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还活着吗? 109岁的王玉珍:活的另类且随性
认识王玉珍老奶奶,缘于她的外孙女小郑,小郑在《镇江壹周》报社工作,一次闲谈说起外婆已109岁,让我一惊,也迫切想见见这位高寿奶奶,她可是目前镇江人口系统中年龄最长者。
不久前的一天上午,在小郑的带路下,我们来到镇江老城区的雁儿河巷。老奶奶知道我们要来,早早穿着缎子衣服笑眯眯地等着我们,看到外孙女,十分高兴,抚着外孙女的长发,第一句话就是"不要让儿子到国外去,太远了"。小郑介绍说,外婆8个子女,大舅已83多岁,其他舅舅姨妈个个健在,外孙外孙女就10多个,外婆见到谁都能叫出名字,连第四代的小孩,她也大多记得名字。可见老奶奶记忆力相当好。
百年风雨一心向善
采访老奶奶最大的困难就是她听力不行了,好在她识字,写在纸上或写在手机里她都看的见。100年,一个多世纪,往事没有随风而去,都刻在王奶奶的记忆里。王奶奶的父母家在丹徒大港的王巷,父亲做生意,带着她母亲到了金坛。
王奶奶出生在金坛,7岁时,有幸上学,就读于金坛女子学校,成为极少数有文化的女性。20岁时,王奶奶嫁到镇江窦姓家族,开始了相夫教子,自强自立的漫长生活。她先后生过10个孩子,成活了8个,她一边抚养孩子还一边经营家里的日杂店,想多挣点钱,将孩子都培养成有文化知识的人。
8个孩子中,大儿子毕业于小庄师范,一辈子从事教育,做过几十年的中学校长;二儿子毕业于医专,一生从医;大女儿幼师毕业,一生都在幼教岗位,其他子女也都上到高中毕业。
新中国成立后,王奶奶家的日杂店也被公私合营,王奶奶也成了镇江糖烟酒公司的一名员工,因为有文化,工作认真,她一直工作到近70岁。如今,王奶奶家人丁兴旺,过100岁时,四世同堂来了近百人。
王奶奶爱每一个孩子,她带过的孙子、外孙女10几个,还教孩子们学习乐器,鼓励孩子靠本事立足社会。老奶奶过了百岁,政府每月有400元的补贴,她和媳妇说,把这个钱退给政府救济困难的人吧,我用不着这个钱。每每遇到国家哪里有灾害,她在电视里看到,都拿出钱来让家人帮她捐款。王奶奶不信佛不信神,但她心地善良,只要见到谁有困难,都会伸出援手。
独特的长寿密码
王奶奶今年109岁,除了听力不行外,眼睛好、记忆力强,除了偶尔觉得关节疼,没有其他任何老年人的常见病。在饮食习惯上,她喜欢吃油腻食品,一辈子不离油条,爱喝油汪汪的鸡汤、猪蹄汤,两天不喝就馋的慌。王奶奶的口味还重,菜里、汤里都要放味精,不放就吃不下。
当然,王奶奶也很讲究,不吃剩菜,要天天吃水果。她一辈子不相信锻炼身体,也不喜欢旅游,她认为,人怎么舒服就该怎么过,不一定要拿别人的长寿经验来约束自己。也许是王奶奶有文化的原因,她会好几种乐器,如口琴、笛子、电子琴,那些经典的音乐和歌曲经常飘荡在深深的巷子里。
王奶奶的饮食习惯与当下提倡的健康饮食不相吻合,但她却活到109岁,说明每个人的生命存在各有特点,油性食物对别人可能会导至血液粘稠,而王奶奶不仅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反而皮肤光洁,没有老年斑。在笔者看来,王奶奶长寿的因素不外乎三条:基因、知足、儿女孝顺。
基因父母给的没办法,知足是可以选择的。王奶奶一直对自己的生活很满意,住在6平方米的老屋里,一张床、一个桌子,一台电视足矣。70岁开始,她就和儿子窦方强、儿媳张映凤生活在一起,几十年中,虽然祖孙三代住在面积不大、设施简陋的百年老屋,但却其乐融融。
张映凤来自句容,是儿子窦方强当年下放时认识的,1975年结婚后随丈夫回到镇江。她为人朴实善良,对老婆婆十分尊敬和孝顺。
每天一早,她先帮婆婆穿好衣服洗脸刷牙,然后倒痰盂,再给婆婆倒杯水;然后问她今天想吃什么菜,接着出门买早点顺买中午菜。晚上,她早早地帮婆婆洗漱好、床铺好。在王奶奶的心里,时间已没了早、中晚之分,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玩就在巷子里转转,看看家长里短的电视剧,陪着剧中人哭哭笑笑就是半天。
王奶奶的其他子女也每周轮着过来看母亲,只要有子女在身边,王奶奶高兴的像孩子。多年来,在小儿子窦方成的牵头下,所有兄弟姐妹及子孙们都来和王奶奶聚会一次,拍一次合家欢照。
人活80已不易,能过百岁是奇迹。祝王玉珍奶奶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