尽心思地想要千秋万世永保天下。
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西晋八王之乱是哪八王
秦始皇吸取周朝分封天下导致中央软弱无力、备受欺凌的教训,推行郡县制。却不知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制度虽好,秦朝却二世而亡。刘邦夺取天下后,认为秦二世而亡,根本原因在于秦始皇没有分封自己的儿子,结果天下大乱之时没有来自家族内部的支持。
于是他就封了一批刘姓子弟为王,与异姓王相抗衡,谁想道却为自己的后代种下祸根,七国之乱险些断送了刘家江山。到司马炎建立晋朝,一统天下后,由分封诸侯所造成的战争再一次发生了。
晋武帝司马炎认为,自己能够从曹魏手中夺得政权,当上皇帝,是因为曹氏不分封同姓为诸侯王,皇室孤立无援、缺乏屏藩的缘故。于是,他便在公元256年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大封皇族27人为王,并允许诸王自选本王国内的大小文武官吏。
公元277年,又制定了王国置军的制度,将封国分为大、次、小三等。辖民户2万者为大国,可置上、中、下三军5000人;辖民户1万者为次国,可置上、下二军3000人;民户5000以下者为小国,置军1500人。
武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又大封异姓士族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他们不仅领有封地,还可以和小王国一样置军。不少诸侯王还兼领中央或地方的军政大权。他们中间的一些贪婪残暴的野心家,趁机网罗党羽,扩充军队,各自拉拢一批士族官僚地主,相互倾轧,妄图夺取帝位。这样,诸侯王国就成为晋朝内部的强大割据势力,最后演出了"八王之乱"的丑剧。
公元290年,晋武帝死,太子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惠帝是个白痴,除了享乐以外,什么事也不懂,由外祖父杨骏独揽大权。皇帝的软弱无能自然就直接导致中央政府威信的降低,因而各诸侯王均对皇位觊觎万分。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最高权力,发生了一连串的相互残杀和战争。
汝南王、楚王、赵王、齐王、长沙王、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等八个诸侯王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演出了这历时16年之久,历史上称为"八王之乱"的惨剧。
惠帝皇后贾南凤为人阴险毒辣,颇有政治野心,她不满于大权旁落,于公元291年与宫中侍从官阴谋策划,秘召都督荆州的楚王司马玮带兵进京(今河南洛阳),挟惠帝下诏杀死杨骏、杨珧、杨济兄弟3人,其亲族和党羽被株连而死者达几千人。贾后又废黜杨太后为庶人,迫使她绝食而死。晋朝内部大乱就从这次宫廷政变开始了。
杨氏集团被消灭后,人们推举汝南王司马亮和元老卫共执朝政,楚王司马玮因协助贾后政变有功,乃封为卫将军兼领北军(守卫京城北部的禁兵)中侯,在中央掌握兵权,亮、玮之间因而经常发生矛盾。贾后认为亮、玮二人妨碍自己专权,便又施展手段,先要惠帝下诏给司马玮,令其率领北军,杀死南王亮和卫。然后又否认惠帝下过这道诏书,反而以司马玮擅杀大臣的罪名,杀了楚王玮。这样贾后就完全掌握了晋王朝的大权。
贾后掌权后,大树自己的党羽。除了依靠族兄贾模、内侄贾谧、母舅郭彰这些亲党外,还起用当时的名士张华为司空,裴楷为中书令,王戎为司徒,令他们共管京城机要。由于这几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统治经验,又和贾模等人能"同心辅政",所以从公元291年至299年的七、八年间,贾后还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局面。
公元299年,贾后与太子司马伦的矛盾又爆发了。惠帝只有一个儿子,即太子司马伦,是后宫谢玫后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贾后一伙的擅权渐露不满之意,引起了贾后的关注。贾氏的亲党贾谧等人,害怕太子得政之后,也像贾后杀杨骏、逼死杨太后一样来对付自己,所以竭力劝贾后废太子。
于是贾后诬谄太子有杀害惠帝和她的企图,废为庶人,接着又把太子杀了。太子无罪被害,引起了诸王和一部分拥护太子的朝臣不满。就在太子死后一个月,即公元300年4月,在京师洛阳任车骑将军的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之名,利用自己掌握的宿卫禁兵,入宫杀掉了贾后和她的党羽,并重用嬖人孙秀,铲除异己。
次年正月,司马伦又迁惠帝为太上皇,自立为皇帝,从此宫廷政变又转变为争夺皇位的斗争。
赵王伦篡夺帝位激起其他宗室诸王的反对,出镇许昌(今河南许昌市东)的齐王司马首先起兵讨伦,并得到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等的响应。三王联军与赵王伦的军队在洛阳附近激战两月,赵王伦兵败被杀。同时,司马伦的亲信将领王舆也在京城内起兵反叛,迎惠帝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