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高仙芝 唐朝名将高仙芝 是个怎样的人?

2018-12-0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世界各地移居大唐的人员非常多,很多人为大唐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高句丽人.高仙芝是唐玄宗一朝著名的战将,为大唐西北边境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也因个人贪念,给大唐在西北留下不稳定因素.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得罪监军边令诚,高仙芝与封常清被唐玄宗冤杀.唐朝高仙芝 唐朝名将高仙芝 是个怎样的人?中国古代战争,大多发生在平原,山地丛林战争极少.高仙芝是个例外,他与吐蕃.小勃律.竭师.石国.突施.大食的战争,发生在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地区,那里是几大山脉交汇地

唐朝是一个开放的国家,世界各地移居大唐的人员非常多,很多人为大唐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高仙芝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高句丽人。高仙芝是唐玄宗一朝著名的战将,为大唐西北边境征战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也因个人贪念,给大唐在西北留下不稳定因素。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得罪监军边令诚,高仙芝与封常清被唐玄宗冤杀。

唐朝高仙芝 唐朝名将高仙芝 是个怎样的人?

中国古代战争,大多发生在平原,山地丛林战争极少。高仙芝是个例外,他与吐蕃、小勃律、竭师、石国、突施、大食的战争,发生在葱岭(即帕米尔高原)地区,那里是几大山脉交汇地带,海拔高,山势险峻,且气候严寒,连行军都是件很困难的事。

唐朝高仙芝 唐朝名将高仙芝 是个怎样的人?

高仙芝却总能出其不意地长途奔袭,经常几万大军翻山越岭,几天行军千里,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打得敌方措手不及。

高仙芝能精确计算设定精巧的行军路线,使看起来不可思议的奔袭变成现实,他还有高超的动员技巧,帮助士兵克服心理恐惧。同时他也不缺乏将军们特有的令行禁止,杀伐果决。

唐朝高仙芝 唐朝名将高仙芝 是个怎样的人?

就这样,高仙芝的部队,像一头穿梭于冰山雪域的雪豹,总能在猎物们出其不意的时候,给对方致命一击。

打败吐蕃,平定小勃律后,整个西北震惊,史书记载,七十二国竞相归顺!

在帕米尔高原英名远播的高仙芝,同时也是个贪婪之辈,他相中了富饶的中亚石国。石国其实是一头温顺的绵羊,对大唐一直恭顺有加,朝贡不断。但高仙芝为了实现个人掠夺的愿望,向唐玄宗诬告石国“无藩臣礼”,并出兵征讨石国。

石国本就不是对手,见到唐军,立马求和。高仙芝诓骗对方,同意约和,就在对方毫无防备之时,他突然抓捕了石国国王,并纵兵大肆杀戮和劫略。劫略完石国,顺北把突骑师国也一并打扫了一遍,然后满载从两国搜刮的财宝回国。

高仙芝的行为,引发了西域各国的不满。这些国家本来是迫于兵威降服于大唐,实际并不甘心,于是他们勾连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准备引狼入室,图谋安西四镇。

高仙芝见此情景,觉得大事不妙,一旦战火烧到安西,他罪责难逃。于是他决定先发制人,率军四万,抢先突入大食境内七百里。

这一次,他的奔袭功败垂成,他的手下葛逻禄部集体反叛了!葛逻禄部与大食前后夹击,高仙芝大败,侥幸逃生,几万人马仅剩千余人逃回。

这一战,高仙芝毁了一世英名,还丢了安西节度使之职。

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一片慌乱,唐玄宗决定起复高仙芝,他认命高仙芝为副元帅,率五万兵马出潼关,镇守陕郡。

同在陕郡的还有他的老部下封常清,封常清领着一帮新募的乌合之众,很快被叛军打得稀里哗啦。封常清对高仙芝说:现在的形势是敌强我弱,以我们的兵力想守住陕郡很难,极有可能丢了陕郡还折了兵,那样的话,潼关就危险了,潼关一旦失守,长安就完了!与其这样,还不如放弃陕郡,咱们兵合一处,退守潼关,以潼关之险,守住京城最后一道防线!

高仙芝觉得有道理,于是两人散尽太原的资产,撤兵潼关。

按理来说,这个战略抉择没毛病,战争不能考虑一城一地的得失。但这件事他俩没请示,也来不及请示,就自作主张了。这下被人抓住了把柄——边令诚!

边令诚长期在高仙芝军中做监军,大概觉得自己才能不比高仙芝低,经常提一些自己的主张,但总被高仙芝不当回事。一来二去,边令诚觉得高仙芝不尊重他,结下仇了!

于是,这个阉宦给唐玄宗发了个小报告,告高仙芝和封常清擅自失地,贪污军饷。唐玄宗也不调查,直接批示“处死”!面对刀斧手,高仙芝被悲愤,《旧唐书》记载:

仙芝又顾麾下曰:“我募若辈,本欲破贼取重赏,而贼势方锐,故迁延至此,亦以固关也。我有罪,若辈可言;不尔,当呼枉。”军中咸呼曰:“枉!”其声殷地。仙芝视常清尸曰:“公,我所引拔,又代吾为节度,今与公同死,岂命欤!”遂就死。

就这样,一代名将高仙芝,没有死在对安禄山的战场,却被唐玄宗冤杀!

高仙芝的冤死,也拉来了唐玄宗的陌路,不久潼关失守,长安丢失,唐玄宗被迫开始他的“西游路”,盛唐也一去不复!

第一个想说的就是高仙芝的祖籍是高句丽,也就是现在的韩国,他是个外国人。

那为什么成了大唐的名将呢?他少年的时候是跟着父亲高舍鸡在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西域长大的,有些人的成功似乎就是天注定的。

高仙芝在20岁的时候就被授予将军,和父亲在官职上已经是平起平坐了,可谓是少年功成名就呀!他的老领导先后有田仁琬、盖嘉运,但是这两人似乎不会识人,高仙芝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心里也是挺郁闷的,可能是老父亲开导他说:“知足吧,小子,你现在官都跟我一样大了,你看你才多大呀!以后机会多的是。”

知道后来安西四镇节度使换成了夫蒙灵察,高仙芝的才干才被发现,到后来一直做到了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已经是在西域叱咤风云的人物。而一个将领的成功不仅仅是自己的官阶有多高、功绩有多大,而是自己独有的人格魅力。

也是因为高仙芝的优秀才干和独特魅力,他的身边才汇集了一些人才。其中就有大唐另一位名叫跛脚的封常青,还有以后的陌刀将李嗣业。

若论功绩,高仙芝为大唐也算立下了汗马功劳,尤其是在西域的时候战功卓著,远征小勃律、威震西域,虽然之后与大食帝国的怛罗斯之战算是他的一次滑铁卢,但是这个战争并不影响东西方的政治歌格局,再说在纳闷艰苦的环境之下,长途奔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盟友的无耻背叛,能够活着回来算是福大命大了。

后来是安史之乱,高仙芝回到内地带兵勤王,可就是这么一位英雄却抵挡不住小人的谗言和君王的猜忌,最后死在了两军阵前的自己人手下,可谓是悲哉叹哉。

要说高仙芝最令人称道的地方还是他的长途奔袭、分进合击、山地行军、夺取战略要地等方面的军事才能和思想。尤其是他的山地行军艺术可以媲美西方的名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但纵观中外名将,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

最后,这位大唐名将的陨落,真的让人痛心,要不是他就那样死去,可能都没有郭子仪发挥的机会。将才的死,是军中的悲哀,是百姓的悲哀,是朝代的悲哀。很明显,唐玄宗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高仙芝,本是高丽人。其父叫高舍鸡,起初是河西军的将军,后来当了安西四军的将军。高仙芝年少时便跟随父亲来到安西都护府,二十多岁时便当了将军,效力于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麾下。

怛罗斯之战,高仙芝的西域精锐虽败,但也让阿拉伯帝国领教了大唐帝国的厉害。其后,阿拉伯伊斯兰势力也终止了继续往东发展的势头。所以,如今伊斯兰教势力范围,也仅仅局限于中亚以及新疆地区。

安史之乱爆发后,高仙芝一开场就被冤杀。。过早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对大唐来说,是又一大昏招、败笔!有他在,绝对能更快更好的止住血,平定叛乱,稳定住局势。大唐的伤,也不会越来越重……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吧~注定了大唐有此“安史之乱”大劫。。

假如没有与阿拉伯帝国的怛罗斯之战,高仙芝大唐西域精锐就不会损失。即便是安禄山史思明控制了大唐最精锐的东北边防军,那“安史之乱”也会演变成大唐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势均力敌的较量!高仙芝军如再加上大唐朔方军、安西军以及回纥雇佣军,就绝不会因为实力不够而放弃大片土地退守潼关,进而被宦官谗言非议。

高仙芝作为名将,深知凭自己目前的实力,并不足以与安禄山精锐对抗,采用封常清提议,避其锋芒退守潼关保京城长安,实乃上策!至于沿途将各府库钱财分于诸将士,并烧光仓库。这也很好理解,不留给叛军啊~但这一切在唐玄宗眼中确实太可疑[允悲]我送你出征平叛送了半天,结果你一路抢烧府库就算了,一仗没打你居然还把军队带回来并放在长安城外!

你到底想干嘛?![怒]我如果是皇帝,估计也会杀掉高仙芝。毕竟安禄山这个胡人刚反了,高仙芝又是高丽人(东胡)。

但从高仙芝被宦官一百刀斧手轻易解决掉来看,可以从侧面说明他确实心里没有鬼,一路抢烧是因为他的军队在西域都是这种风格的[偷笑]我相信他是忠于大唐的!退守潼关实乃军事策略。要不然他作为名将,不会这么没有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