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电影原型故事 编导生必看电影:《亲爱的》人性的堕落和法不容情
影片《亲爱的》融合了陈可辛、李樯、黄渤、赵薇等人组成的实力团队,将彭高峰、孙海洋等人心酸曲折的寻子故事搬上银幕,在细腻的镜头、精巧的叙事、真实的表演、煽情的场面中将“打拐”事件所牵连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深刻进行剖析。
在纪实性风格的统筹下将家庭的温情、人性的执着与生活的无奈、情与法的冲突、失去与寻找中的纠葛、自我关于情感的体认与归属等元素嵌在巧妙安排的情节中,以结尾剪入真实记录的视频将“寻找”的主题延续,并在后续的宣传活动中力图以点带面发起社会对于孩童被拐事件的全面关注。
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完美的通过电影手法来表现纪实性。电影手法的纪实性。电影的表现手法可以分为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象征手法、怪诞手法和写实手法六类。
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大背景、人物形象,都离不开电影表现手法的运用。一部影片并不会只采用一种表现手法,导演将各种手法结合运用从而表达出他们的思想内涵。《亲爱的》中写实手法的运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细节的捕捉
电影细节是电影作品形象描绘的最小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细微部分进行细腻描写。影片《亲爱的》主张纪实,注重客观表现事件,导演通过细节的捕捉来表现生活中细枝末节的真实感。
如影片开头场景的细节描写,交错的电网、阴暗潮湿的小巷,表明主人公田文军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人。
又如情节刻画中,当田文军到鲁晓娟家里寻找孩子的时候,镜头一路跟着田文军,但伴随着电视中《新闻联播》音乐的响起,镜头停留在了桌角鲁晓娟的结婚照上,
通过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观众就能明白鲁晓娟和田文军已经离婚,同时通过《新闻联播》主持人的报道“今天是7月18号......”及画面停留在电视上“19:00”的时刻与后面田文军他们在公安局查看录像的时间“2009-7-18星期六19:48:12”,在这些细节下可以推断出田鹏是在2009年7月18日走失。
2.注重表现过程
《亲爱的》这部影片的主题是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它注重表现过程,而非结果。在电影中,每个人物的经历、情感花大部分的时间去刻画,但对于事件结局的处理却是开放式的。
影片最后的开放式结尾,农村妇女李红琴一直都被自己的丈夫欺骗,认为自己无法生育,但当她在快要得到吉芳的抚养权时,居然被告知自己已经怀孕,面对血缘与亲情,李红琴蹲在走廊上放声哭泣,镜头渐渐的拉远,将这个女人的无助无限的放大,但它到底是个乐观处理还是悲观处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进行衡量。
3.强调演员本色表演
王晓玉在《中国电影史纲》中这样说道:“电影演员必须表演得他仿佛根本没有表演,只是一个真实生活中的人在其行为过程中被摄影机抓住了而己”。由此可见,对于纪实电影而言,就算是演员的表演也都要呈现出自然真实性。
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也曾经过:“电影演员不应该去理解角色,他应当成为角色。”只有当演员凭着自己的本能去表演,才能将角色演绎的真挚自然、淋漓尽致。
李红琴的扮演者赵薇的表演态度与安东尼奥的理念不谋而合,她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妇女的形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地道的安徽芜湖方言到淡妆甚至素颜上镜,他们演绎的都是自己最真实的模样。
这部影片反映的另外一个主题,就是法律与人情的矛盾性,当带有血的温度的人性面对冰冷无情的法律时,影片中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压抑与无奈。
这一主题作为一条暗线索,法律和制度的局限性一直贯穿全剧,当田鹏被拐走后,父母最先考虑的便是寻求法律的帮助,但是人口失踪24小时之后,法律才会提供帮助。这让丢失爱子的田文军夫妇只能充满无奈,剧中丢失了孩子6年之久的韩德忠在彻底失去希望以后,在办理二胎时,却被要求出示自己孩子的死亡证明。
法律以强制的形式考验着人性。从某种意义上,这部片子也在提醒着人们对于当今社会制度和法律条文的反思。
直到影片结尾,导演也没有让剧中任何一个角色落入或善或恶的定论。导演正是以多角度的人物塑造手法,为我们讲述着现实中的人生,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似乎正如影片的结尾,永远不会有结局。
影片中没有刻意的营造催泪的效果,但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心理和情感变化都在打动着观众的内心。导演凭借细腻人文关怀,使得这部片子成为了一部经典的感人大作。
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关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故事公开课】【影评公开课】【即评公开课】,即可免费获取听课地址,免费听课学习!