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为什么被打 漫谈阎崇年阎先生遭袭被打事件
阎崇年,山东蓬莱人,汉族,现任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满学会会长、中国紫禁城学会副会长,北京孔庙与国子监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蓬莱市戚继光研究会名誉会长。著名历史学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清史、满学,兼及北京史。为央视《百家讲坛》主讲"清十二帝疑案"、"明亡清兴六十年"、"康熙大帝"和"大故宫"系列讲座,在国内外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被誉为《百家讲坛》的"开坛元勋"。
论文集有《满学论集》、《燕史集》、《袁崇焕研究论集》、《燕步集》共四部;专著有《努尔哈赤传》、《古都北京》、《天命汗》等十六部。主编学术丛刊《满学研究》第一至六辑和《袁崇焕学术论文集》等十一部。先后发表满学、清史论文二百五十余篇。
阎崇年先生讲清史是一颗明星,发达的电视媒体成就了他一度非常标志化的学术权威形象,而媒体竭力将文化学术商业化娱乐化的推波助澜,使得阎先生同易教授、于小姐、纪老师等一道,煌煌然居于世俗观念搭建起的文化学术殿堂之巅。很多学人对此颇为不屑,但这就是现实。
现实就是我们的社会是文化匮乏的。即便在大城市,随便在高楼林立的街道上走走,如果细数擦肩而过的形形色色,文化的比例占有多少?先说说马路上那些横幅标语,有求财的,有政治的,有号召的,有恫吓的,有词句不工的,有面目寒碜的,就是少见有新鲜、深刻、启迪、动脑的。再说说身边的那些言谈举止,很多时候文化连台面都挤不上去(一知半解的伪文化除外),这话听起来很刺耳,但就是现实,一种很有大一统味道的简单又顽固的现实。
所以这些学术明星的触目,是正常且无害的,大可不必惊心。大海尚且不拒涓滴,而戈壁之于水,若是挑清拣浊,恐怕不久也就是一片完全的流沙了(我自无意讲学术有清浊,一时的比方而已)。就拿科学文化知识来讲,科学在于探索和发现,文史则重在回顾与积累,尤其文史需要全面的回顾,详实的资料,切不可以主义或主题为先,有意地偏废一些资料,那样所展现的的古代和近代,大多都会是走调的。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其实如今也不是不弹,而是偏弹。从《还珠格格》到《某某王朝》到《某某大将军》、《某某某剃头》,让最没文化的人也能脱口而出:格格、皇阿玛、奴才在。而现在即便如我这般三十上下的年轻人,又有多少知道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来龙去脉?教人忘却或许是陶然和谐的轻便法子,可这般的单边输入造成的文化遗忘和异化,本质上仍然只是无知或者愚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